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4月24日、25日,我们一行5人在杨丽红副校长的带领下赴赤峰红山郡小学参加“ 精研语文要素•推动学习变革”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五位国家级名师的课堂教学与讲座让与会教师惊叹不已,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别具一格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闻之,犹如甘露入心;思之,好似醍醐灌顶。</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青蛙觉得自己住的泥塘不怎么样想卖掉,可是后来发现泥塘变得这么好,决定不再卖泥塘的故事。徐俊老师让学生在质疑和猜想的基础上,结合黑板关键词语读通课文,画出写青蛙是怎样吆喝卖泥塘的语句?它的吆喝吸引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又是如何提出建议的?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弄清那些小动物想买没买的原因?青蛙听了小动物的话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教学过程中,徐老师以“如何给别人提建议才会易于接受”为话题而交流,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句型“……不过……就是……”这样的语句训练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提优点,再提建议;先表扬,再反馈。如此一来不仅轻松理解了老牛、野鸭等小动物语言表达的魅力,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字的意境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习白老师执教的《书戴嵩画牛 》是苏轼写的一篇题跋。文言文<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语言比较晦涩,</span>不同于白话文的通俗易懂,学生一般不喜欢读,停顿有偏差、理解有难度,但这次示范课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大师的课堂风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身临其境,学习兴味足且学有所得。教学伊始,许老师由观察题画诗在图中的位置讲解题跋,让学生在欣赏中进入课程的讲解。教学过程以活动形式展开:初读文章正字音;再读文本释文义;默读课文找传神;四读思考见真知。整个课堂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身临其境,学习兴味足且学有所得。教学生成浑然一体,在学生的问、思、解中感受到语言的博大精深,文学的魅力无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的课堂不在于老师设计形式的多样,而在于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发展。自古以来,在人之间,就存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不过前后含义却有所不同。许老师执教的《孔子谈君子》对学生而言,不仅理解孔子的教诲和为人处世之道,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了做一个既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的人文素养。在辩证看待君子与小人的观点上,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就事情的对错举例说明: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污水打着被净化的口号排放到大海之中,此等行为属于小人行径;同样是核电站问题,俄罗斯切尔诺贝利出现问题后极力挽救,这不就是君子的所作所为吗?理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之人不已知也”时,学生就“君子的就是精英吗?答曰:否矣。”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由商代的姬子等人,虽然也提出自己治国方面的策略,但却没有比干等国之重臣的才干,过渡到明代的宰相严嵩,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充分解读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理解句意,感受古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怎样的娇艳动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又是怎样的新奇惹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是怎样的清丽脱俗;“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又是怎样的鲜美动人。孟强老师所执教的三年级下册《荷花》则侧重古诗文与现代文打碎整合,以朗朗上口的集句诗小结学法:字词教学时“上面扁,左下窄,右下宽,钩画最舒展。”赏析课文时“半开全开和未开,荷花朵朵真可爱。”情感升华时“一池白荷花,美丽又素雅。无需纸和笔,天然成图画。”拓展训练时“蜻蜓立上头,雨戏莲叶间。诗词千秋在,经典永流传。”如此过渡让人眼前一亮,原本一池白荷花在孟强老师的讲解中变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变成了一首高雅的诗,课堂不再是师与生的对话,更是生与作者的文本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笔下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让古诗词教学散发迷人的芬芳,孟强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以比较诗和词的区别而展开,引得不露痕迹,导得水到渠成。教学中课内外相结合,思想性文学性兼顾,听之流连忘返,赏之令人拍案叫绝。分析时结合词中的人物描摹画面感,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吴地景美;聚焦“醉”字感受白发翁媪的情美;最让老夫妇高兴的不是生活的美景,更不是两人之间的相濡以沫,却是看着自家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生活美,勤劳的大儿子在溪东锄豆,成熟稳重的中儿正织鸡笼;活泼可爱的小儿正剥莲蓬。一切景美皆情美,这也是拓展训练的重头戏,不同的场景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升华自身情感:景美情美孩子美,村居处处惹人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醉翁亭记》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课堂教学中,邓锦芸老师抓住“乐”这条主线,侧重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理解“乐”的三个层次:“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多种读文方式让本来长篇的古文变得生动,切易于记忆!其中歌诀体乐读让学生们感受到音韵美,分析生字感受中国汉字的结构美;拓展写作感受死去活来读书的境界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谈到送别,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折柳送别的不忍分离、是朋友间把酒言欢的深切祝福、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绪。林志芳老师执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不仅没有这些意味,反而让大家感受到奔赴家乡的欢乐之情。情境的创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山水重重,路途遥遥,日夜兼程的鲍浩然真的就赶上了那江南的春天,听到了鸟儿的欢唱、感受到了风中花香的气息,小船在江面上行驶,近了、近了,浙东就在眼前,家乡就在眼前,盈盈的眉眼就在眼前……”伴着轻音乐,娓娓道来的不仅是画面的美好,更是久别回家的喜悦!如此情境让学生自主创作,拓展思维、提升写作能力,打开了一条跨越古诗与现代文的通道!</p><p class="ql-block"><br></p> 名家讲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精彩的课堂蕴含教学智慧,那么课例过后的讲座让人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俊老师就《系好语文的第一粒扣子》为题分三部分展开:系好语文的“第一排扣子”、拼音只是“学步车”、识字教学就是“母乳喂养”。语文字词教学始终贯穿小学各个年段,说完整话的同时更应提醒学生注重对象意识、场合意识、问题意识,说话时不拖音、不唱读,读课文就像平时说话一样,是徐老师一直强调的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强老师结合两节课堂教学《荷花》、《清平乐村居》展开以《魅力语文的“三味”追求》为题的讲座。语文课讲究三味:充满趣味、彰显品味、值得回味,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不得不彰显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与现代文的巧妙结合、小古文与现代文的互相转换,文字美、意境美、生成美、思维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锦芸老师以《让语文简单到读》展开讲解: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单从这两点出发就奠定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开展。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一直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可是龙头老大却是“读”。回想自己的课堂,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的追问,牵引学生跟着自己走,精心设计的背后是在剥夺学生读完整书的时间啊!因此语文教学简单到读是解决了所有语文教师的负累啊,师生配合读、解剖问题读、半句整句读……方法之多,课堂生成之简单,拿过来用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志芳老师以《古诗文教学的文化自觉》为题,分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什么)、教学设计的构架(怎么做)、细节的处理与方法的作用三部分展开讲解。建议大家在教学时问题以小切口的方式提问;过渡时关注课的“像”与“境”。例如:那个江南的春你一定没有见过,但你一定从古诗词中似曾相识,于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句句经典诗文在课堂中飘然而出。在谈到《一起读诗》这本书时,林老师侃侃而谈,诗文的意象与散文诗的完美结合,诠释了古诗词重述的美感!</p> 反思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学习,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作用。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课堂教学需要提升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进而提高教学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是专注一事专注一生的坚守。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有认识上的提高。学习永无止境,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亦是如此!拥抱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努力学习,且行且学,把自己的语文课上扎实、上精彩,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语文,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