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年的大学语文课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一起进行美文朗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吕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i><u>《失败者》肖复兴</u></i></b></p><p class="ql-block">我年轻时曾经读过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浮士德》。故事说的什么,早就忘了,但那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大意是:人生就是一个荆棘接着另一个荆棘,最后那些荆棘才能变成一个花环</p><p class="ql-block">我年轻时,一直没弄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多少明白一点儿了,对于任何人,失败的荆棘是具有普遍性且经常会出现的。胜利者也必须经历失败,才华横溢者或命运的宠儿,或许可以提早将荆棘变为花环,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要经历更漫长的时间,走更漫长的路,才能够将荆棘变为花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i><u>《欲望 》 刘 墉</u></i></b></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只有一两张邮票的时候,不一定会想到集邮。但是,当你交给他一把邮票时,他可能会因此去购买集邮册,并试图有更多的收藏。</p><p class="ql-block">成人们在生活并不富裕的时候,常常比较慷慨。一旦有了些许积蓄,反倒变得吝啬,产生更大的欲望</p><p class="ql-block">少年们十六七岁时,常不知天高地厚,生死不顾,逞一时意气。老年时反倒愈发惜命,战战兢兢。</p><p class="ql-block">人们总是因为“有”,而想取得更多,有的愈多,进一步的欲望也愈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王慧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杨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孙家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i><u>论求知 [英]培根</u></i></b></p><p class="ql-block">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p><p class="ql-block">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求知可以促成才干。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理论知识方能办到。</p><p class="ql-block">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饰而求知是欺人自欺,只会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呆子。</p><p class="ql-block">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p><p class="ql-block">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求知时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是应该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p><p class="ql-block">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一部分即可,有的书只读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p><p class="ql-block">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乏味了!</p><p class="ql-block">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准确。</p><p class="ql-block">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作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是一个狡黠的家伙。</p><p class="ql-block">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总之,“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还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的缺陷,是都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奇苏乐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