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2020年度“合川新乡贤”易宗成</p><p class="ql-block">记者 周云 文/图</p><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6点,位于南津街街道文峰古街的易宗成砚雕艺术馆总会传来清脆的锤子与凿子敲击声, 2020年度“合川新乡贤”易宗成又开启了他一天的砚雕工作。在的精心雕琢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奇迹般变身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合川砚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年53岁的易宗成,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合川区首批“合川工匠”。他之所以被评为2020年度“合川新乡贤”,与长达30余年弘扬传承“合川峡砚”制作技艺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密不可分。</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以前只是一个山里娃,也没读多少书,我能成为首批‘合川工匠’和2020年度‘合川新乡贤’,都是我三十多年来努力的结果。”易宗成告诉记者,他于1968年出生于原合川县柳坪乡麻柳坪村(今属合川区草街街道)的一个山里人家,这里濒临嘉陵江边,位于嘉陵江沥鼻峡口,这里的村民有开采峡石雕刻砚台的传统。1983年,初中毕业的他,到原合川县柳坪福利工艺美术厂打工,拜该厂工艺美术师易宗毅为师,学习峡砚雕刻技艺,从此便与合川峡砚结下长达三十多年的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据易宗成介绍,合川峡砚雕刻技艺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历史悠久,要完成一件合川峡砚,需经原石开采(洞采)、选料、构思、绘图、初步造型、精细雕刻、打磨成品、打蜡抛光等十余道工序,采用打、凿、刻、挖、钻等多种技法,根据花纹复杂程度,花费时间在几天到几月甚至一年不等,每一道工序、每一种雕刻技法,都是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尽管看上去温文尔雅,而易宗成的双手已结了一层厚厚的老茧。每天早晨6点,他就准时开始一天的雕刻,每天雕刻时间保持在4至5小时左右。易宗成伸出一双长满老茧的手说,三十多年来,他的同行或师兄弟要么歇歇停停、断断续续做一下砚台,要么干脆就改行经商或外出打工,而一直坚持到底的却没有几个,象他这样每天坚持雕刻砚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手上这层老茧,就是三十多年来的坚持与恒心换来的,没有这层厚厚的老茧,就不可能雕刻出一件件精美的砚台。</span></p> <p class="ql-block">“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创新,不创新就莫想继续做下去,雕刻‘合川峡砚’也不例外。”易宗成告诉记者,以前的“合川峡砚”,款式主要以方型、条型、小圆型为主,比较讲究一点就在砚台上面配一些简单的兰草或梅花图案,老峡砚款式单调,缺少艺术性和观赏性,一般只用来磨墨写字,而不会用来收藏或作为礼品馈赠,附加值也不高。为此,他便在“合川峡砚”的款式创意方面动起了脑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传统峡砚向创意峡砚的转变。”据易宗成介绍,尽管他家地处山区,而父亲却是一位书画爱好者,经常外出参加一些书画笔会活动。在参加一次书画笔会前夕,父亲不小心打碎了家里唯一的一件长方形砚台。于是,父亲便让他赶快雕刻一个。为完成父亲交办的“紧急”任务,心里没底的他去到麻柳坪附近的一条小溪边,随便捡了一块石头,不加修正随意雕刻了一下,于是便硬着头皮交给父亲。这一“草率”之举,竟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件不加修正而随意雕刻的峡砚,却恰似一座天然“盆景”,“盆景”中央挖了一个圆圆“墨池”,不仅令父亲喜欢,而且更让参加笔会的其他书画爱好者爱不释手,大家都说这件砚台既好看、又实用,是一件人见人爱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受此启发,易宗成决定打破传统思维,因地制宜地利用原石的天然形状与纹路,加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与消化,雕刻制作形式多样的工艺峡砚。从此,诞生于易宗成凿子和刻刀下的“合川峡砚”,一改过去单调而呆板的方型、条型、小圆型样式,有的如盆景,有的如花盘,有的如假山,有的如莲池,款式灵活,快意奔放,并将龙凤、山水、松竹、梅花、荷花,乃至古钓鱼城、涞滩古镇等风景名胜纳入峡砚创作之中,样式也由以前的方型、条型、小圆型演变为各种异形体,由最初的几个款式发展到现在的近100个品种,由他雕刻的《望归》《百龙戏龟》《钓鱼城》《望子成龙》《花好月圆》《松鹤延年》等“合川峡砚”作品,集观赏、收藏、实用于一体,并融入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p> <p class="ql-block">“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别的爱好,不抽烟,不打牌,唯独对雕刻峡砚感兴趣!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继承和弘扬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易宗成介绍,目前,他除了在一些大学、中学讲课,传授“合川峡砚”雕刻技艺外,还带了不少“入室弟子”,其中有高中生、在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只要有人愿意学,他就愿意教,而且不收一分学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