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身穿旗袍的女子行走在芬芳的流年里,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温柔内敛的面料与花色,简洁又复古的盘扣,在端庄古典中彰显出女性的柔美优雅,让旗袍女人在现代都市中独领风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身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旗袍,悠然走出百年的沧桑。高贵脱俗的一衣锦绣,华丽转身,将曾经世俗的尘埃,抖落在历史的衣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朵旧世的琼花,是就此枯萎了,还是正徐徐开放。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尘封已久的书卷,走近那些关于旗袍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袍”、满语“衣介”,因为它是旗人的常服,所以又称“旗袍"。多数学者认为旗袍在古代属于深衣的一种,《礼记深衣》记载: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为深衣,即袍。</p><p class="ql-block"> 深衣在春秋时期出现,从战国时期到汉代逐渐流行起来。当时,无论男女及地位尊卑,都可以穿着深衣。深衣成为一种地位仅次于朝服的服饰。后来,深衣逐渐成为女子的专属。魏晋南北朝以后,深衣才逐渐被袍衫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的旗袍。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实行八旗制度。那时的旗袍与现在的旗袍是完全不同的。那时的旗袍是不分男女老少、高低贵贱都可以穿着的一种长袍。</p><p class="ql-block"> 满族先世长期居住在东北长白山一带,属于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逐渐形成了直筒式的袍,它圆领口、窄袖、左衽、束腰、有扣襻,长至脚面,下摆肥大,四面开衩。</p><p class="ql-block"> 长及脚面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抵御寒冷、保护身体,开衩便于骑马打猎。这种式样的袍子,适应当时的环境,适合当时人们的需求。因此,男女老少普遍穿着这种长袍。</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旗袍重实用、少装饰,是现代旗袍的雏形。</p><p class="ql-block"> 旗袍任何部分都不重叠,从上到下由一片面料组成。在继承古代深衣特点的同时,旗袍也有自身的特点,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从西周时期的麻布窄形筒装,延传其后,又受周边民族的影响,仿效辽金及元代蒙古族的衣装习俗。最初的旗袍外形轮廓是长方形,属于直筒长袍。袍的袖口上带有长约半尺的“袖头”,即“马蹄袖”。</p><p class="ql-block"> 清王朝建立后,满族人脱离了原来马背上的生活,开始逐渐受汉族影响,旗袍在这时期也发生了变化,男女旗袍在款式上开始不同。女性旗袍还是宽腰身,直筒式样,但是,装饰逐渐变得复杂。清朝后期,“元宝领”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都有多重宽阔的绲边。到咸丰、同治年间,镶绲达到极致,有的甚至整件袍子全以花边镶绲,以至于几乎难以辨别本来的衣料。</p><p class="ql-block"> 这时期女子所穿的袍,才是现代意义上旗袍的真正始祖。</p><p class="ql-block"> 旗袍发展模式是从“强制推行-被动接受”到“民间认可一自觉接受”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建立了旗袍制度和规范。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旗袍经过无数次改进,并与汉族服饰文化相交融。最大的变化是将明代以前宽松飘逸的袍身改变为挺拔封闭严密的袍身,并且以纽扣代替了几千年长带束衣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朝廷颁布法律,由皇宫而市井,旗袍由盛京而北京,及至全国,逐渐普及。到了清末,旗袍在沈阳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服饰,不管贫富,皆有旗袍,如《奉天通志》所言:“富者新妇盛饰高头绣履,袍褂彩衮,钗钏约指、银爪翠当,时肖宫样;贫者荆钗布袍,较长鲜洁耳。”这种着袍风尚,也在《沈阳百咏》里体现出来:“卷袖衣衫称体裁,巧将时样斗妆台。谁知低护莲船外,争及罗裙一系来。”这样的长度,再配上高底彩鞋,其神采风姿,自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的旗袍。辛亥革命后,旗袍开始逐渐在民间流行,并吸收汉族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的长处,不断融合、改良,经历了有史以来的鼎盛时期。近代旗袍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款式上虽有一定的改进,但仍是立领、大袖、宽腰身,与清代末期的旗袍相比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袖口逐渐缩小,镶绲没有以前那般繁复,而此时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p><p class="ql-block"> 1929年4月,民国政府发布了有关服装的条例-《民国服制条例》,正式将旗袍定为女子的民国礼服之一,由此可见旗袍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p><p class="ql-block"> 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顶峰时期,也就是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中国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此时的旗袍由于受外来文化、社会变革、人文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在结构、款式、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受西方短裙影响,旗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20世纪30年代中期又加长,两边开高衩,突出了妇女体形的曲线美,现代旗袍基本定型。20世纪40年代,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p><p class="ql-block"> 经过改良的旗袍正规而庄重,富贵而典雅。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逐渐形成各式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p><p class="ql-block"> 由于旗袍非常适合展现中国女性的体形及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女性的青睐和赞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撸清民国旗袍。一部旗袍史,离不开长了短,短了长,长了又短,怎样才算时髦呢?连美术家也要搔首问天,不知所答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兴旗袍类似男子长袍。</p><p class="ql-block"> 1919年(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后,前卫女学生开始穿长袍。</p><p class="ql-block"> 1916年(民国五年),流行曳地长裙。长得拖脚背,走一步还得把衣服提起一些。即使是整天闲着无事的小姐们,也不胜其苦。这种苦楚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终于有了改观,1919年,旗袍已上升到膝盖下,比五年前短了七八寸,袖口也随之缩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民国十六年),典型平直,宽身、倒大袖。</p><p class="ql-block"> 此时女子的旗袍跟着政治上的改变而产生大变,当时女子虽想提高旗袍的高度,但是先用蝴蝶褶的衣边和袖边来掩饰她们的真意。</p><p class="ql-block"> 1928年全国统一,于是旗袍进入了新阶段。高度适中,极便行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8年(民国十七年),旗袍高度甚至提高到膝盖以上。“无论冬夏,膝盖以下是一双粉红丝袜,这是民国十七八年的事。”</p><p class="ql-block"> 这种新改变的旗袍,穿起来可说时髦极了,美丽极了!可是一双肥满而圆润的大腿,暴露在冷冽的天气之中,仅裹着一层薄薄的丝袜,便能抵御寒气的侵袭吗?(《民国日报》1928年11月20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美,女子们的胆量,从来是突破季节,穿越四季的。</p><p class="ql-block"> 1929年(民国十八年),高度适中,便于行走,小腿成视觉焦点,袖口变短缩小。</p><p class="ql-block"> 1929年(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将旗袍列为礼服。规定了女子礼服的袖长——过肘与手脉之中点,虽有规定,但民间无视。大多数女子“衣袖很短,不过到臂弯为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最具风情的时期,这一时期,旗袍成为日常服装主流。</p><p class="ql-block"> 衣领又高了起来,往年的元宝领的优点在于它的适宜角度,斜斜地切过两腮,不是瓜子脸也变成了瓜子脸。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颏,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成了双下巴......(张爱玲《更衣记》)</p><p class="ql-block"> 可见,以网红瓜子脸型为美的审美标准,一直没变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0年(民国十九年),高跟鞋流行。旗袍内有蕾丝边。旗袍长度在脚踝下。衣领提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民国二十年),讲究料子的独一无二,图案不是染上去而是织出来的。流行套装。衣袖缩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大兴旗袍花边。旗袍已放长到脚踝二寸左右(约六七厘米),同时在袖口和袍脚绲花边。上海的交际花甚至在整件旗袍的四周混上一圈花边,乃是时髦的款式。(《良友》1940年第150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鞋跟愈来愈高。流行不穿丝袜。鞋跟愈高愈妙,袖口愈短愈佳。(《新天津画报》1933年)</p><p class="ql-block"> 到了1933年的天津,不穿丝袜,竟被推为“最摩登者”。(《北洋画报》1933年第614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1935年(民国二十三、二十四年),旗袍长至脚背。衣袖高齐肘,飘飘七寸宽。偶然伸玉臂。两腋任郎看。《夏日时装妇女五言吟》</p><p class="ql-block"> 诱惑的名堂,可见多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盛行旗袍拖地。旗袍长与高跟鞋的流行分不开。从开衩处隐约露出时隐时现的穿高跟鞋的足踝和紧裹小腿的丝袜,煞是诱人。(《上海妇女服装沧桑史》《申报》1946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1938年(民国二十六,二十七年),开叉提高一寸多,袖子回缩。</p><p class="ql-block"> 袖子短化的另一个理由,透着一层经济上的悲哀。据说现在流行的印度稠之类,门面不过市尺一尺四寸(约30厘米),所以身材较小的妇女们,刚刚可以裁制一些长旗袍。如果要袖管较长,就限于尺寸,非买双幅不可,在这不景气的时代,还是省省吧!(《社会》半月刊,1935年第16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谓流行,除了贪心恋旧的女人本性,还有离不开经济使然啊。</p><p class="ql-block"> 袖子全部取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流行短旗袍,开叉降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40年代后,裙子长度基本稳定,因为战争、经济等因素,旗袍本身的变化性远远不如20世纪30年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40年代之后,旗袍变化没那么复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旗袍基本消失于内地,也只有在香港和台湾持续了十多年。之后,旗袍仅成为选美所穿的一款服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传统文化被发掘,旗袍重回女人们的衣橱,在风情万种这个命题下,怎么能少得了一件旗袍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旗袍一下被提升到了新高度,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文化底蕴,是文化体现的最佳代表,优雅端庄贤淑,东方魅力等词汇都一古脑儿用在了旗袍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旗袍时代太久了,大约60年。对于旗袍穿着的陌生,于二三十年前,我们曾疯狂模仿明星,追求流行服饰,疯狂的将品牌穿满一身,而穿的不到位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旗袍穿着,同样与审美的成长有关。如果旗袍没有和生活方式协调,就容易别扭,所以穿旗袍不必复制成民国生活。旗袍无法复刻民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因此,旗袍的时尚化,年轻化,日常化,正当时。</p><p class="ql-block"> 面料的选择上,可根据个人的骨骼、形体选择适合自己的。配饰上避免太过民国味儿,借助穿着和饰物搭配减弱民国味儿,增加时尚感。总之,混搭最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旗袍穿着之美,要融入当下思潮,审美还要和当今生活方式接洽,慢慢体会穿旗袍不是刻意摆出来的美,不刻意卖弄女性特征,才会耐看。</p><p class="ql-block"> 但愿旗袍的重回流行,不再仅仅是个网红服装。愿旗袍之美,不再被辜负。</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旗袍的未来也会如小黑裙一样,成为女人的必备One Piece啊!</p> <p class="ql-block">作者摄于2021年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文中大部分文字及图片摘录于《中国旗袍文化》及陆麻麻的《旗袍时尚情画》)。</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诚挚感谢伟大的作家,带给我们如醍醐灌顶般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