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湘西一带盛产楠竹,今有评为“中国楠竹之乡”喜讯和土家族独唱歌曲《楠竹的故乡》为证,那个迷人的地方也是我难忘的故乡。孩提时代徜徉在“丹霞之魂——崀山”茫茫的竹海里,领略清朝著名诗书画“三绝”学者郑板桥写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十分惬意。</h1> <h1> </h1> <h1> 定居南粤惠州后,常常想起寓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东坡千古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回味无穷。</h1> <h1> 楠竹又名毛竹,别名江南竹,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故乡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千米,土地肥沃,雨量充足,非常适宜楠竹生长。清明时节雨后春笋,历经两月竹子可长到二十米高,直径达二十厘米粗。楠竹生长的高峰期每天能长高一米,令人惊讶;凌晨之时踏着露水走进竹山,静心倾听,的的确确有笋竹“咔嚓”“咔嚓”往上窜的声响,不断有裹身的“花衣裳”(笋壳叶)被胀开掉落于地。</h1> <h1> 我十分敬仰楠竹,钦佩其过人之处:他仰天长笑,积极向上,拥有无穷无尽的正能量;他高风亮节,甘为绿叶,决不花枝招展争名夺利;他虚心廉洁,严于律己,长年风餐露宿志在凌云;他以苦为乐,立身乱石,坚持咬定青山发奋图强;他无私奉献,不讲价钱,甘愿将一切都献给人类。</h1> <h1>2021年3月26日摄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将军坳</h1><h1> 虽然离开家乡快五十年了,仍然惦记着崀山九龙村里“大竹山、水竹山、麻竹山、鸟竹岗……”与竹相关的地名;感谢一座座竹山、成千上万的竹子保障了乡亲们的正常生活:住楠竹屋、读楠竹书、发楠竹财。一直在感慨“山中有竹,生活无忧”。</h1><p class="ql-block"><br></p> 2021年3月26日摄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七里水<br><br><h1> 每到寒冬腊月,众人扛上锄头走进竹山,展开挖冬笋活动。有经验的人通过看竹尖朝向,敲打竹子听声响,很快确定竹鞭的走向,挖到心爱的竹笋,既御了寒、又能做菜、还可卖钱。竹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效,是减肥和防止肠癌的健身食品。冬笋是不会成长为竹子的,只要不挖坏竹鞭即可。</h1> <h1> 冬去春来,天气升温,藏在土里的竹鞭开始发芽长苞,清明前后忽然穿破土层,探出头来四处张望,寻找兄弟姐妹。初生的竹子叫春笋,他长得很快,人们将长在路上、稻田边、菜地里的春笋挖出来,制作成干笋供食用。</h1> <h1> 刚来到人间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多,也许是天气越来越热,也许是裹得太紧不舒服吧,他将身上的衣服逐层脱下,于是竹山里铺满了笋壳叶,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只要生长六十来天就会进入成年期,风华正茂、笑傲长空的他开始为乡亲们献身啦!</h1> <h1> 小时候常见大人们用楠竹修建住房,尤其是将竹子锯成一米五左右,劈成两半,做成竹瓦盖在房上遮风挡雨。人字形的屋顶,金黄色的竹瓦,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就是山区农家人的宫殿。</h1> <h1> 上学了!开始帮助父母编织畚箕,遇有农闲时机全家动手上山砍竹子扛回家,父亲破竹篾,我负责起箕底,母亲带领弟妹们织箕身;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家里成了竹器加工厂。织好的畚箕需要挑到三十里外的供销合作社去,每一对畚箕能卖到五角钱左右,用来交读书的学费和贴补全家生活。记得当年小学校园里玩皮的孩子们还常用竹子做弓箭和枪,模拟打仗。</h1> <h1> 爬楠竹取乐是山区少年的必选项目,同龄人常在一起以此比胆量、比耐力、比技巧。一次与堂弟在住房不远处爬上一根大楠竹,本想利用两人身体的重量将其弯成弓形,无奈重量不够,被悬在半空之中晃晃悠悠,上不去下不来十分难受,终究力不从心重重摔倒在地上。</h1> <h1> 生产队里每年要请师傅来编织竹垫,用于秋收时摊晒稻谷。直至今日一些当地农民依然在使用竹垫晒谷子。</h1> 2020年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后秋收时节故乡农民用竹垫晒稻谷<br><br><h1> 乡亲们就地取材,能者为师,用楠竹制作:竹碗、筷子、水瓢,竹筒、竹篮,扁担、箩筐,竹床、竹梯、竹椅,虽不算工艺品但都是实用品。楠竹还用来拦菜园、搭瓜棚等。最有趣的是春节前后,用竹子做的牌九(老家称它为谷牌)一起玩耍。</h1> 2007年清明摄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九龙村<br><br><h1> 上初中在学校寄宿时,放学后与同学们拿着长竹杆撑渡船在江上抓鱼,无忧无虑地游玩。周末回家常常上山寻找遗留在山上的竹尾,来校时挑上二十几个,走二十多里路顺道卖到供销社,可拿到六角来钱,一周的伙食费就解决了,读书心无忧其乐融融。</h1> <h1> 文化大革命初期,父亲有时候早上拿着长竹杆上山打野兔,收获颇丰,不仅鲜吃还常作成腊味;想来山区的竹子与兔子真成了一对冤家。每年梅雨季节,浓雾覆盖着山峦,我们吃过晚饭经常扛着长长的竹杆,拿着竹子扎的火把,爬上高山之巅引来飞鸟,将其打晕捡回家作为美食。如遇闷热天气,晚上会点着竹火把照泥鳅、抓蛤蟆。</h1> <h1> 严冬降临,寒风凛冽,雾水迷漫,楠竹枝叶结冰了,且不断增厚加重,景象迷人;而那些当北风又独处的竹子往往不堪重负,身子破、尖着地成为牺牲品,此时真正看到了健壮的身材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h1> <h1> 楠竹曾是当年县城造纸厂收购的主要原材料;改革开放后楠竹成了房地产开发商搭建施工脚手架的好材料;而今穿行在秀丽夫夷江上的竹筏,成了崀山5A级景区的旅游名片。</h1> <h1> 生长在楠竹的故乡,感慨万千,自编自吟——<br>乱石土里鞭长角<br>伸头张望穿衣多<br>昼夜成长逐层脱<br>光身渐绿叶婆娑<br>壮年来时黄色多<br>经历过疾风暴雨<br>遭遇了千擦万磨<br>休提起<br>提起来泪洒江河<br></h1><h3>(看客猜一猜,描述哪三种物品。个别图片选自网络)</h3><div><br></div><div><br></div><div>附录:《楠竹的故乡》曲谱与歌词<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