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是故乡

宁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天涯何处是故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作者:韩元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朗读:赖庆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一夜寒风骤起,将树上的黄叶吹落得遍地都是。看着眼前飘零的树叶,我忽然想起了华北油田,想起了那里的亲朋故交,想起了如烟的往事,想起了和我一样,离职退休后被子女重新起用的“老漂”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华北油田只是一个企业,充其量是个央企,既没有我家乡的青山绿水,也没有北上广深的都市风光。然而,对我,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尤其是那些经历过“被重组、被剥离”之痛的人和已离职退休后又被子女“录用”上岗且漂流在外的人,提起华北油田,心中不免会生出一缕淡淡的“乡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华北油田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站。1981年的盛夏时节,我从华北石油学校被接到了华北油田(当时叫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团委,从此融入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火热生活之中。那时,华北石油大会战的锣鼓声还没有远去,偶尔还会召开祝捷大会,庆祝某某钻井队在某地打出了高产井。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钻井队的有功之臣披红戴花,在领导的簇拥下喜笑颜开地步入露天会场,俨然“得胜还朝”的英雄。待披红戴花者落座之后,会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尤其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讲话的领导——威风凛凛,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没有讲话稿,没有长篇大论,往主席台上一站,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声如洪钟,声情并茂,直讲得与会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此情此景,我参加工作之前,只在电影里看到过,从没有如此真真切切地感受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就是从类似的场景中结识了华北油田,并将自己的激情和汗水,无私地献给了这个寄托着他们梦想和希望的油田,从而孕育了油田独特的文化、风骨和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或许正是这种文化吸引了我们,影响了我们,改变了我们,至今让我们魂牵梦绕,竟然把一个企业当作了精神的家园和故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我常拿故乡和油田作比较,总感觉有许多似曾相识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故乡有儿时的玩伴和父老乡亲,油田则有数不清的有理想、有知识、有才华、有激情的年轻伙伴和令人肃然起敬的石油前辈。我在华北油田先后做了七年共青团工作,十三年宣传工作,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盈尺之高。但我最自豪、最珍惜的,是我离开共青团工作岗位时获得的那枚纪念章。因为它上面镌刻着这样一行足以让我炫耀一生的文字:“你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壮丽的共青团事业”。这行文字,无疑宣布了我青春无悔,鼓励着我用饱蘸青春激情的笔墨,讴歌油田火热的生活,讴歌油田令人感动的人和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故乡有柴门小院,油田则有石油家属院。油田的家属院很有特色,大多是前厂后院,也就是说机关或厂房连着家属区。上班不用愁路远,下班几步就到家。家就是单位,单位也就是家。因此,油田的家属区,根本就没有名称,或者说都是以单位名称命名的。假如有人问:“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回答必是:油建、物探、采一、二部,等等。石油单位可谓名副其实的以厂为家。更让人羡慕的是,油田家属区像村落,住在家属区的人都是同一个单位的,有的还是父一辈儿子一辈儿的关系。大家彼此熟悉,关系融洽。因此,逢年过节彼此之间串门喝酒,像走亲戚一样,没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想往来”的城市病。特别是诸如钻井队、物探队常年在野外工作,饱尝风餐露宿之苦的职工,回家休假既能见到妻儿又能见到领导,就像回到自己的“村里”一样,感到格外的幸福和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故乡有夕阳下的袅袅炊烟和五谷饭香,油田则有全国各地地道的美味小吃。油田是个没有围墙的工厂,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既磨炼了石油人的筋骨和毅力,也造就了石油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性格。他们慷慨大方,从来不会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改革开放后,生意人看中了石油人的性格,觉得油田人好打交道。于是乎,全国各地的小商小贩蜂拥而至,油田的大街小巷也开始美食飘香,很快就形成了油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连我家乡的特色美食都能在油田买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故乡有亲切的乡音,油田则能听到“全科”的方言俚语。油田是个大企业,也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小社会。油田职工来自五湖四海,除了台湾、香港和澳门外,各省市自治区的都有,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干着同样的工作,在一起交流探讨同一个问题,形成了油田独特的“方言乡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时光如流水,转眼离开故乡已四十二年了。说实话,我对故乡的印象正在渐渐模糊。除了心中偶尔飘过的一缕淡淡的乡愁,已经没有年轻时那种急切盼望回家过年的愿望了。因为,父母早已过世,我也早就成了故乡的过客。然而,对华北油田的记忆却历久弥新,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起来。时常会有一种回华北油田多住些日子,找老朋友聚一聚的强烈欲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如今却变成了奢望。这是我所不曾料到的,也是许多人所不曾料到的。因为,我们退职退休后,都无可选择地接受了一项共同的任务——为儿女照看他们的孩子。于是乎,把房门一锁,有的奔北京去了,有的奔上海去了,有的奔天津去了,有的奔国外去了……天南地北,天涯海角,到哪儿去的都有。一言以蔽之,儿女在哪里工作,我们就到哪里“漂泊”。因此,诸如“等退休了我们一起去旅游,一起去唱歌,一起去打球”等等约定,统统“泡汤”了。唯有接到仍然工作或居住在华北油田的朋友的电话感到异常亲切:“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何时回来一定打招呼,一起坐坐”;或者同为“老漂”者,互通电话叙说思念之情,最后撂下一句话:“咱们还是回华北油田聚吧。”看来,彼此都把华北油田当作故乡了。一旦在华北油田相见,还真有一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激动。我们原本来自不同的省份,讲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现在怎么感到像故乡人一样亲切和亲近呢?或许是因为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故事,共同的念想?或许仅仅因为我们是故交,所以我们相知、相惜、相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人生如飘萍,何处是故乡?思来想去,似乎有了答案。所谓故乡,就是一个你感到亲近的地方,那里有你熟悉的环境、牵挂的人,有忘不了的故事和割舍不断的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抑或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悟更为准确:‘’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华北油田,我们曾经的“心安”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庚子冬月于北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 韩元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1961年生,出生在革命老区加贫穷地区——平山县,曾在边疆加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华油二连公司工作,对“老少边穷”地区有深切的了解和特殊的感情。先后供职于华北油田团委、党委宣传部、二连公司、物探公司。2002年企业重组,被划归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对华北油田有念念不忘的情感。系河北省作协和中国石油作协会员,出版有文集《原上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摄影 张双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华北油田通信公司员工。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华北油田摄影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镜头记录油田的美好生活。喜欢用镜头发现油田之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