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寻春—古城小桥流水人家

花飞雪

<p class="ql-block">江南春日,千百年来被文人墨客们颂了又颂,赞了又赞,连拂过面颊的春风都带着诗意,四月,天气正好,时间正好,好朋友们不约而同,去江南寻春。&nbsp;</p><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媲美于天堂的苏杭二州,是我们选择寻春的打卡目的地,虽然我们曾经都走马观花过这美丽的地方,走马观花留下来的遗憾,造就了我们这次的寻春之旅,<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是值得浓墨重彩的寻梦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苏州。我们选择住在苏州老城,目的是好好体味一下老城的韵味。</p><p class="ql-block">苏州老城位于长三角中部,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抱太湖,北枕长江,春秋时的吴国都城。</p><p class="ql-block">曹雪芹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描绘了人间天堂苏州。</p><p class="ql-block">苏州古城区至今仍落在原址上,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其实,只有“小桥流水人家”,没有“枯藤老树昏鸦”的苏州老城,在绿树的掩映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就是一座大的园林,</span>是一幅巨大的写意画。</p> <p class="ql-block">能体现苏州老城风貌的第一风景应该就是园林了,所以,园林是我们这次寻春的第一天旅程。</p><p class="ql-block">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四大名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优选了拙政园作为我们体味苏州园林文化历史的第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作为著名的私家园林,占地七十多亩,三国郁林太守陆绩、东晋高士戴颙、晚唐诗人陆龟蒙、北宋山阴簿胡稷都曾结庐于此,元朝时为大弘(宏)寺。</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大约在公元1509年,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此处买下,聘请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历时16年建成,并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的“政”事。</p> <p class="ql-block">据说,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p><p class="ql-block">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也才有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在今天,我们漫步于拙政园,想象着,在清风明月,或细雨绵绵的春日,坐拥私密园林,泡一壶好茶,烧几个苏帮菜,咪几口小酒,着实体验一下“诗意的栖居”。</p> <p class="ql-block">听说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全园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池塘。虽然春日里无法看见它荷花满池,却有一副杨柳依依的自在风骨。</p> <p class="ql-block">萦绕着错落有致的假山和庭院建筑,立于廊下,才能细品亭台楼阁、古树参天、小桥流水的,诗意人家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层层相套,键入佳境,小廊回合,曲折幽深...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空间序列、艺术意境。</p> <p class="ql-block">能体现苏州风貌特质的还有流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这句诗道尽了苏州作为水城的特质风貌。</p><p class="ql-block">的确,苏州老城是水做的,京杭大运河环抱城垣,绕城而过,大运河的滔滔之水,见证着苏州的古韵今风。溯运河北上,沿胥江口西往,可抵太湖;登上城楼,极目远眺,京杭运河上,泊船成带,忙碌非凡;俯瞰城内,三十公里的河道在古城区蜿蜒穿行,河上架着一千多座桥,水巷纵横,桥梁密布,粉墙黛瓦……既能看到苏城磅礴之气,又能看到小桥流水的秀美。</p><p class="ql-block">看来,苏州作为“梦里水乡”、“ 东方威尼斯”,也是名副其实的。</p> <p class="ql-block">下午,阳光明媚,我们泛舟古运河,沿途有苏州古城墙遗址、盘门、古胥门、觅渡桥等美丽景点相伴。古今相映,景致和谐,让人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苏州古城韵味。</p> <p class="ql-block">能体现苏州厚重历史的应该是位于苏州古城西南的盘门了。“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p><p class="ql-block">据介绍,盘门是国内外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是苏州现存最古的一座城门,也是苏州古城的标志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果说苏州是一部书,那么盘门便是书的封面,可以从这里翻开苏州二千五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抬头看盘门,城楼匾额上“水陆萦回”四字,将城门当年的磅礴气势与历史韵味描绘的淋漓尽致。从城楼的联语:“古吴城阙川原壮,旧国干戈战伐多”以及在二楼檐口下,悬挂着的那一方潇洒的章草匾额:“吴中锁钥”,也能感受到盘门的庄严威武。</p> <p class="ql-block">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了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苏州,不到寒山寺,则不算苏州客。</span>因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闻名天下的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庙,历经数代,屡建屡毁于火,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曾有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晚上我们一行慕名漫步于山塘街,了解到</span>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七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大多是商铺和住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开阔,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以及南社、李鸿章祠、"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最能体现苏州“小桥流水人家”典范的有小巧秀丽的周庄古镇和同里古镇,苏州寻春的第二天,我们几人迫不及待来到了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古镇。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找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境界。</p> <p class="ql-block">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市境内西南,距苏州老城38公里,是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环抱。</p> <p class="ql-block">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全镇60%以上的民居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后裔所建的沈厅、明初中山王徐达后裔所建的张厅,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周庄四面环水,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古桥,敦厚纯朴的古镇民风,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周庄的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著名明清建筑,白墙黛瓦沿河而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春天去江南,在周庄圆一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梦。给自己寄一张明信片,在染坊学习蓝染技艺。灯夜游春,若倦了,便睡在这里的夜里。</p><p class="ql-block">不同于北方的韶光易逝,江南的春在烟雨中被缠绕拉长,顺着花香鸟鸣,缱绻进每个人的梦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