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p class="ql-block"> 雨生百谷,润物无声。为了更好理解研究基础教育课堂变革中课堂文化的价值,在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教研文化、学生学习文化建设上找到可借鉴的经验,谷雨过后,上党区教育局领导常国庆带领我区部分中学的校长及骨干教师共37人,前往洛阳参加此次课堂文化高峰论坛。</p> 章一:魏书生中学 <p class="ql-block"> 最美洛阳四月天,春风含笑柳如烟。4月22日清晨,伴着温润的空气,我们来到了洛阳魏书生中学:该校建于2016年,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人,专任教师124人。学校以魏书生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经过短短三年的实践与发展,俨然成为当地的模范校,示范校。带着这份好奇与尊敬,让我们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组观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该校实行“六步分组教学法”的高效课堂:定向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答疑—分层训练—生结师评。教学过程中,学生训练有素,课堂进程有序开展。特别是在做当堂测试题时,教师的课件都有倒计时,真正做到了限时训练,实现了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阳光大课间】</p><p class="ql-block"> 洛阳魏书生中学把将学生培养成有健全人格、独立个性、儒家思想、世界眼光的合格公民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认真组织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精心打造良好行为习惯艺术——千人阳光大课间。</p> <p class="ql-block"> “ 站有姿、大摆臂、行有序、跑有技、炼有方”! 阳光大课间,师生全参与,共同享受运动的快乐;流程自动化,诵读《少年中国说》,渗透德育,将课间当课程。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校的管理有素,教学有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班级文化展示】</p> <p class="ql-block"> 在小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该校“完美教室”的构建:室外优点墙、温馨的图书角、可爱的绿植,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班名、小组名,真正做到班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推动校园文化自我创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题报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聆听了两场专题报告:市总督学魏明奎带来的《带着感情学书生》以及校长刘朝峰的《魏书生中学课改之路》。两人用诚恳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把普通的事做到不普通,把一件事做细做细再做细,坚守坚守再坚守,那么就会变得不平凡。启示我们静下心来,做慢教育。</p> 章二: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23日清晨,我们前往洛阳锦艺学校报告厅开启今日的学习活动。上午主要进行了两场课例观摩:“当代好课堂”教师代表吴丽丽带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洛阳魏书生中学教师代表乔丽娜带来的《以和为贵》。</p> <p class="ql-block"> 吴丽丽老师通过在课前预习案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本次节课。因《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散文,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前通过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课堂上重在让学生自读,通过解决问题来构建整堂课,同时又着重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通过让孩子们攥紧拳头,积蓄力量来读出语言的豪迈之感等,无不体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用心用情用功!</p> <p class="ql-block"> 乔丽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引经据典,探“和”之义;讲述故事,寻“和”之用。从自然、国家、个人各个层面将“和”之意义为我们广度呈现,又联系当下热议时事《唐宫夜宴》析“和”,兼容并蓄,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触类旁通,为我们呈现出来真正的“综合性”!课程结尾,又落实到写作上,让学生为“和”之代表人物写颁奖词,真正做到了以学促思,以思促写。</p> 章三:“北魏南冯” <p class="ql-block"> 23日下午,首先由冯恩洪教授进行了《课堂价值与国民素质》的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假如说学校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基本的构成细胞就是课堂。今天的课堂决定20年后中国的命运。冯教授多次强调教学的四个手段:熏陶、课堂、训练、评价,四个手段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那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是</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国家提供给每个公民能力相当的教育</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于教师而言,也就是找准自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准分析学情,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此,可以为教师提供两个途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途径之一:通过有效的教研,帮助老师养成二次备课的习惯。第一次备课备教材,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第二次备课,基于学习目的导出最佳问题,设置解决问题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途径之二:对“合作与合适”结合的研究。基于合作,需要课堂实现理念与行为的转变;基于合适,需要提高教师读懂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冯老通过自己创作的一首诗结束了本次讲座。</span></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魏书生老师做有关《自育自学与课堂文化》的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魏老师精神矍铄,说话亲切平和,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述了做老师,教学生大家所共知的道理:“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主人,登上讲台,自我教育;通过讲自己初中毕业50周年师生欢聚这件身边的小事,告诉我们:多关注“脚下”的问题,“桌面”的问题,“手头”的问题,也就是<b>求实精神</b>,回归内心,回归当下,管好自己。</p><p class="ql-block"> 老师个人如此,同样对学生也是如此。相信学生可以自己管好自己,能管理好自己,也就能学习好,这就是“自育自学”!永远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舍弃斤斤计较、小肚鸡肠、攀比跟风,成就“大我”!</p><p class="ql-block">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在于唤醒,将人最好的品德发扬光大;将学生眼中看到的帮助其想明白,说明白;制定适合的目标,找合适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脑海里有日月星辰,江河山川,花鸟虫草,让生命活得有用,快乐,做一个自强不息、有担当的自我!</p> 尾声 <p class="ql-block"> 24日清晨,带着满满的收获,回想着两天的所见所闻,又伴着细细的雨丝踏上归途。一如来时的路,正如教育这条路,润物无声胜有声,一片冰心在玉壶。</p> <p class="ql-block">图片 / 靳晓军 李海燕</p><p class="ql-block">编辑 / 随建兵 宋登选 </p><p class="ql-block">审核 / 常国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