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加坡大部分人住在组屋,组屋是由政府建造的房子,并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居民。一般是在一块比足球场大些的地方建一组房屋,一组房屋与另一组房屋一般会有大马路或大草地、大花园隔开,不相连接,看起来新加坡的房子都是一组一组的,故称组屋。</p> <p class="ql-block"> 因为女儿购买组屋,我去过一次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 HDB 大厅的巨大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中国书法,我一眼就看出了是摘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乍一看, 有点像舒同的字,仔细一看,后面署名是潘受,后来才知道潘受是新加坡国宝级书法家。我当时就想,挂在此处墙上的这首诗,简直太贴切了。新加坡人如今都能住上环境优美而又宽敞的房子,是不是应该感谢我们共同的祖先杜甫呢?</p> <p class="ql-block"> 据说 1965 年建国初,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新社会,居者有其屋是关键”。话虽简单,但却是发源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大救世情怀,把悲天悯人的杜甫情怀付诸于行动。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饱读古书的李光耀也一定是懂得儒家民本思想的精髓,才说出这么一句并非豪言壮语的大实话,拉开了大规模兴建物美价廉的组屋的帷幕,并随后启动了中央公积金系统。</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不同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它不仅覆盖了与组屋等公共住房体系相关的政策性住房金融需求,而且覆盖了新加坡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账户被划分为:普通账户、特殊账户、医疗账户和退休账户这样四个账户, 分别用于住房、保险、投资、教育、养老、医疗等支出需要。用于住房的公积金由HDB在员工个人的工资账户扣20%(现在提高到21.5%),另外雇主也要按员工工资的17%(现在提高到18.5%)缴纳。缴纳的数字都随着每年工资的增加而增加。</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 60 年代初,新加坡 160 万人口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超过50万人挤在狭小的陋室里,环境肮脏、条件恶劣,那是火灾、传染病、犯罪的温床。自从李总理提出“居者有其屋”后,每年至少以1万套的建造速度推进。到 70 年代,新加坡已经基本解决了国民住房的严峻问题。如今,组屋数量已达到100余万套,83%的新加坡人住进了组屋。其余有13%左右的人住进了公寓或别墅。无房者大部分为新移民,他们还在排队等候而暂时租房住。还有欧美日韩等持有长期签证者他们没有打算长住新加坡,所以也不购房而是租房住。</p> <p class="ql-block"> 组屋建成后,新加坡政府并没有一劳永逸,一系列的粉刷、翻修、改造、重建计划迅速跟上,最早无电梯的楼房一律加装电梯,外墙每5年粉刷一次并且变换颜色,房屋修缮资金由HDB出。所以建房时间再久,组屋外表看上去都像新的。也使得整个新加坡看上去到处都是新房。</p> <p class="ql-block"> 在每个组屋区里,还建有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有专门的停车大楼(每十一二栋十五六层的房子会建一两栋专门的停车大楼),还有篮球场、排球场、儿童游乐场、娱乐健身设施、跑道等。另外房屋四周的外围有商店、超市、巴刹(小菜场)、食阁、咖啡店等,这样住在组屋的人可以足不出组屋区也能满足各种基本生活需求。</p> <p class="ql-block"> 组屋的四周,基本都是大草地,有的比足球场还大,少儿们常常把它当足球场,在里面踢足球。草地四周有跑道,我散步的时候计算过,走一圈大概 1300步。草地当中也有儿童娱乐设施,所以到了晚饭后,老老少少就会来这里散步、游玩。也有一些老人,像我们中国老人一样,来此跳跳舞、舞舞剑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 组屋的第一层除有几个幼儿园外,一般不出售,让它成为架空层,里面放上几排座椅,提供一个大家休闲聊天交流,安排活动的场地。像马来人每年的斋月,他们会把活动场地用白布围起来,在里面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斋戒祷告活动。</p> <p class="ql-block"> 组屋小区附近一定有诊所、学校,还有公交或地铁。公交地铁特意选择靠近组屋,也是为了照顾弱势群体。从公交地铁站回到家中,都有避雨长廊,长廊通到架空层,这样住组屋的人出门基本不用带雨伞。而住公寓的就一律不建避雨长廊,因为公寓有楼巴。倘若公路两旁都是组屋,其天桥会加装电梯,即使是坐作轮椅的残疾人也能自己过天桥。而如果公路两边都是公寓或别墅,天桥就没有电梯,以后会不会也加装,不得而知。公寓附近常常是一些连排别墅,别墅内一般没有自己的小花园,但连排别墅前面一定会有公共的花园,大概有大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也有儿童娱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 政府定期帮住户翻新住房并不断完善周围的基础设施,为的是确保房屋升值。这一政策的背后逻辑是:让国民通过拥有房屋分享国家发展所积累的财富。李光耀在谈到这一制度时曾不无自豪地说:“世界上哪个国家为你翻新房地产,增加你的净资产额?但我们做到了,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的政治罗盘,让每一名男女拥有一份资产。”在很多国家的执政党都在忙于谈主义,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时候,他们的执政理念是“主义”让位于“常识”,“意识形态”让位于“实用理性”。并且常常提醒自己,如果在我们执政期间,没有让公民的资产升值,没有让公民增加财富,那么,在下一次换届选举的时候,他们或许就会产生“换一个执政党试试”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还有一项政策,凡住在组屋的人,每年都可以拿到政府发放的一千新币左右的补助资金,住公寓则没有,因为住公寓的一般都是比较有钱的中产以上群体,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所以新加坡的组屋区,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和照顾弱势群体的仁者爱心。</p> <p class="ql-block"> 组屋的价格非常低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能买得起。HDB根据购买者的收入发放贷款,确保购房者每月的还款额不超过收入的20%。对于夫妻两人月收入不足8000 新币的(这个数字也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据说现在是 12000),政府一次性补助3到5万新币。</p> <p class="ql-block"> 此外,购房者还可以另外申请商业银行贷款。政府对购房地选择在父母家附近的子女,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这其中透露出的不仅是价格上的让利和经济上的补贴,更是人文上的关怀和中国孝道文化的体现。在 新加坡,老人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模式。前两种都将老人集中在一个地方,政府派人管理,在医疗等方面提供帮助,后一种则是由子女照顾养老。所以子女就近父母购房,等于为国家减轻了负担,购房可享受特别优惠。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加坡,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得最好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组屋的价格之所以这么低廉,这与新加坡的土地制度有关。建国初期,新加坡六成土地属于私有,在经济发展以后,国家开始大量购买那些闲置的私有土地。到现在新加坡国有土地占比近九成。政府在土地规划、出让、管理上拥有绝对话语权。政府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可强制征地,并限定赔偿款,然后政府以低 价把土地转让给HDB建组屋。组屋的土地使用年限是99年,99年以后国家收回土地权。而私人开发商建公寓,土地受让价格则高出三四倍,使用年限有99年的,也有永久的,年限越长房价当然越贵。</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政府对组屋的管理非常严格,若有违反,受到的处罚也非常严苛。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凭结婚证才可登记排队购买。单身人士要到35岁才有资格购买。购买后5年内不能转让、不能用于商业用途、不能整房出租。5年以后卖出,只能通过 HDB出卖, HDB根据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作出评估价格,然后严格按其评估价格出售。如果想改善住房条件,也要5年以后才可以购买第二套房,但第二套房不是组屋,而是商品房,新加坡称作公寓。价格一般是组屋的三至四倍,而且物业管理费也是三至四倍。当然设施比组屋更好,健身房、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是其标配。</p> <p class="ql-block"> 我女儿是在2007年博士毕业后拿到绿卡并在新加坡登记结婚后才买了第一套组屋。当时他们没有入新加坡籍,只能购买二手的组屋,面积不大,只有八九十平米,但新加坡购房只算使用面积,没有分摊面积,因此也有三居室,只是厅堂小一点而已。</p> <p class="ql-block"> 房子买来时是28万新币,首付20%,剩下的由HDB发放贷款,HDB的贷款就是国家政府的贷款,其贷款比商业银行利率低,而且年利率永远保持2.6厘不变。还款则基本上是从公积金扣,没有任何还贷压力。因为你买不买房公积金都是要按月扣的,买了房也不用从公积金以外的工资里扣。</p> <p class="ql-block"> 三年后女婿入了新籍,所以他就有资格重新购买新组屋,前提是必须同时卖出旧组屋。卖出时必须按 HDB指导的,在规定范围内的价格卖。最后卖出的价格,还是由买卖双方商定。那年房子卖出时,正好有条地铁线延伸,旧组屋正好是延伸路线中的一站,房价大涨,结果卖到了指定价格的最高价41万。买第二套组屋时面积大了40多平方,有四居室。因为没有地铁,购买时是39万新币,因为他们当时月收入仍然没有达到8000新币以上,所以拿到了政府补贴3万。这样,把卖房的41万,全部还清以前贷款尚未还完的部分,买这套126平米(相当于国内 150 平米)的大房子,不但没有多花钱,反而多出十几万新币。</p> <p class="ql-block"> 这两次所购买的组屋,都靠近南洋理工大学,属于新加坡西部地区,价格较中部地区便宜很多,中部地区的价格一般比偏远地区的价格会贵一倍。</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五年,外孙女到了入学年龄,因为想找个好学校,于是在靠近中部地区买了一套137万新币的三居室的公寓。首付50万(包括税),剩下90万向商业银行贷款,三十年还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略比政府贷款高一点,但年利率也只有2.8厘。因为组屋出租能拿到近3000新币月租,加上工作十多年了工资也翻了一倍,公积金也翻了一番,还贷也没有任何压力。</p> <p class="ql-block"> 到现在我们已经住过两处租屋,一处公寓,哪里更好更舒服呢?其实各有千秋。住房内部设计都差不多,主卧室面积大一些,都有独立卫生间。客房面积则都不大,共用一个卫生间。每套房子都有一个两三平米的储藏室,供堆放旅行箱等平时不用的杂物。厨房面积都有四五平米。厨房里没有排油烟的管道,只能用也只能买到内循环的抽油烟机。这是为了不污染环境,也不让外墙沾上油污。厨房有一个40公分见方的通道,厨余垃圾用塑料袋装好以后顶开盖子直接往里扔。通道直通地下室的垃圾桶。垃圾无需分类,国家没有垃圾分类一说,分类是处理垃圾人的事。每天早上有专门收垃圾的人员开着专门收集垃圾的车来把垃圾桶拉走,同时换上空桶。然后再由大卡车将垃圾运走,运到哪去处理,我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在新加坡,所有房子外墙都看不到空调压缩机,房子设计时就会专门设计放压缩机的地方。组屋都设计成凹字形,空缺的那块地方放压缩机,外面就看不到了。公寓一般在北阳台外面再往外延伸一长条放压缩机的地方,再加一条矮墙,外面也看不到。阳台外不允许加装任何晾晒衣服的支架,衣服只能在阳台内晾晒。所以在新加坡,你永远看不到把衣服撑出阳台外,像撑旗子一样。因此整洁、舒适、方便、环保、美观,这些就是他们的设计理念。相对来说,组屋生活、交通更加方便。公寓购物需坐楼巴去大型综合性广场,10分钟车程。但公寓因为有游泳池和健身房,有围墙,进入大门或自己房屋单元的门都需要刷门卡,感觉更加舒适、安全。组屋虽然四通八达,没有围墙,进入单元也不需刷卡,但也从没有听说哪家有被偷盗的事。</p> <p class="ql-block"> 所以无论是住在组屋还是住在公寓,环境都还不错,大家都觉得很幸福,人人都感觉有尊严。其实也有很多中产住祖屋,开着奔驰宝马,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去住公寓,有钱还不如先享受生活。现在,新加坡住房自有率为全球最高,达到 93%,被公认为全世界解决住房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