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延安研学旅行之德育篇</span><br data-filtered="filtered"></h3> “学史力行,勇于担当;薪火相传,再塑壮志;吾辈努力,兴我中华”,同学们慷慨激昂的铮铮誓言在高陵运动公园回响。随着田永刚校长将一中校旗郑重的交给高一年级吉庆锋主任,我校的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研学旅行活动拉开了序幕。 十八辆旅游大巴鱼贯驶出,上高速,急飞驰。车里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同学们既各展才艺,互相比拼;又集体引吭高歌,齐唱红色革命歌曲;还将提前搜集的沿途山川名胜、人文风俗、历史掌故、延安精神等文化知识一一道来,使同学们在行走中增长知识。其间师生们感受集体、体验集体、融入集体,气氛融洽而热烈。车外一路绿色,一路丘峦,路在山间延伸,车在沟壑穿行,风景在窗外展开,翠绿与鹅黄相间,山峦与沟壑纵横,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眼前的美景似徐徐展开的连绵不断的画卷,尽情的展示着可爱而美丽的家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严宣誓</h3> 党徽广场,同学们面对巨大的红色党徽,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发出了“铭记党恩,勤勉刻苦,不负韶华,立志成才”的铮铮誓言。这雄壮有力、慷慨激昂的呼声,喊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喊出了师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喊出了同学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面对党徽,田永刚校长带领党员佩戴党徽,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表示将不忘初心,把南泥湾精神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工作中奋发有为、勇担使命,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劳动体验</h3>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南泥湾》,曾令多少人魂牵梦绕,想一睹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的芳容。 到达南泥湾,同学们用过午餐,举行了简短的开营仪式。 <p class="ql-block">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下了土坡,来到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著名的大生产运动的这片热土上。同学们聆听当地农民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实地操作铁锨、锄头、铲子、铁犁、耙子的使用。虽然同学们使用起来笨手笨脚,弄得自己一脚土,一头汗,但兴致很高,兴趣很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这短暂的劳动体验中,同学们也从中体会出下地种田的不易与艰辛,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情怀。</p> 同学们来到金盆湾,聆听当地辅导员和我校思政组佘静老师对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的解读,同时也提出了南泥湾精神对当今社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p class="ql-block"> 南泥湾不仅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南泥湾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走进南泥湾,就是要磨炼自己的意志,砥砺品行,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斗争精神,传承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俗体验</h3> <p class="ql-block"> 放下锄头、铲子,拿起铅笔、剪刀,同学们来到剪纸活动现场,仔细聆听高英凤老师讲解剪纸的发展历史,动手细致绘制图案,手握剪刀小心裁剪,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剪纸作品就出炉啦。虽然刀法还不娴熟,画法也不够老练,但从中体味到剪纸艺术的“匠心”与“细腻”,快乐却也来得真真切切。</p> <p class="ql-block"> 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身着黑色上衣,腰绑红绸带的年青腰鼓手指导同学们练习打安塞腰鼓。击鼓、旋跨、腾跃,一个个动作刚劲有力、起伏流畅。锣鼓声里红绸飞,身着红衣的表演队将这片土地上人们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安塞腰鼓所展现的彪悍柔情、欢乐幸福,引得现场阵阵掌声。</p> 热烈奔放的腰鼓打起来、鲜艳的红绸舞起来、同学们在腰鼓手的带领下,亲自体验腰鼓的敲打方法,感受陕北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学剪纸,打腰鼓、感受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相信这次实践活动会让同学们感悟到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继承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定信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篝火晚会</h3> 吃过晚饭,夜幕降临,房增利主任、吉庆锋主任用火把点燃篝火,晚会正式开始了。 火光熊熊,星火飞舞,同学们围坐一圈,认真观看表演,积极参与互动。腰鼓、唱歌、舞蹈、弹琴,节目精彩纷呈,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服从安排,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班级体的凝聚力空前高涨。 最后,在场的师生同唱《我和我的祖国》,旗手们擎旗绕场飞跑,红旗在灯光闪烁的夜空舞动,歌声高亢嘹亮,久久回荡夜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h3> 天色微明,细雨蒙蒙,山峦起伏,溢苍叠翠。 同学们有序整队,依次上车,离开了这黄土漫漫、热血殷红的南泥湾。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们真的要去延安了,即将开始对革命圣地的“朝拜”之旅。 清凉山脚下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宽阔,一尊巨大的毛泽东雕像高高矗立。 走进纪念馆大厅,呈现在同学们眼前的实物、照片、文字、视频无不在一一展示一支党领导下的无畏、坚定、排除万难、战无不胜的工农红军队伍,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最后建立新中国。先辈们的精神感人肺腑、可歌可泣! 随着参观的逐渐深入、讲解员认真细致的讲解,同学们对延安精神有了较为清晰明确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励志奋斗,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枣园革命旧址</h3> 上午11点多,同学们乘车又来到了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的枣园革命旧址,这是当时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居住和办公场所。这里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同学们自觉排队、认真聆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旧址。领导人住的土窑洞,简朴整洁,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召开了“七大”,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中国革命。 同学们深深认识到: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继续发扬延安精神,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把自己变成一个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优秀青年。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而不是仅仅去追求物质的享受。 延安城不大,但格局很大,胸怀很大。诞生于延安的光辉思想,超越了历史的烽烟,铸就了永远的国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看《延安保育院》</h3> 吃过午饭,同学们来到剧场观看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该剧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原型为素材,以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为脉络,通过歌舞、影像、声光电等元素和高科技手段,以回家、成长、转移和东渡四幕,折射出大时代背景下血雨腥风却又昂扬奋进的革命底色,将无私的母爱亲情和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充分融合,用普世情感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 观者落泪,听者动容。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就是对这部彰显人文情怀,充满人性大爱的历史剧的最好评价。 一段硝云弹雨的战争画卷,一部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一段生离死别的母子亲情,一场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它将这次红色延安的研学旅行推上了一个新高潮、新高度、新境界。 <p class="ql-block"> 回家途中,雨洗大地,千山竞秀,万物蓬勃。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史回眸</h3> 我们陕西延安有465处红色文化遗址,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突出的城市,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历史是辉煌的见证,也是深刻的启示。这次研学旅行,同学们集中参观学习、感悟历史,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树立了努力学习党史、革命史,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体验感悟重拾红色精神,红色基因必将薪火相传。 撰稿:王格平<div>图片:王格平</div><div>审核:田永刚</div>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