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东街小学三(5)班《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季第三次读书活动</p> <p>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也就是说,哪怕你真的是在“激将”,在孩子看来,你也纯粹是在羞辱。羞辱多了,孩子失去了生而为人的价值,他自然选择死亡。</p><p> 北师大学教授石中英说,“不管引发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也不管自杀者属于哪种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p> <p> 家长总觉得,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首先否定他,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如果孩子成功了,那是他们的“激将法”奏效了。如果孩子失败了,那是他们具有前瞻性。因为他们永远是对的,所以在孩子的心中,他们就是个废物,没有活着的必要。</p><p> 没有尊严的教育,造就了多少缺乏自信的孩子。当原生家庭的自卑占据了孩子的内心,谁敢在未来的生活中,对未知发出挑战。</p> <p> 为此,我要教天下父母一个“反向激将法”。</p><p> 你与其侮辱孩子,希望他能挽回尊严而行动。不如夸奖孩子,夸奖他具备某种优秀的特质,让他为了维护这种特质而行动。我们作为家长可以尝试为孩子塑造一个有足够尊重的成长环境。</p><p> 家长可以尝试把“你不够好”改为“你可以更好”!</p><p> 把“你怎么这么没用”改为“你不要浪费自己的潜能”!</p><p> 罗杰斯认为,“只要有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所有人固有的优异潜都能自动得以实现。”</p><p> “为你好”永远都不是侮辱的挡箭牌。真正的为你好,是每天都能让你更自信一点,更接纳自己一点。</p><p> 有很多人,从小就被自己的爸妈“激将”,已经麻木了。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在不经意间恶毒地“激将”、“侮辱”自己面前的那个小孩。</p> <p> 每次的线上读书活动,家长们都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让人受益颇多……</p> <p> 周逸辰妈妈说:感谢赵家鑫妈妈的分享,通过赵家鑫妈妈的分享,让我深深的认识到,“激将法”对于孩子来说,伤害有多大。有时候家长很少能够跟孩子进行换位,总感觉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让孩子达到父母的预期效果就好。难免顾及到孩子心理上所受到的影响。目的是达到了,但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挫,久而久之,让孩子内心产生自卑感,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肯定。这样的做法,是万万行不通的。</p> <p> 张博谦妈妈说:感谢赵佳鑫妈妈的精彩分享,通过每节课的学习其实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是一贯的我们以为,我们自以为是用我们的方式去爱孩子,而实际上真正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拖拉一些,自律不够好,会懒惰,这只因为他们确实是孩子,平时的唠叨叮嘱看似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其实仔细一想是个假象,不是真爱孩子而是以爱孩子的名义在无形的伤害着自己的孩子,每次听课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让自己反醒一下让自己成长一点,所以再次感谢赵佳鑫妈妈的分享。</p> <p> 周洋爸爸说:感谢赵佳鑫妈妈的精彩分享,其实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历学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成长历程、心理健康、人格塑造养成的综合体,是由儿童阶段健康成长到少年阶段的历程。孩子的心智教育一定程度上比学历教育更重要,要给孩子多些理解包容和爱,让他有尊严的成长成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让孩子学习好,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以后轻松快乐健康的生活!</p> <p> 母雨涵妈妈说:感谢赵佳鑫妈妈的读书分享,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都会或多或少的去用激将法指责孩子的不足,总觉得这样她才会更努力,其实并不是反而会减少她的兴趣和自信,没有尊严的教育造就了许多缺乏自信的孩子,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准确的。最了解孩子的还是我们父母采取哪些方法更有效,只有我们父母最清楚,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对于孩子我们要多鼓励,多赞美,多聆听,多肯定。打击式的教育只会一味的否定孩子。得不偿失,教育孩子方法很多。终其结果是为了让孩子更加阳光的成长。</p> <p> 王子斌妈妈说:感谢赵佳鑫妈妈的分享,从中我们知道了激将法的危害性,对孩子的羞辱,让孩子自卑,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给予他尊重与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给她更多的喜悦,从而更加上进。文中一句话讲得特别好,最伤人的东西永远都不是拳头,而是舌头。</p> <p> 吴柄毅妈妈说:感谢赵佳鑫妈妈的精彩分享,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是要多多鼓励,现在的孩子压力也挺大的,我们大人讲话也不能打击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安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成长,遇到挫折耐心及时给予疏导,帮孩子解决问题,和孩子做好沟通交流。</p> <p> 一句话可以杀死一个人;一句话也能让一个人重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愿孩子们都沐浴在肯定、鼓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学校:东街小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班级:三(5)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辑:李骏喆妈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程丽瑞老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参与:三(5)班全体家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