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东海舰队257潜艇艇长,潜艇第四十二支队副支队长,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骆小宁同志,于2021年4月22日13:05分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因病逝世,享年77岁。</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同志告别仪式于2021年4月24日上午十点,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301医院)告别厅举行。</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同志,祖籍,广东省和平县,1944年5月17日生于广西桂林,由于父母参加抗战游击队,骆小宁出生八个月,送给别人收养,解放后,他被家人找回,随父母入京。1962年,读高二时入伍参军,历任113艇(261艇)航海长、副艇长、艇长。261艇报废后,骆小宁到上海江南厂接257艇(1977年),任257艇首任艇长,领导257艇全训远航,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18日完成了34昼夜远航任务。后入南京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四十二支队副支队长,1998年调海司工作至2003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航海长骆小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吕明朋老战友回忆,1969年的时候,骆小宁在113(261)潜艇任航海长,对他的印象很深,记得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是在大榭岛二十二支队。好像是1969年的6月,我和码头更史宁海一起到饭堂打饭时,看到一队干部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行进,好像是从舰队办完学习班回来的,史宁海指了指走在外侧的一个人说,这是我们艇的航海长,叫骆小宁。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瘦,昂着头,眼睛看着地,步伐有力。</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住4号楼二楼(原来是仓库),当时除了艇长、政委住艇部,其余的舰员都睡在很大的大房间里,我每天都能看到他,骆小宁回来后,一开始不说话,好像有心事,抽烟很凶,一支接一支,抽的还是大前门,0.35元一包,好烟,那时候买烟要票,也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多烟,喜欢大口的抽,抽一口那烟就明显下去一截,而且抽到肚子里还喜欢并一会时间,再缓缓吐出来。我当时已经会抽烟了,但抽得烟不好,0.21元的劳动牌,有时买包0.28元的飞马抽抽,前门烟也偶尔买一包,孝敬老兵的。所以也学着他抽烟的样子,抽一口烟到肚子里并一会气再吐出来。时间长了看到他和本部门干部战士经常开玩笑,是个很幽默的人,有时候我也喜欢过去嗒嗒腔,包括水手长沈根楼也经常聊天。</p> <p class="ql-block"> 但是骆小宁也让我记住了一个至今都难忘记的一个眼神。记得有一次在前甲板我保养一舱升降口橡皮,看到他拿着六分仪对着天上看,我很好奇,看看天上什么都没有,不知道他在看什么。等到他把六分仪放下,搁在木盒子上,我也拿了起来,往天上看,正在抽烟的他看到了,从我手上一把就夺了下来,一句话都不说,很凶的眼神看了我一眼,从此这种眼神就跟随我到现在,也让我知道了,别人的东西不要去碰,特别是仪器。这是人家手上的武器,碰坏了是要负责的。本来看到干部就发怵的我,这以后就再也不敢和他造次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加入了共青团,成了艇上的团委委员后,才和他交往多了,他当时是团支部书记。真的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他的为人很好。尽管有时候我们也会叫他绰号,但很尊重他。他结婚了,有了孩子了,我都会邀几位战友到招待所去坐一会,听他说点北京的新鲜事,烟灰缸一会就满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艇长骆小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老战友宋元家回忆:我与骆小宁相识于1974年,当时他是113(261)潜艇副艇长。在我的印象中,他不高的个子,较瘦却干练,聪颖好学,声音如钟。由于两颗门牙稍突,老兵们常开玩笑地叫他“骆大牙”。他的父亲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在国家“四机部”任高职,按今天的话说,骆小宁算是“红二代”了。可是,每当听到有人叫这个绰号时,他从不生气,常是哈哈一笑说:“我的牙有那么大吗?”那风趣豁达的神态,让我至今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后来出任257潜艇艇长。平时,他苦练照相技术,成为水下摄影的高手。在一次赴远海执行侦察任务中,他用最短的时间拍摄出最佳照片,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很有军事价值。为此,潜艇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他本人受到了舰队嘉奖,《海军杂志》刊登了他写的潜艇侦察照相的体会文章。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立即采访了他,很快写出《骆小宁在远海拍摄到有价值照片》。</p> <p class="ql-block"> 宋元家发表在《人民海军》1981年5月12日的文章《水下摄影师》,详细记述了骆小宁艇长这一独门绝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海面淫雨霏霏,257潜艇在碧波深处向攻击目标逼近。突然,艇身猛地一晃,从艇内射出的一条银白色的鱼雷,掠开浪花向前疾驰,艇长骆小宁操纵潜望镜紧紧追踪。顷刻,一声巨响,鱼雷把坐落在海中的小岛拦腰击中,水面随即升起冲天的水柱,骆艇长立刻按动照相机的快门,把这壮观的场景摄入镜头。当一张张清晰的照片赶印出来以后,水兵们争相传看,随艇参加这次战雷实射的一位舰队副司令员当场夸奖说:“小骆这一招真行。”</p> <p class="ql-block"> 骆艇长一任职,业务部门就要求他必须尽快学好潜艇侦察照相技术,他听了有点不在乎,心里嘀咕道:“我早就会照相了,哪年回北京探亲还不照几卷?”不久,他奉命驾艇出公海执行侦察任务,一发现目标,他就“咔嚓咔嚓”地猛按快门,几卷胶卷一会就拍摄完了。等相片印出来一看,上面不是浪花朵朵,就是白云片片,所需的侦察目标一点也没有拍摄到。经过分析,原来是由于潜望镜随着潜艇的左右摇摆而忽高忽低,造成取景不准才拍空了,原来海上照相并不象陆地照相那么简单啊。从此,他就从潜艇照相的基本功练起,不论是在码头还是在海上,多次升起潜望镜试拍,他还专门建立一本大影集,把用潜望镜拍摄的带有特点的照片都贴上去,经常分析对比,总结经验。他还根据自己的实拍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制作了一个较为实用的袖珍式潜艇照相曝光时间转盘。</p> <p class="ql-block"> 潜艇照相是通过只有一个拳头大的潜望镜头来摄取图像的,潜望镜升出海面时间越长,拍摄的成功率越高,但是,这样拍摄最容易被敌舰发现。骆艇长为了用最短时间拍摄出最佳照片,夏天在摄氏40多度的仓内,他操纵着潜望镜一练就是几小时,使升降速度由10秒钟减少到5秒钟。在一次去远海执行侦察任务中,他一发现目标,就能迅速把潜望镜处于正确的拍摄位置,进行拍摄。他拍的照片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认为很有价值,特地来函调去3套。远航归来,这艘艇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元旦过后,骆艇长又受到舰队的嘉奖。不久,《海军杂志》刊登了他写的潜艇侦察照相的体会文章。现在,骆艇长已掌握了连拍和各种环境下的多种拍摄技巧,他准备用最美的镜头,拍摄出水下练兵中最精彩的画面。(宋元家《人民海军》1981年5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退休老人骆小宁</span></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的父母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入党的老干部。他退休后,多次到父母闹革命,搞地下工作的地方,找广东和平县、连平县、揭阳县,广州市、广西柳州市等地方的党史办了解父母的革命活动,搜集、购买回忆、报道有关他父母革命实践的书籍,多次寻找父母的战友了解情况,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的老家是革命老区,他的父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那里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81年他父亲去世后,根据父亲的遗嘱,将其骨灰撒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县长兼县委书记时战斗过的青山绿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骆小宁同志和家人开始与老区有了联系,在接触中他们发现当地教育事业比较落后,小学教室十分破旧,教室是二、三十年前的破平房,连图书馆和电教室都没有,为此,骆小宁和他的兄弟姊妹一起商议,先由大家出资捐助十几万元,随后又向有关单位筹集了几十万元,在上个世纪末,建成了一座三层教学楼,该校以骆小宁父亲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校名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选平题字。</p> <p class="ql-block"> 小学建成后,骆小宁及其家人又为学校完善了电教设备、图书馆和计算机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年由骆家共同出资一万元,作为学生和老师的教育奖金。通过这些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该校的教学质量在镇内二十几所小学里名列前茅。骆家十多年来关心家乡教育的事迹受到当地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父母生前曾雇了一个保姆廖玉梅,她是1910年1月出生,1953年,廖玉梅被人介绍到骆小宁父母家做保姆工作,骆小宁的父母是党的领导干部,工作经常变动,工作非常忙。几十年来廖玉梅一直和他们一家人生活。一家人的家务事都由廖玉梅操持,相互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1989年,骆小宁的母亲去世后,当时廖老太已近80岁,骆家兄弟姐妹五人及其爱人为廖老太晚年的生活保障开了专门的家庭会。会上作出了“负责到底,养老送终”的决定。廖老太的生活费、医药费等由五兄妹分担。骆小宁母亲去世时,还留有一些银行存款,大家一致决定分文不动,全部留作廖老太养老急需之用。</p><p class="ql-block"> 从1989年至2010年廖老太去世,21年来,骆家一家履行着承诺。骆小宁爱人庞书德是大夫,她定期为廖老太检查身体,看病拿药。</p><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3日,95岁的廖老太不慎在卫生间跌了一跤,导致大腿骨骨折,老太摔伤后,全家人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医院为老太做了手术治疗。全家人轮流值班守护,将该献给自己父母的一份孝心全部转献给了廖老太。术后老骆和爱人庞书德为了更好地照顾廖老太,经与兄妹商量并征得廖老太的同意,明确由骆小宁担当老人的监护人,同时将老太的户口转到自家户口薄上,并于2007年10月为老太办了医疗保险。庞书德大夫,经常为老太检查身体,搀扶她练习行走,按照老太的口味调节伙食,帮她洗澡,发生便秘时帮她处理等等,照顾细致入微,关心体贴备至,在骆小宁一家人的精心关照下,90多岁高龄的廖老太已基本恢复了行走功能,堪称为奇迹。</p><p class="ql-block"> 2008年10月,廖老太患肺感染住院,在她生命的最后两年多住院的时间里,骆小宁一家为她支付了所有治疗费、医药费、营养费、保姆费。她最后在101岁去世,她去世后,骆小宁夫妇及其家人又为其料理后事,将其安葬在长城脚下的凤凰山陵园。</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同志在一次身体检查中,被检查出患了癌症,这是对他的一个生死考验。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乐观情绪。他对家人和同志们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哪个人能逃掉,既来之,则安之,没有什么可怕的。”在四个多月的治疗时间里,进行了频繁的化疗和放疗,他的身体受到极大损伤,白血球下降到只有400多,体重减少了三十多斤,高烧达到40度,整个治疗过程中所吃的苦、受的罪是很难形容。但是,他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乐观镇定的情绪,始终积极配合医生科学治疗,经海军总医院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p> <p class="ql-block"> 骆小宁同志退休后继承了军人的光荣传统,他家是社区“和谐家庭标兵”、“五好家庭”,他被北京市军休办评为“优秀军休干部”,他爱人也是优秀共产党员。他和他家庭的事迹被广为传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潜艇老兵骆小宁走了,我们永远怀念您!</span></p> <p class="ql-block"> 注:本篇文章根据吕明朋、宋元家等老战友的回忆和军休所的有关资料编辑而成。</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深切缅怀骆小宁艇长</span></p>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2日13时05分,原东海舰队257艇长骆小宁、潜艇42支队副支队长、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因病逝世,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 骆小宁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海军忠诚的好干部,为海军事业奋斗一生。为国防建设做出卓越贡献;为海军潜艇部队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海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奉献了40多年。退休后,又积极为人民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他的逝世,令我们感到非常悲痛。</p><p class="ql-block"> 北京301医院告别大厅,正中用党旗覆盖着骆小宁同志遗体,周围摆放着鲜花,大厅四周布满了骆小宁艇长生前工作过的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干休所、潜艇42支队、257潜艇、及海军中将顾文根、王继英,海军少将刘际潘、朱瑞云、李忠文、邓宏、温新超、包裕平、海军大校曹建华、郑茅、毛永生、邓福顺等送的花圈挽联,送花圈挽联的还有王志明、郭永文、张宝国、张子正、张如秀以及在京战友、生前战友、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4日上午10点,在低沉的乐曲声中,骆小宁艇长遗体告别仪式开始,骆小宁的孙子代表家人致悼词,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干休所领导、曹建华、郑茅、邓福顺、王志明、郭永文、张宝国以及在京战友、亲朋好友等100多人参加告别仪式。</p><p class="ql-block"> 骆小宁于1944年5月17日出生于广西桂林市,1957年随父母来京,在北京五中读书,1962年参军入伍,历任海军潜艇艇长、海军潜艇支队副支队长、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海军大校军衔,部队专业技术四级。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在骆小宁艇长离开我们之际,深深的怀念他,缅怀他的音容笑貌,在他担任257艇长期间,参与1977年组建257艇,1978全训,1979年5月进上海海军厂,为远航做准备,同年11月进行了为期30多个昼夜远航训练。这次远航是支队组建以来远航天数最多,航行距离最远,首次用自己的国家建造的潜艇突破第二岛链。远航归来,又多次组织257艇参加海上实战演习,33型潜艇东福山首次实打战雷,完成象山浦潜艇舰员海上逃生训练。</p><p class="ql-block"> 1989年国际形势复杂,敌国挑衅,危机时刻他受命率领多艇、及辅助911舰南下巡航。他敢想敢干,勇担重任。在支队工作期间,培养了大批潜艇骨干力量,为海军、为舰队、为支队争得了许多荣誉。</p><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骆艇长的指导下,相继组织257艇战友联谊会,各位老战友相聚一堂,回忆257艇的光辉历程,纪念潜艇远航40周年,追忆战友情怀,增进各位老战友了解和联系,巩固加深了战友情谊。</p><p class="ql-block"> 1962年,骆小宁在北京读高二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令人感慨的是,他学习成绩优异,本可以参加高考,成为一名当时非常稀缺的大学生,但他投笔从戎,毅然放弃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和大学生的身份,报名参军。在军旅生涯中他一直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钻研军事技术,练就过硬本领。在青岛潜艇士兵学校,他的绝大多数专业课都取得了五分的好成绩。由于他的智慧才干,海军破格由艇长提拔他为副支队长,这些成绩和荣誉,和他刻苦用功钻研军事技术,掌握过硬的本领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在参军的几十年间,他就是始终以这样的高尚品格和刻苦作风,鞭策自己。在此期间,他多次受到组织嘉奖,荣立三等功;在担任研究员期间,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为我们国家的海军建设和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退休以后,仍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品格和操守,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为社会作贡献。他家中曾雇有一名保姆廖奶奶,她没有亲人,在他家中尽心尽力服务了几十年,而当她年纪大了的时候,他和家人们则将廖奶奶当成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让她在自己身边度过了幸福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骆小宁得知家乡广东省和平县教育水平不高,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薄弱后,毅然同家里的各位长辈晚辈一起拿出钱来慷慨资助,而后大家又四处奔走,向有关单位筹集资助,最终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小学在当地落成。而学校的名字,则以骆小宁父亲骆维强先生的名字为学校冠名。骆小宁说自己希望用行动向老一代革命工作者致敬,将自己父亲对革命老区的感情一直延续下去,言语间体现的都是不求回报,一心只为家乡群众的崇高精神。 </p><p class="ql-block"> 九年前,骆小宁被查出患了鼻咽癌,这对他和家人都是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但他的精神一直没有被疾病所压倒。在这九年间他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同病魔顽强地做着斗争,配合医生的科学治疗。而在家休养期间,他还关心着国内外大事。每天必看各类报纸,使自己的思想跟上社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他积极学习十九大报告和党的政策,写下了不少学习心得体会。他的乐观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感动和敬佩。</p><p class="ql-block"> 骆小宁就是这样一个坚定而纯粹的共产党员,他在七十七年的生命中,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一直没有抛弃自己的理想信念,心系国家和社会,真正做到了为国家服役,为人民服务,在退休后仍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操守和品格,为社会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用他的一生,践行了入党誓词中“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现在骆小宁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仍在,骆小宁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愿骆艇长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骆小宁治丧小组</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5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