踏遍青山寻飞羽 为君衔来一枝春——云南百花岭观鸟散记

清荷

位于滇西的高黎貢山脉,森林茂密,地形复杂,重峦叠嶂,峡谷耸峙,4000多米垂直落差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极为难得的环境,是世界上极其珍贵也极其稀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重要模式标本产地,也是中国鸟类多样性的分布中心。已知分布鸟类525种,占中国鸟类总数1400种的37.5%、占云南鸟类总数958种的54.8%。 位于高黎贡山东麓、怒江西岸的百花岭海拔约1500米,属高海拔的热带雨林。每年随着气温降低,各种本地留鸟逐渐从高山向山下迁移,与来此越冬的大量候鸟齐聚于此,记录有343种鸟类,因此百花岭被誉为“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和“摄友飙鸟的五星级圣地”。 <p class="ql-block">笔者念兹在兹、朝思暮想,终于在2021年的第一天辗转来到这个让无数观鸟者神魂颠倒的鸟类天堂,7天拍到77个鸟种,其中65个系个人观鸟新品种。</p> 虽然事先做了不少功课,但初到百花岭,面对一波又一波的鸟情,还是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小鸟喜欢成群结队呼啸而来,各自抢占有利地形,觅食饮水洗澡,雀跃飞舞,婉转啼鸣,热闹非凡,令人目不暇给,经常会错过新品种。特别是栗头地莺、蓝眉林鸲、金色林鸲、鳞胸鹪鹛等明星鸟及红头穗鹛、蓝翅希鹛、褐胁雀鹛等鸟类,体型极小,胆子更小,总是先躲在树丛中窥视一阵,待到确认安全后,才像闪电一般飞速出击,从出现到啄食、消失,往往不到一秒,拍摄难度极大,需要眼明手快,一击即中,极其考验秒杀功力。刚开始极不适应,后来找到了出没规律,早早在其喜欢短暂停留的地方设好“对焦陷阱”,一看到它们飞动就高速连拍,终获成功。 血雀是百花岭的高光鸟和幸运鸟,也是观鸟者的首选目标鸟。无奈人满为患,机位难求,出没稳定的33号塘早已排满,直至第三天,终了夙愿。几只雌性血雀先来了三趟,不是喝水就是在旁边树上觅食。第四次,还是一只雌性血雀,一众人等操起“长枪短炮”疯狂扫射,“哒哒哒”的“枪炮”声不绝于耳。突然,镜头中出现了一道红色影子,这不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雄性血雀吗?!血雀一身血红,不染半点杂色,纯净,神秘,高贵,卓然不群,从不轻易示人。拍了几分钟,偶尔抬头朝鸟塘扫了一眼,嚯,不知何时横杆上竟然有四只血雀,两雄两雌。镜头视野太窄,无法将它们全部同框收纳,勉强拍到雌雄同框。据说,拍摄血雀多凭鸟运,它们只在特有季节出现在几个相对固定的鸟塘。此次有鸟友在几个鸟塘辗转追踪血雀多日而不得,每次都完美错过,懊恼得夜不能寐,茶饭不思。听说笔者在33号塘顺利拍到血雀,那个羡慕嫉妒恨哪。但33号塘近日没机位了,气得他非要买站票,临时空降,站着拍就行,就差买挂票了。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百花岭。 除了大牌明星血雀之外,像剑嘴鹛、大黄冠啄木鸟、蓝短翅鸫、楔尾绿鸠、红喉山鹧鸪等鸟种,也是当地的明星鸟,或者在中国种群数量极为稀少,甚至属全球珍稀濒危罕见鸟种,所以,能拍到它们也实属不易。 近年来,“观鸟圣地”百花岭在海内外声誉鹊起,极大促进了当地观鸟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百花岭被媒体誉为“留得青山,方得金山”的生态样板,是众多专家学者、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向往的地方。 让我们以映像的力量,唤起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呵护!<br> <p class="ql-block">《摄鸟人网》2021.5.14刊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