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教师,成长在课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青年教师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良好氛围,同时检验我校2020年新进教师半年来的教学教研成果,文山市新平街道中心小学于2021年4月22日至23日开展了第二届成长杯教学竞赛活动。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学竞赛共有八位参赛教师,学科范围广,含语文、数学、美术和体育,满足了不同学科教师的发展需求。参赛教师需根据既定课题认真准备并参与磨课,努力为大家呈现一堂堂精彩绝伦的课堂。此外,若参赛教师所任教学科和年级相同,则比赛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因此,参赛课题共有六个,分别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有余数的除法(例1)》、《搭配(二)例2》、《认识人民币(例1、例2)》、《动物儿歌》和《三原色 三间色》。</p> 强身健体 公平竞技 课堂之美,美在热烈。苏武阳老师一场热烈的开场舞瞬间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猎奇心。随后,苏老师带着孩子们摆起了“矩形阵”,在一环扣一环的练习中帮助孩子们完美掌握了《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精髓。 课堂之美,美在规范。张磊老师将我校行规矩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队列队形,还是运球姿势,都严格要求同学们做到规范。紧张的运球比赛之余,张磊老师也金句频出,“开封百宝箱”、“高端环节”、“我说加油,你说嘿”等引得孩子们阵阵发笑,向我们证明了严肃和轻松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可以同时存在于课堂之中。 深入浅出 举一反三 <p class="ql-block"> 春风来不远,尽在十三小。谁说万种风情都是语文课,数学课堂也可以。在尹海楠老师《有余数的除法(例1)》这一堂课上,就满是草莓酸酸甜甜的香味儿。尹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分草莓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奥秘。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且自然,再结合尹老师温和亲切的语调,自然大方的教态,给人春风拂面般的享受。</p> 数学课堂重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而三年级的卢文静老师在《搭配(二)》一课中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卢老师从给小猪佩奇搭配衣服入手,再到无实物解决搭配问题,层层递进,一点一点地引导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搭配的小秘密。随后,卢老师又将数学课堂归于生活之中,带着孩子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搭配小问题。整个课堂稳重内敛却又锋芒毕露,让人忍不住拍手称绝! 孩子们最爱什么游戏呀,自然要数开宝箱了。易明慧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例1、例2》一课中,就把宝箱带进了课堂。一张张人民币藏于宝箱内,却仿佛一把把钥匙,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智慧的大门。不仅如此,易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邀请了一个又一个小老师上台讲解,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同样是《认识人民币(例1、例2》,郭敏老师却另辟蹊径,先是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人民币,接着又将孩子们直接带到了水果店里,亲自用那一张张人民币去买一买苹果。数学课堂本就源于生活,郭老师此举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各人民币的面值,也学会了运用人民币 声情并茂 妙趣横生 你听,小动物们在唱歌!史东宁老师在《动物儿歌》一课中,将蚂蚁、蝴蝶、蜜蜂、蚯蚓等小动物请到了课堂上,又以大喇叭等有趣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又配以教师的识字小锦囊,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了许多生字。不仅如此,史老师还十分注重倾听,对于孩子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孩子们的缺点又及时给予耐心的纠正,给我们树立了一位良好的倾听者榜样。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美的事物总在最后上场。最后一位参赛教师是美术组的刘文凤老师,她带来的课题是《三原色 三间色》。其实三原色与三间色的概念十分简单,但刘老师却没有急于给学生灌输这一概念,而是带着孩子们在色彩的世界里闯关。在这过程中也不忘给孩子们安全小提示,提醒孩子们注意红绿灯。课堂上的孩子们也是兴致高昂,亲手完成的那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赛后,召开了评课反思会。首先,八位参赛教师从教学效果,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进行了反思。接着,观摩教师分组对参赛教师进行评课,他们会“细听”,更懂得“深思”,"教学相长"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随后,评委们分别对参赛教师的亮点和不足都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八位教师进一步夯实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p class="ql-block"> 经评委组评议,张磊老师荣获一等奖,尹海楠、卢文静老师荣获二等奖,郭敏、史东宁和易明慧老师荣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颁奖后,李锦圆副校长做了总结性发言,肯定了各参赛教师们积极探索、不断求新的态度,同时也从创新课堂模式、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教学目标的剖析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建议。</p> 最后,梁伟校长高屋建瓴地对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第一,各教师要注意板书书写的美观度与逻辑性,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脉络,对于学生理解本堂课所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教学要做到引学助教,当堂巩固,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注意引导的方向性。此外,梁校以此勉励各位教师,希望通过竞赛磨课、评课,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学习,寻不足共进步!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此次竞赛活动的开展是一次教学水平的检阅,通过此次竞赛,既锻炼了教师队伍,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标杆,也体现了新平人凝心聚力,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新平人一直会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合作精神,在教育之路上且思且行,凝聚力量,开创高效课堂!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供稿:沈天琳 编辑:谢汶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审核:刘 宏 签发:梁 伟</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