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春后,与妻子家人和好友8人相约,利用周末一起去春游。</p><p class="ql-block"> 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景缺乏了抵抗力,对什么景都能有亲切感。想起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岁月流转,冬去春来,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做些什么才能不辜负这大好春光呢?白居易曾说道:“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p><p class="ql-block"> 农历三月,从先秦老家咸阳出发,回望先秦是个热情奔放的时代,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似乎都热衷于春游。先秦人的春游浪漫而“风情”。</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天朗气清,春风和畅的早晨,从登华山开始春游。华山奇险天下第一山,是中华文化发祥之地,是众多文人骚客、江湖好汉心中的圣地,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江湖英雄,名震武林。传说中的沉香劈山救母,秦穆公为女儿弄玉造洞房。华山的历史传说,人文风情,皆有史可寻,有凭有据。“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我们一行登了华山三个峰(西峰、南峰、北峰)。我总在想登山本是一种身心的修行,其实又是一种意志力的考验,登山就是明心境,读山就是读人生。尤其是你在登华山这样险峻风景随处可见的山峰,随处可见的青年人,更能明白人生的许多哲理。当你看到他们对目标的执着,一往向前冲的勇气和决心,羡慕他们的年轻和朝气。再一想我们上了山后,首先想到的如何下山,体力、时间、路线都是我们顾虑的因素,稳重踏实成为我们的保障。我还是更敬佩近六十岁的自己。下午七点下山,晚上住潼关。</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沿着金庸先生笔下人物的故事来到潼关渡口,对面就是风陵渡。“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风陵渡被定格为诗意邂逅地。多年过去,当郭襄再次来到风陵渡找杨过时,这里,依然只有凝月冥冥。连同郭襄的怅惘和叹息,“风陵渡”,真是让我们心中一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渡口,不知道“冥冥”了多久,反正我们知道的是,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它就似二月残春,乍暖乍寒,北风萧索,静谧的月光投射下来,皎洁一片,清冷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这是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韩城的写照,我们一行对这个县级市有很高的评价,干净、整洁、明亮是对他的印象。下午</span>怀着崇敬仰慕的心情,前往拜谒司马迁祠墓。它东临黄河,西眺梁山,芝水北萦,南湖镶嵌,“孤冢压黄河,盘龙绕祠墓”,司马迁于此长眠,怀抱雄阔形势,凝望黄河,仿佛仍在述说历史,鉴证历史!当我们站在蒙古包式的司马迁祠墓前,仿佛在宏伟气势的空中,看到悬挂着名叫《史记》的史鉴,昭世后人;“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诠释了“河山之阳”的深刻内涵,加深了我们对司马迁的仰慕之情。</p><p class="ql-block"> 仰望祠墓,让我们看到的是司马迁子承父业著述历史,他的《史记》被列在二十四史之首,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变成了历史中人,他在《报任安书》中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也说出了他崇高的人生意义。他在文中还写到西伯姬昌被拘而扩写《周易》,孙子受困窘写出《春秋》,屈原被放逐才有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写出了《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写出了《孙膑兵法》,韩非被禁于秦国写出了《孤愤》《说难》《诗》300篇。这些伟大的先贤们在遭受生活巨大磨难时越挫越勇,留下了这些不朽之作,而司马迁更是如此,这位即将完成历史上最伟大史学工程的旷世学者,竞然会因为一番温和的言论而遭受了最屈辱的宫刑,司马迁没有选择自尽,大概是因为他那无法放弃的最伟大工程《史记》了。其实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坎坷。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不如把坎坷当成人生的一种历练,一种人生的经验。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就要抱着这种心态。其实人生是要有自己的热爱和执着,不论是对职业、家庭、生活怀着一颗善良的心,你就可以容常人不能容,行常人不能行的表现。这也许就是拜谒司马迁祠墓后一点价值观的启示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