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先生是“三线学兵”。</p><p class="ql-block"> 在三线学兵参加修建襄渝铁路五十周年之际,我随先生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重返襄渝线,再走陈家沟。历时虽短,但感触颇多。虽然已经回来一周了,可是他的战友们还沉浸在重逢的喜悦和对往事的追溯之中……。</p><p class="ql-block"> “三线学兵”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由陕西省直接从学校大规模组织学生,到环境十分恶劣的秦巴山区修建铁路的一个特殊的群体。</p><p class="ql-block"> 我的先生所在的是铁道兵5847部队学兵24连。他们的施工任务是修建旬阳“罗家岭”隧道,营地在旬阳县蜀河镇陈家沟。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当年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面对繁重的任务,艰苦的环境,甚至于常常有食不饱腹的情况,然而他们硬是坚持下来了。他们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有战友告诉我:“我们当时十几岁就没有往后退的”;有战友指着路对我说:“这里原来没有路,一条小路是我们踩出来的”;我也悄悄问我先生:后悔不?他说:不后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的真情。我真得好感动。</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五十年过去了。今天这群年近“古稀”的老人对当年经历的艰苦磨难无怨无悔!为自己的青春岁月点赞喝彩!</p><p class="ql-block"> 旬阳、蜀河、陈家沟、罗家岭。这些熟悉的地方,留下了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锻造了他们团结,坚强,吃苦,奉献的高尚品质。</p><p class="ql-block"> 致敬:三线学兵!</p><p class="ql-block"> 珍重:三线学兵!</p> <p class="ql-block"> 看见“我们”修的隧道了</p> <p class="ql-block"> 一路前进,去寻找当年的营地。伙计们,加油啊!</p> <p class="ql-block"> 当地的老乡,“罗家”的后人得到学兵们来的消息,专程回来迎接他们。</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就是当年的营地了,可是具体位置在哪里啊?一排?二排?三排?四排?连部?炊事班?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回忆着,寻找着……</p> <p class="ql-block"> 找到了!全连集合,会餐,鸣炮,分排合影留念。兴奋,激动,感慨都已经无法用文字表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