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祖母一口气活到102岁,终于油尽灯枯,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一生几乎没有吃过药的祖母,在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中午,吃着吃着饭,人就僵在那里了。送到医院,说是大面积脑梗,鉴于102岁的高龄,医院只是给打了点滴,次日就拉回家了。</p><p class="ql-block">二叔是乡村医生,自行在家里给祖母吊水,担心老祖母是过不去这个年了,通知一些至亲再来见最后一面。</p><p class="ql-block">我回去的那天,家族中一个叫四奶奶的也在,她趴在祖母的耳边大声的说:老嫂子,你一定要挺住啊,陪你的孩子再过一个年吧。不觉伤感,流泪。</p><p class="ql-block">有人来喊,祖母都睁开眼看看,人一走动,她的眼睛就追着找人,只是半边身子已经没有知觉,也说不出话来。喂她吃流质的东西,摇摇头,嘴巴闭的紧紧的,不让一滴水流进嘴里,也许她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拒绝进食。</p><p class="ql-block">祖母熬过了正月初一,熬过了正月十五,熬过了二月二,熬过整个二月,不吃不喝,只是靠着打点滴维持,熬过了整整66天,终于去了。</p><p class="ql-block">祖母高龄去世,本应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大操大办一番,叔叔执意偷偷土葬。祖母是和祖父合葬的,祖父卒于1961年,距今已是一个甲子的光阴,祖母的墓穴一直挖到祖父的水泥棺椁外侧完全裸露出来。两个棺椁并排放着,族人开始填土,土一锨一锨的填着,心一下一下的痛着,祖母的身体就这样孤零零的躺在冰冷的地下了,她和祖父在天堂里相聚了吗?</p><p class="ql-block">不止一次的问祖母,祖父是什么模样,祖母每次都是一样的回答,你看你二叔啥样,你爷爷就是啥样。祖父殁时,父亲是长子,还在师范读书。没有见过祖父,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只知道他是附近有名的大个子,小时候跟祖母赶集,曾遇见本地一个有名的乡绅,他恭恭敬敬的称呼祖母嫂子,祖母就问乡绅,都说你个子高,你和俺当家的比谁高,乡绅恭恭敬敬的回答,俺哥个子比我高。在银行上班的乡绅是一个极其讲究的人,衬衫雪白,裤子笔挺,还带着一顶大檐礼帽。那个年头,烫衣服没有熨斗,乡绅每次如厕都要脱去长裤,以免裤子弄皱,这个轶事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本地名人轶事。</p><p class="ql-block">祖父在县食品厂工作,是赶马车的,搁到现在叫司机。总是想如果祖父能活到儿孙满堂,他肯定会高高的驼了我去赶集,乐呵呵的买烧饼买麻花,我无理取闹,要东要西。</p><p class="ql-block">祖母祖籍河南省新蔡县野里(现名栎城),祖父祖籍安徽省临泉县迎仙镇,说的是两个省,其实两家相距也不过三四十里路,祖母娘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她的爷爷有1300亩地,六个儿子,分到祖母的父亲手里,也有200亩,据说祖母的父亲曾经很自得的说,走十八里地,不让一泡尿洒到别人家地里。祖母母亲的照片现在还在家里,一个很威严的小脚老太太,瘦削,坐像很高。那个时代能留下照片的,真不是一般家庭,祖母的父亲更是和县长攀上干亲。</p><p class="ql-block">祖母讲古一样的说过,她家的洋钱(袁大头)都是用布袋来装,小时候印象中的布袋,是那种一尺来宽,六七尺长,装粮食的那种。半信半疑。</p><p class="ql-block">祖母出嫁,嫁妆摆了足足二里路,各种家具用具服饰一应俱全,甚至是洗脚的铜盆。在本地一时风头无两。</p><p class="ql-block">祖母姐弟五个,均是高寿,最小的活到八十岁。姐妹四个嫁的都很不错,大姐嫁了一个大学生,三十年代的大学生凤毛麟角。祖母排行老二,祖父亦是吃国家粮的,最漂亮的老三嫁的是黄埔军校的军官,四妹嫁了中学教员,最小的弟弟,后来因家庭成分高,做了乡村小学教师,笔耕不辍,耄耋之年自费出版诗集千本,馈赠亲友,活到八十八岁,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最熟悉的是祖母的四妹,因相距不远,经常来家里走动,家里有一张她和夫君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小时候会出了神的想,武汉在哪里,长江什么样。四姨奶奶一辈子没有生育,腰板挺直气质优雅,头发一丝不苟,晚年亦是如此,一直优雅到老,卒年九十二岁。可以想见,从古到今,但凡有点钱的人家都是很重视教育的,富且贵。</p><p class="ql-block">祖母活的最久,一百零二岁。</p><p class="ql-block">喜欢听祖母讲古,六零年,二叔才几岁,面黄肌瘦,奄奄一息,祖母决定让他自生自灭,那个饥馑的年代,人吃人并不是传闻,本村就有活生生的例子。三个姑姑每天去地里偷些东西,留下二叔一条命。</p><p class="ql-block">讲祖父六零年出远门两个月,回来的路上,怕歹人抢劫,把几斤棒子面揣在怀里,走到自家地头,一屁股坐下来,没有勇气回家,直到二姑上地干活发现他,祖父才哽咽着问二姑,你娘还在吗?家里有没有饿死人,二姑说,俺娘好好的,家里没有饿死一口人,祖父才起身跟二姑回家。</p><p class="ql-block">父亲毕业后,分配到阜南县工作,离家很远,一百多里路,节假日都是步行回家。自行车那时被叫做洋车子,那时候能骑一辆自行车,那种骄傲不亚于现在开大奔。一个雨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经过祖母身边时,没有减速,泥水溅了祖母一身,祖母冲着那人的背影撂下狠话,说:有啥不得了的,我给俺儿也买一辆。此后,祖母省吃俭用,又卖掉家里的一只羊,凑够170块钱,给父亲买了一辆自行车。父亲毕业时,每月工资只有二十九块五毛钱,170块钱,那时候是巨款。</p><p class="ql-block">祖母一生爱劳作,在生病当天,百十岁的老人,还在门口拾掇烧锅的柴禾,一小捆一小捆的用细绳子系好,整整齐齐的码好一小垛。</p><p class="ql-block">祖母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她对钱财是不吝的,祖父的单位后来因为开发了,一次性补助了祖母三万块钱抚恤金,每有孩子去看望她,临走都要给小孩子塞几十块钱,她总是说,我老了,花不着钱了。百岁的祖母一日三餐,每顿饭都要吃块红烧肉,半块馒头,一碗米粥必须放糖,吃面必须放醋,从来不将就。</p><p class="ql-block">晚年,白天经常是她一个人在家,坐到无聊时,就起身去睡觉,每有人来看她,立刻兴高采烈的起床,拿东拿西,张罗着把好吃的摆满桌子。每次去都喜欢跟她逗嘴,像逗小孩子一样,祖母也喜欢跟孩子开玩笑,从来没有看见祖母犯过愁,什么时候去,她都是欢天喜地的,无论谁走,她都会拄着棍子送到大门口,依依不舍,目送到看不见,还不舍得回屋。</p><p class="ql-block">祖母除了耳朵稍微有点背,思维依旧清晰,几十年前的事情都能记忆犹新,听邻居说,年前行政村需要祖母去按手印,很少出门的祖母,在那里遇见一个邻村的人,那人就笑嘻嘻的问,婶子你还认识我吗,祖母笑答,认识。那人说,你说认识,我的名字叫个啥,祖母笑答,狗剩子。那人哈哈大笑,说三十年没有见过了,你的记性真好。</p><p class="ql-block">裹着小脚,身材娇小的祖母,嫁过来开枝散叶,生育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老大幼年夭折,现在最小的二叔也已六十六岁,后代人丁兴旺,现今有近百十余口。祖母下葬时,依照农村的风俗,寿衣衣襟上有一条带子,儿女们依次用剪刀剪去一点点 ,剪的同时嘴里还要不停的念叨着:娘啊,剪前带(代)留后带(代),子孙万代。</p><p class="ql-block">我的先人们,在祖母之前,我不认识一个,甚至是祖父,祖母是我们源头,是我们的根,现在她的肉体孤零零的躺在远离村庄的地下。</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一放假就迫不及待的飞奔回祖母家,父母都接不回去。明晃晃的月亮底下,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不知疲倦的玩游戏,年代久远,已经不知道游戏的名称,只是记得,孩子们分成两列手拉着手,隔着十几米的距离,面对面站立,其中的一列中,有一个人高声喊,金打金,银打银,俺请三妮来打门,对面队列里的三妮,使出吃奶的劲向对方阵营冲去,如果能冲开对方阵营中任意两人紧拉的手,就算赢了,可以把对方阵营中的人挑选一个领回本阵营,如果闯关失败,只能留在对方阵营,每天晚上玩着相同的游戏 不亦乐乎,终于有人倦了,就散了,各自跑着回家,月亮明晃晃的挂在天上,一个人小跑着,心中还是慌乱的,怕鬼,小时候听说过很多鬼故事。小孩子在一起不怕,有群胆,没孤胆。各家的门照例是虚掩的,摸着黑蹑手蹑脚的上床睡觉。那时候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p><p class="ql-block">踢毽子是最拿手的,还有黑夜捉迷藏,有人藏在厕所里,就有人虚张声势的说,快出来,我看见你了,躲猫猫的人大气也不敢出,寻找的人就说,再不出来就用土坯头子砸啦,躲的人憋着,一声也不吭,找的人就真的扔了土坯进了茅坑,溅了躲猫猫的人一头一脸,可也屏着呼吸死死坚守阵地。寻找的人找了一圈又一圈,找不到,终无趣,兀自散了,回家睡觉,可怜厕所里躲藏者,弄了一头一脸粪便,还在暗暗自鸣得意,找不到我吧。等到外面许久再无声息,心中疑惑,人呢?悻悻的自己出来,回家。次日母亲洗着臭烘烘的衣服,少不得一顿责骂,甚至皮肉之苦。</p><p class="ql-block">时常遥想着那个村庄,只是再没有那些儿时的玩伴,再没有那些儿时乐此不疲的游戏。遥想着在那个村庄的庄稼地里,祖母依然完好的躺在棺椁里,发肤无损。</p><p class="ql-block">那里是我的根,是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