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夜春风,漫山遍野的山桃花不经意间红遍了九巔峡的山涧河谷。站在柳林村桥道堡的峡谷深渊、包舍口村阴儿阳坡的绝壁悬崖极目远眺,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粉红的山花、嫩黄的柳绒,峻黑的石崖,还有高山峡谷间不时缭绕变幻的洁白云彩……甘南香巴拉的九色颜彩在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柳林村九巅峡谷四季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柳林村九巅峡谷四季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包舍口村引洮库区四季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图为引洮大坝蓄水前的包舍口村,该照片为高云先生摄,河对岸被水环绕的那座山属临潭县羊沙乡甘沟村所辖,现在该村址已被水淹没,仅山尖露出水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面照片水域中间那个像龟背一样的小岛就是上图中被小河环绕的那座山的山尖。</b></p> <p class="ql-block"> 初识九巅峡,是二O一八年五月千名干部下乡被派往藏巴哇镇。经过引洮大坝一段时总是被车顶壁立千仞的绝壁和身下惊涛骇浪的峡谷弄得心惊肉跳。</p> <p class="ql-block"> 九巅峡位于河、洮、熙三州暨现在的甘南、临夏、定西三州(市)交界的卓尼县藏巴哇镇境内。“藏巴哇”意为后藏人,世称其为吐蕃之后裔,其祖先是“西藏后藏牛毛帐圈里的居民”,随军东征于此定居。他们所尊的神是“白马山神”,柳林村于2002年重建了“白马山神庙”。这里历史上分别由狄道府、会川赵土司辖领,1954年划归卓尼县。尤其是作为唃厮啰后裔的号称“九土之王”的会川赵土司在此经营19代557年。这里曾是岷州后土司与会川赵土司之接壤地,是曾经出土过北宋古钱币及各色陶片的古城址,也是后凉五屯护军中石门扩军迹址和宋王韶进军洮州时设的军事重镇。洮河北侧峭壁上刻有九巅峡摩岩石刻群,上面凿有一个个方形的石孔,那是古栈道遗迹。如今栈道遗失散尽,仅留有空孔,峡内岩壁上修建栈道的石刻记录、捐款人及所捐银两数目仍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九巅峡摩岩石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面第一图栈道石刻记忆:上联.善本利行人歌颂常闻盈道路,下联.奇功传永世身名不朽显山河,横批.往后有利。光绪丁酉年仲历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刻石者:汪如x,柳林村宗石自然村人,生年不祥,1956年去世,享年六十多岁,在临洮南门外都能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文化人。通木工铁匠阴阳农编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淹没于牛心崖丛林中的清康熙三十四年所立岷州卫后土司与洮州卫界碑至今全存、字迹清晰。</b></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九巅峡是洮河送给甘南的一份厚礼_甘南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洮工程实现了甘肃人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引洮梦”,一举解决了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市辖属13个县区 600万人的用水问题,受益人口占甘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又给卓尼县留下一个总库容10.04亿立方米(在甘肃仅次于刘家峡水库,库水回程近50公里),装机3X100兆瓦,年发电量10.02亿千瓦时的水电站;还使沿峡谷数十公里的水域呈现出高峡平湖的绝世景观。这里峭壁林立、奇石雄峙、高峡平湖、云水相映、移步换景、四季迥异,构成一条独特的山水景观带。即像一方巨型洮砚墨池、又似一副水韵丹青画卷__气势恢宏、如梦似幻。更令人惊异的是,在洮砚镇境内喇嘛崖一带的引洮库区还隐藏着举世闻名的一方奇石—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原石料矿带。洮州八景之一的“石门金锁”景观也因库区水位上升而焕发出更加靓丽的风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引洮库区洮砚镇“石门金锁”景观_</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洮州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位于岷县中寨镇古城村的引洮工程入水口旧址</b></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引洮工程规划的入水口位于岷县古城村,当年的开工仪式就是在这里进行的。2019年2月,岷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设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引洮枢纽九甸峡库区库尾回水就止于岷县古城电站的下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引水上山》引洮工程历史照片</b></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的引洮工程,迫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终因建设规模巨大丶国力财力所限于一九六一年六月被迫下马。这是中华民族史上苦难的一页历史。</p><p class="ql-block"> 此后,甘肃省研究解决中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举措和办法从未停止过。1992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将引洮工程列为甘肃中部地区扶贫开发重点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十多年间,经过反复勘测丶反复论证丶反复提交丶不断完善,最终于2006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引洮项目可研报告,引洮一期正式立项。</p><p class="ql-block"> 2006年11月22日引洮工程全面开工,由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2024年8月9日通过竣工验收)及引洮供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分两期建设。2021年9月28日随着引洮二期最后一座隧道22号洞子的通水及庄浪应急供水工程上马,宣告引洮工程全线胜利竣工。从1958年算起,引洮工程整整走过了六十三年坎坷历程。它是甘肃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干支渠总长1069.83公里,比洮河干流还长近400公里。它的建成,与都江堰、红旗渠一样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苦瘠甲天下的陇中必将因此走向更加富裕繁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引洮枢纽大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引洮枢纽九巅峡库区全景</b></p> <p class="ql-block"> 昨天,因为引洮工程的机遇,九巅峡库区群众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以至明天,一个山青水秀、生态友好的九巅峡依然是洮河留给秘境卓尼的聚宝盆和金饭碗。</p> <p class="ql-block"> 深入九巅峡,则是2020年至2022年春被派往引洮大坝下侧的柳林村驻村期间。走近峡谷内部,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柳林村位于卓尼县东北端,九巅峡谷下游出口,处三州(甘南州、临夏州、定西市)五县(卓尼、临潭、康乐、临洮、渭源)交界。距藏巴哇镇政府25公里,距卓尼县城120余公里,距兰州市130余公里。常住人口800多人,平均海拔2100米,村庄依群山而建,傍洮水而立。气候暖和湿润,是卓尼地区唯一种植冬小麦和玉米能够成熟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三州五县交界处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由于峡谷的特殊地形,这里的风特别大,且长年只有南北一个风向,风中不含沙石很洁净。因此红旗招展是常态。下面这张照片是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的日子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柳林村委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以上为宗石自然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宗石自然村秕谷一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柳林自然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柳林沟自然村(沟口是柳林自然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柳林顶自然村(巳搬至山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马宗自然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马宗自然村异地搬迁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搬往柳宗新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柳宗新村、阳哇自然村、安藏沟移民新村</b></p> <p class="ql-block"> 位于柳林村柳宗自然村的漾水崖林区风光秀美丶山势奇特,因深山有一条垂直落差达数百米的瀑布而得名 ,近观对面一片近九十度的绝壁,一条白色水流从山顶倾泻而下,落差数百米,水声震天。水柱垂直碰到突出的石崖时顿时化作水雾状扩散开来而后在接近山崖底部时再次汇成水流,景象相当震撼状观。顺瀑布顶端往上看,快到山顶处有一亮白点,其实是一个直径能飞过一架小型直升飞机的大石洞,当地人把这座山称为“天窗山”。</p> <p class="ql-block"> 这个洞当地人叫“透窟窿”,从洞里走出去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堰塞湖,因其形状呈圆锅型,分别被称为“前锅”、“后锅”。堰塞湖下游有好几个瀑布群,景色异常之状美。</p> <p class="ql-block"> 在“透窟窿”下方不远处有一颗苍劲独特的松树,当地人称之为“果老松”(喻张果老)</p> <p class="ql-block"> 站在漾水崖顶环视群山,对面远处莲花山主峰清晰可见,有大大小小危崖高峰环绕四周,九巅峡就是因峡内有很多座奇绝山巅而得名,千百年来一直是这个名称。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部因缺乏历史文化常识,为了书写方便,把九巅峡写成了九甸峡并在这个工程表述中采用,从此以讹传讹,让错误的地名流传了下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前方正中间山峰是莲花山主峰,左侧最高峰脚下是引洮枢纽大坝</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藏巴哇的这几年,帮扶侯旗村,驻村柳林村。脱贫攻坚丶乡村振兴丶疫情防控丶环境治理丶村务日常丶填表算账…闲暇之余搞搞文章摄影丶小酒清茶,倒也充实自在。</span></p> <p class="ql-block"> 驻村期间在卓尼融媒体发表多篇介绍柳林村九巅峡的文章及摄影作品,深受好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藏巴哇镇政府机关驻地_新堡村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新寺百年古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远眺侯旗村</b></p> <p class="ql-block"> 在柳林驻村这几年,我的足迹留在了每一户农家院落,踏遍了九巅峡每一条小路。这里的四季风景、乡愁人情也尽收手机像册,铭刻于脑海心田。既有对勤劳上进者的敬重和鼓励,又有对刁懒不知足者的恨铁不成钢;既有对脱贫攻坚取得成果的赞叹自豪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期待憧憬,又有对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的严重官僚主义丶形式主义流毒的深恶痛嫉。基层工作中,总感觉思想解放少了,责任担当没了,政治正确性变得无处不在,干部的闯劲在萎缩,群众的信任在消减,躺平保平安思想在不断蔓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柳林村一起见证了脱贫攻坚,为全村贫困群众增收,生态环境美化,基础设施改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看着他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p> <p class="ql-block"> 回顾这段历史,成就令人自豪,经验弥足珍贵,精神感人至深。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甘南大地历史性终结,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整体面貌发生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注定意义非凡,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两个“一百年”在这里交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 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我们不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甚至大干快上乱作为,要坚决反对在这方面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用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稳扎稳打推进。在工作理念上,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在工作方法上,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这两个方面是最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治理的成效会越来越健康丶越来越实在,藏巴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再过十五年,重回九巅峡。又是山花烂漫时,还看她在丛中笑。</p> <p class="ql-block"> 作者:李宏强,生于1970年,1990年甘肃省庆阳林校林学专业毕业,祖籍陕西华阴。甘肃省卓尼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干部,卓尼县藏巴哇镇柳林村驻村工作队队员(2020年初至2022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