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衔泥来,课堂展风采——记郯城六小语文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

郯城六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四月的风,四月的雨,清冷绵长,为我们送来了一丝清凉。</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我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我校于近两周展开了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同时也展示了青年教师的个人风采。</p> 4月15日 <p class="ql-block">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收入了诗人1919年冬到1921年秋所写的小诗164首。</p> <p class="ql-block">  一堂好课的开头很重要。韩明芝老师执教冰心的《短诗三首》,通过数字164让孩子们知道冰心的诗如繁星一样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在课堂中利用互动的形式,以感官上的体验,在读、演中体会文意,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就像舞蹈一样动人。</p><p class="ql-block">   在韩明芝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上,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驿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无拘无束地交谈自己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肥皂泡》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这一主题,引领孩子感受童年的真善美。陈琪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抓关键词、借助图片、拆解词语和联系生活实际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作者眼中的泡泡是多么美丽,从而能在情感上体会冰心奶奶的美丽童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想象。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想象中肥皂泡的去处,孩子们的想象是如此纯真而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徐婕老师执教的《小马过河》一课。课堂上,徐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学情,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朗读指导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学情,小组合作分工,角色扮演,让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彰显,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体会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关注标点符号和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出恰当语气。</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见过小虾吗,养过小虾吗,来看看三年级周佃丽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小虾》吧!这堂课,周老师用实物小虾让学生观察,边看边根据课文总结小虾的特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小练笔观察金鱼,引导学生练习课上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学以致用,孩子们笔下的金鱼,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 生动形象的简笔画,使板书妙趣横生。</p> 4月16日 <p class="ql-block">  韩欧文老师的《蜜蜂》一课,注重学练,学习动力十足。在教学中韩老师注重了知识点的学练结合,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了,学习变得充满挑战。链接生活,使课堂张力充盈。韩老师让学生感受完实验目的、过程和结论后,小结知识的发现过程,并布置创造性拓展作业,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完成一次探索知识的小实验。这样的作业把课本教学与生活实际链接起来,使课堂更加丰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雨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润物细无声,杨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明白方法的习得很重要,生活即语文。 </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用她良好的素质,精妙的设计,向我们呈现了一种灵动的书声琅琅的课堂,学生们读得准确、字正腔圆;读出画面,融入理解读出节奏,抑扬顿挫;读出韵味,情感融入。将诗中情内化为心中情,再有心中情提升为口中情。向我们呈现出一节情景交融、精妙灵动的语文大课堂。</p><p class="ql-block"> 她带领学生在朗读和回顾积累中一起赏读、赏意、赏情,一起感受诗中有画,画中读诗。</p> <p class="ql-block">  周维凤老师执教的《古诗二首》,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周老师力求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解诗题、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整堂课极力渲染了荷花的美,借助图片、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笔下荷叶的绿、荷花的美,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周维凤老师对文本有着恰到好处的解读,引导学生先品美景,再悟别情。将孩子们带入一个诗意的语文课堂!上出了古诗的韵味,语文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张祥冉老师带来了《花钟》一课。 课堂上,张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智慧融入到课堂中,赏心悦目的导入、巧妙自然的过渡语、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运用、层层深入的探究指导……处处体现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为了落实“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张老师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花开的不同姿态的美,并教给了学生“加减法”,指导学生概括段意。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用耳朵去倾听,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儿,给听课老师带来一种美的享受。</p> 4月22日 <p class="ql-block">  22日,精彩的课堂在继续。高年级的青年教师们,站在三尺讲台,用粉笔书写出他们的自信与风采。</p> <p class="ql-block">  李静和纪菲菲老师执教的都是六年级下册短篇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同课异构,同放异彩。她们能紧紧抓住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我校升本课堂教学理念设计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教师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发展、快乐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课中的交流展示,解决问题;课后的巩固评测,拓展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也成了所有学生快乐学习、自信展示、合作分享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秦娜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杨氏之子》的学习。 在此过程中,秦老师通过突破关键字的意思重点指导了“孔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难句来指导学生断句并进行多次诵读练习,学生的热情高涨。这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紧密联系又颇有梯度,教师使尽浑身解数,巧妙引导,适时点拨;语言幽默,授课风趣,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能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p> <p class="ql-block">  《表里的生物》这篇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黄晴老师授课时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通过质疑一一推理一一验证的过程,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通过朗读感悟到小作者的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同一篇课题,同样是细腻的讲述,吴士凤老师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合作、以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通过重点语句分析人物特点,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李永红和庞珊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她们针对初次学习议论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有困难等问题,通过整理思维导图,及时补充资料等方法,使孩子们理清思路和内化知识,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善于独立思考,不断探索,锲而不舍。</p> <p class="ql-block">  杜方元老师带来的《威尼斯小艇》一课。以读为主线,以生为本,采取抓住关键词朗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层层推进,带领同学们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碰撞的旅行,惬意又浪漫!</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了解到《威尼斯小艇》一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教学难点。作者就是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威尼斯的独特地域,滋养着人们的生活。这别样的小艇,这灵活自如的船夫,人们别样的生活,透露出来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校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教研活动就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智慧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p> <p class="ql-block">  各位备课教师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充分展示了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六小人齐心协力构建生本课堂,为了展现精彩课堂,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不断创新,在构建生本课堂这个阵地上不断前行,收获喜悦。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构建生本课堂,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相信,在六小教师辛勤而努力的浇灌下,六小一定会培养出越来越多“向阳花”;我们相信,人间四月芳菲尽,六小教学绽新颜!</p> <p class="ql-block">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是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对新的教学方法探讨的一个途径,同时它也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听课、评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展示课活动,智慧在流淌,思维在碰撞,教师们更加重视对教学的精力投入,注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案设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素养而提升。</p> <p class="ql-block">图 片:刘 瑾 杨 利</p><p class="ql-block">文 字:朱莉佳</p><p class="ql-block">指 导:王云洁 臧雷永</p>

学生

课堂

老师

教学

学习

教师

语文

执教

我校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