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京不仅是一座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大街小巷都蕴藏着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故宫、天坛、长城,这些地标性建筑自不必多说。其实北京还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北京团城就是一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京团城,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它的名字,它虽然名气不大,但却拥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团城在北海南门外西侧,原本是太液池上的一个小岛,后在小岛上增建了仪天殿,后来改名承光殿,又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城堡,奠定了团城初步的规模。团城与北海琼岛隔桥相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说团城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堡,这个袖珍城堡转一圈只有276米,但它却有着8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比较坎坷。从元代初建之时,每个朝代都会在上一个朝代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比如乾隆年间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金时,团城又成为御苑的一部分。后来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团城横遭洗劫,多处受损,珍宝文物也被洗劫一空,直到建国后又再次对它进行修缮,被列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团城因其俯视平面为圆环形,周围以城砖垒砌,成为一座圆台式砖砌古城,故俗称“团城”。城墙高4.6米,周长276米,总面积45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随墙门,进入门内,可沿回旋式城砖蹬道到达城顶台面。在两条蹬道的上出口处,各有形制相同的罩门亭一座,均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单檐庑殿顶,三踩斗拱,旋子彩画,面阔一间,进深一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承光殿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这座大殿在康熙重建时改成了方形,大殿顶上是和故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覆盖。金碧辉煌的古建群间,遍植了数十株苍松翠柏。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非常气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厦重昂五斗。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玉瓮亭内玉瓮为元代作品,体积大,雕刻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城台顶面的建筑不多,但布置得体,在保持了传统的对称建筑中杂以园林景物错落有致。承光殿为全城台中心,殿南侧有玉瓮亭,殿北侧有敬跻堂,三座建筑构成整个城台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地排列着几组建筑。东侧由南至北依次为:昭景门楼、东庑殿、古籁堂等;西侧由南至北依次为:衍祥门楼、西庑殿、余清斋等。此外亭廊假山杂置其间:余清斋西有回廊与其西侧的沁香亭相连通;敬跻堂东西各有假山,山上各置一亭,东为朵云亭,西为镜澜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承光殿的庭院里有一座汉白玉的小石亭,叫做玉瓮亭,亭子里有一个墨玉色的瓮,相传这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犒赏将士而特制的酒瓮。这个酒翁就和团城一样也是命运坎坷,先是被道人当菜瓮用,后来又作为皇家御苑之物,最后乾隆皇把它放在承光殿前并建石亭加以保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综观整座城台,殿堂碧瓦朱垣,金碧辉煌的古建筑之间,穿插种植着数十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苍松劲柏,遮荫蔽日,虬枝各异。而且团城的植被还大有来头,就像是镶嵌在北海和中南海间的一颗绿色明珠,郁郁葱葱的古松古柏构成了一座空中花园。团城里的松柏以古著称,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有17棵,其中还有四棵受到乾隆皇帝的钦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团城有四宝:白玉佛、渎山大玉海、遮荫侯、集水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玉佛】承光殿中央佛龛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坐像,由整块白玉石雕刻而成,故称白玉佛。这座白玉佛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从缅甸募化而来,后被僧人敬献给慈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因白玉佛重量大而没被掠走,但玉佛左臂被击伤,其身上饰物珠宝全被抢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渎山大玉海】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元大都工匠用整块墨玉雕刻成一个大酒缸,敬献给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为酒缸赐名“渎山大玉海”,每当在广寒殿宴请文武百官时,就用它盛放御酒,据说能存酒三十余石。明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因倒塌被拆除,玉瓮被移至御用监院内,后流落到西华门外真武庙中,被僧人用来盛酱腌菜用。乾隆十年(1745年),玉瓮被献给朝廷,第二年朝廷在承光殿前专建一座琉璃玉瓮亭保护玉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遮荫侯】团城内共有A级古树17棵,B级古树23棵,还有一棵20余米高,树龄近千年的大油松。乾隆封其为“遮荫侯”。“遮荫侯”南面有一棵白皮松,也同时被封为“白袍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集水工程】团城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团城地面青砖造型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铺设时大头在上,小头在下,砖与砖之间留有空隙,地下部分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缝隙。每块砖吸水性很好,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到地下。而如果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会借助团城北高南低的地势流入石制的水眼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团城是一个很有独特历史和人文价值的魅力胜景,是北海公园诸多景观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团城呈现出典型的明代城池建筑风格,城墙矗立高大,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团城保存完好的城门、角楼、箭楼等建筑,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总之,北京北海团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群体,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底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4月13日、25日,手机随拍记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