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街道河滨社区“微党校”党史学习主题活动

兰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东湖街道河滨社区“微党校”党史学习主题活动,河滨佳苑支部的党员们于4月23日晚7点在河滨佳苑民情驿站准时参加学习活动。社区党委在百忙之中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做了重要指导和肯定了该支部历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社区刘书记杨书记在会上总结了河滨佳苑支部所取得的成绩,他们说经历了几个社区的工作,没想到这个支部是从一个老旧大院,通过居民自治群策群力,发展到现在能用上先进的智能化管理规模,先进的人文环境和与时俱进的学习氛围感到由衷地高兴,鼓励大院全体居民继续努力,再创新世纪新时期优秀党支部优秀大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河滨佳苑支部书记罗光朝带病参加了会议,总结了近期工作,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感谢上级党委政府给予工作中大力支持和帮助。继续保持荣誉,把大院办成幸福温馨快乐的大家庭,现在支部成员年轻化,文化素质高,相信支部在广大居民的配合下,能取得更优秀的成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支部宣传委员宣蓉华组织学习《首译宣言,传播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党史教育——《首译宣言 传播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迎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够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从1921年到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在这百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建设大概分为七个时期。建党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47年11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共产党宣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有一镇馆之宝,就是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文译本。这本《共产党宣言》也是馆藏国家一级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共产党宣言》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我国第一个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是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急需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0年早春二月,陈独秀离开北京时,与李大钊商量“相约建党”,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给陈独秀一本英译本《共产党宣言》,带到了上海。当时,《共产党宣言》片断和部分章节的翻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理论渴望。他俩认为,应该尽快把《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独秀到上海后得知,担任上海《星期评论》主编的戴季陶也计划找人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此刊上连载。《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准备向戴季陶推荐一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一致认为,要精准地翻译《共产党宣言》,必须具备三个能力:第一,英文、日文、德文,最起码要精通其二;第二,要对马克思主义有所学习和了解,具备一定的研究水准;第三,汉语语言水平要高,特别是当时的白话文水平要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基于这三点要求,邵力子向戴季陶推荐了陈望道。陈独秀了解到,陈望道精通英文和日文,同时具备马克思主义常识,并且还是新文化的倡导者之一,表示赞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戴季陶向陈望道提供了《共产党宣言》日译本,陈独秀把英译本《共产党宣言》,提供给了陈望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热烈的反响和当时整个国家掀起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有关。讲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现在的资料看,最早在十九世纪末,就陆陆续续地介绍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时局大动荡,思想大解放的中国,新思潮汹涌澎湃相互交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并非一帆风顺,跟其他思想学说的交锋也就在所难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反对无政府主义之争的三次大论争。在论争中马克思主义学说越辩越明,信仰者更加坚定,并争取团结了一大批青年,壮大了革命队伍,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了新思潮的主流。然而,仅仅在理论层面的论争中取胜还远远不够,普通民众怎样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又能给普通民众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0年5月1日,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行了纪念国际五一劳动节的活动,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国际五一劳动节早就有了(1886年5月1日),但在中国一直到1920年才开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1936年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候,讲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年的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提到的三本书,是哪三本书呢?就是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考次基的《阶级斗争》和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三本书帮助毛泽东确立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党员同志们认真学习好社区党建群所要求大家阅读的文件 ,利用微信平台上好“微党校”课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将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在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 ,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凝聚人心,发挥正能量 ,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span></p>

宣言

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

河滨

支部

陈望道

社区

翻译

学习

戴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