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

荷芳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12月平遥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平遥旧称“古陶”,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p> <p class="ql-block">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制;墙墙以外称新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四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其余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听雨楼</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向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p> <p class="ql-block">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题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钱庄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市楼旁边,坐西朝东。是由榆次聂店村王姓与平遥王智村米姓洪洞投资开始的大钱庄。钱庄于咸丰六年(1856)创立,明国二年(1913)歇业,历时58年。开业期间,分号遍布全国,有33个分号。重点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行西安在平遥落脚时,协同庆曾经拿出20万两银子送给慈禧太后做盘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个七进院落,有30个展室,是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可惜我们那天到的太晚,博物馆已经关门,否则可亲眼看到晋商大院的富豪和深邃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中国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跟钱庄博物馆一样,没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夜色下的平遥古城别有一番韵味,远远望去灯光映衬下的古城楼在夜色中也温柔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在这家百年老店里,我们吃到了最正宗的山西的刀削面。</p> <p class="ql-block">亮丽多彩的古城,在灯火的辉映下显得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各种酒吧和客栈门口都有招待在揽客。穿梭在温婉可人的古城夜色中,感受着这座历史古城带给我们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平遥市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建筑,不打灯光,晚上一片漆黑,如要看清真面目最好是白天来。</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时300于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王家大院凝瑞居(敬也堂),是弟弟王汝成居住的地方,包括桂謦书院、兰芳居花院。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老大王汝聪的院子在东,且门楼高,老二王汝成的院子在西,门楼底。然而,因为老二官位比哥哥高(老大五品,老二四品),所以老二的宅门要比老大的阔,老二家门前挂着四个红灯笼,老大家门前只挂了两个。这就是所谓的“兄让弟阔,弟让兄高,兄友弟悌”。</p> <p class="ql-block">狮子滚绣球,寓意财源滚滚,事业兴旺。</p> <p class="ql-block">沉浸在王家的故事里,眺望着这些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和远处的风景,抚摸着身边精雕细刻的门窗家俱,还有那些饱经岁月风霜的字画,想象着当年这个大宅子里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归来不看院,真的并非浪得虚名!也许王家大院不似江南园林轻巧灵秀,绿意盎然,建筑的色彩单调了些,于是王家人就用心雕,用情描,以自然山水为画,以珍禽异兽为画,以历史掌故为画!</p> <p class="ql-block">《养正书塾》,王氏儿童的启蒙教育场所。王家大院内有不同的书塾,以应对儿童和少年的教育,可见王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p> <p class="ql-block">《兰芳居》,兰芳居为视履堡花园,园内花香四溢,建筑僻静幽深,藏而不漏。</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5处,多朝皇帝前来参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化寺》,广化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在其殿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单亭阁式石塔。现有殿堂6间,房间60余间。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内供面善口笑的弥勒佛,背后为韦驮菩萨,两山墙间为单檐四阿顶,前出廊。</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殿宇为明弘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寺内都不能拍摄)。</p> <p class="ql-block">大雨中前来祭拜的人不见少,大家怀着虔诚的心情,祈祷世界的美好,祝愿天下太平和家人的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站在殊像寺内,远处五台山大白塔在雨中隐隐可见。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塔院寺也因其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悬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p><p class="ql-block">北楼高三层,长约7米,宽约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阁楼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又是下雨,导游耽心团友们年龄偏大不安全,不鼓励大家上到悬空寺,就在下面拍拍照,我和瞿爷爷还是爬了上去,不想留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们手脚并用,在窄窄的梯子上,身体尽量往里面靠,不过您如患有恐高症,还是不要上去了,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p> <p class="ql-block">全寺初看上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橫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p> <p class="ql-block">因洞窟内不能拍照,这是唯一的一张哦。云冈石窟怎一个震憾了得,实在是让人惊艳!石窟里的佛像色彩还是那么的鲜艳,一座座雕像是那么的美丽,可以想像佛教在北魏时期是多么的昌盛。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博物馆!这些难忘的记忆只能默默地留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席地而坐,静静的感受这千年的穿越,心中充满着对神佛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望。</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长城,为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晋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櫓”、“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长城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雁楼》位于天险门之上,建于明代,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围廊,古时为兵丁巡察、瞭望之处。原建筑毁于1937年,于1989年复建,现为雁门关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关署》位于关城内天险门与地利门之间,又名守备衙署。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设有正门、东西厢房、正堂、兵刑工房、科签房、幕厅、斋室等。</p> <p class="ql-block">在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雁门关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了中国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雁门关见证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前古商道,雁门关成就了晋商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碛口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刻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 碛口镇</p> <p class="ql-block">黄河的对岸就是陕西的地盘了。</p> <p class="ql-block">镇内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p> <p class="ql-block">小东西看到有陌生人走来,赶紧跑过来把小小的身体挡在了门口,看到这个情景心头忽然一热!</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对面山脚下的一个个窑洞。</p> <p class="ql-block">《黑龙庙》,碛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主要的景点之一,现与碛口古镇建筑一起,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龙庙历史记载始建于明代,后又多次修补。这座寺庙无法拍到全貌,只好来个侧影。</p> <p class="ql-block">清晨,古镇还未醒来,店铺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冰洞群是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天然冰洞群,属于制冷机制最为复杂的地热负异常型冰洞,全球权威专家至今无法破解其形成原理。因其成因复杂、规模最大、365天全年都有冰,所以云丘山冰洞群也成为了最具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天然冰洞群。</p> <p class="ql-block">现有冰洞群共有16个,其中1号冰洞群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云丘山1号冰洞群洞腔相互贯通,洞内总长199米,最宽处有12米,最高有15米。洞体四壁结冰,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以及其他冰晶景观结构分布整个空间,堪称冰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五彩缤纷的颜色,现场感受非常强烈,真是一步一景,大大小小的冰凌晶莹剔透,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出梦幻般的魅力,犹如龙宫御舍。</p> <p class="ql-block">头戴着防撞帽子,身披厚厚的长大衣,还是冷的嗦嗦发抖!真怕手机失灵。</p> <p class="ql-block">《尧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修建,不断扩大,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现坐落在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尧庙村。</p> <p class="ql-block">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在尧庙内有10多座石碑,记载了尧王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在尧庙里找到了陆氏列祖列宗!真让人开心!这是意外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尧庙内的千年古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偷懒,此次山西之旅的小结都放在一篇文章里了(除了云丘山的塔尔坡古村落)所以每个景点也只是浅尝辄止了,美友就看个大概吧。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行过程才渐渐对它有所认识。那无限的风光,那壮丽的山河,那丰厚的文化底蕴,时刻都在震憾和感动着我们!忽然想起歌唱家郭兰英的那首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p> <p class="ql-block">图/文 陆荷芳</p><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摘自网络(鸣谢)</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来访和浏览🍵🍵🍵🌺🌺🌺</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