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牡丹园 再续同学情

杨大华

<p class="ql-block"><b> 从菏泽回来已有好几天了,每每想起在范蠡大酒店聚会现场杜磊同学分配给我的任务,心里就有些忐忑不安,唯恐由于自己的才疏学浅不能完成任务而辜负了同学们的厚望。怎么办呢?只有静下心来放手涂鸦了,权当给同学们凑凑热闹吧。</b></p><p class="ql-block"><b>  记得最早得到郯城一中师生要在菏泽相聚共赏牡丹活动的消息,是在高中一班的同学群里。并且是以接龙的方式在网上进行报名。既方便又新潮,使我怦然心动,但琐事缠身分身乏术,又使我黯然神伤。看着日益见长的报名长龙,我的心也在不断的畅想着同学们师生相聚时可能出现的N种情景,心里不免也产生了无限的向往。</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直到看到群里公布的报到的日期是在4月10日到11日两天,急忙查看日历,哇赛!看到这两天是周六周日,顿时心花怒放,周六周日不用接送孩子,这样我就可以如愿以偿如约而至参加菏泽聚会了。这真的要感谢组委会想的周到,圆了我们这些分身乏术老家伙的梦。</b></p><p class="ql-block"><b> 4月10日在我们的期盼中如期而至,早饭后简单的收拾一下,开上我的伙伴福特小车,开始了荷泽之旅。走在岚菏高速上,心情也和这个高速一样宽敞明亮。由于岚荷高速新开通不久,路况特好,车辆不多,加之时间充裕,所以不必着急,可以尽情的欣赏路上路下的美景了。</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路边不时闪出的一片片鹅黄色的油菜花,以及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和那一群群在大蒜田里辛勤劳作的菜农,都给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几分色彩。远处的山角下露出民风淳朴的小山村,青砖黛瓦一座座小洋楼,伴着古朴典雅的民宿小院,彰显出新农村的美丽风貌。偶尔还看到几只燕子剪剪的飞来,剪碎最后一丝轻寒,剪出了一片繁闹的春意。</b></p><p class="ql-block"><b>  经过近4个小时的跋涉,在导航小姐林志玲的引导下顺利的到达了菏泽市定陶区范蠡大酒店。看着古朴典雅的范蠡大酒店,我不由的想起了上初中时从伦绍智同学那借来的《卧薪尝胆》一书,从这个书中看到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报仇复国,成就了千古佳话。既然我们和范蠡有缘,下榻地选在他的酒店,那就让我来认识一下范蠡吧。</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范蠡,楚国宛地三户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我们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并且是楚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出身微寒但博学多才,因楚国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得到了越王勾践的赏识,并委以重任,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曾训练教授西施,并献策帮助越王勾践报仇复国。</b></p><p class="ql-block"><b>  灭吴后,范蠡选择了隐退,并三次经商致富,又三散家财,被后世奉为财神。我想商家取名范蠡大酒店,也是想借财神之名讨个吉利吧。记得我还读过一本书,时间太久具体名字记不清了,说是范蠡散尽家财后和西施双栖双飞,游历名山大川,过起了神仙般的生活了。</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范蠡大酒店大堂,签到,领礼品,安排房间忙的不亦乐乎。 下午四点左右,茶话会如期在二楼会议室举行,一进大厅看到一个个满脸笑容的同学们,激动的心情久久地难以平复,40多年过去了同学们都逝去了儿时的童真,男同学们,皱纹悄悄地爬上了脸颊,两鬓也早已如霜,有的已经完全没有了儿时的模样。这真是“老友相见泪涟涟,回首往事话无边”。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倒是女同学们一个个花枝招展,胜似天仙。岁月好像没有在她们身上留下什么印记,反而去掉了儿时的青涩,她们更显得成熟美丽和落落大方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可能由于旅途遥远或者其他未知的缘故吧,到会的只有孙世富老师和刘洪佑老师,孙老师除了耳朵有点背外,其他没有什变化。还是那么儒雅可亲,倒是王师母的记忆力使我震惊。记得王师母见到我后脱口而出,“你是杨大华?”,并双手比划着说“上学时你那么瘦瘦的,现在怎么这么胖了呀。”真的很佩服王师母,时光蹉跎将近50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不再年轻,岁月已经磨去了我们儿时的模样,何况又有 那么多同学,师母第一眼就能叫出我的名字,使我很是感动和无比的敬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说到刘老师,我记忆最深的是,刘老师德才兼备,才华横溢,和蔼可亲。记得一次看刘老师出黑板报,整个板面完成后,黑板的左下角内容较少有些空,只见刘老师拿起彩色粉笔,寥寥几笔下去,一个怪石旁枝条下垂傲雪斗霜的梅花跃然板上,不但填补了板面的空白,也给整个黑板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记得有一期黑板报,刘老师把蒲松龄老先生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落地自勉联写在板报上,看后对我的触动很大。我默默的记录下来,并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以此激励自己,可以说这两句话对我的一生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因此要真诚的谢谢刘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随着杜磊同学诙谐幽默的英汉双语的开场白,晚会开始了。首先是李伟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代表董事长李伟致欢迎词。</b></p><p class="ql-block"><b>  听着听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范蠡为了乡邻三散家财的情景,从而想到我们的李伟同学身上不就有财神范蠡的影子吗!他从不张扬即低调又视金钱如粪土。他注重的只是同学情一生缘。记的在别城市也参加过N次同学聚会,费用都是AA,也只有我们郯城一中初12级和高15级的同学聚会每次费用几乎都是李伟同学赞助,不但不收同学一分钱,临走时还有价格不菲的礼品相送。据说2014年的郯子湖同学聚会就花费了十几万元。这次同学聚会在牡丹之乡菏泽举办,时间长餐饮、住宿、礼品及其他费用一定也不是小数目,对此同学们无不深感敬佩和真诚的感谢。</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随后孙老师、刘老师先后做了激情洋溢的即席演讲,两位老师的讲话,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课堂,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孙老师那带有上海方言的普通话,使我们倍感亲切。特别是他演绎的上海沪剧《雷雨》片段更是别具一格。</b></p><p class="ql-block"><b> 在老师的带动下张苏东、解玉泉、王玲、李南宁、杨金龙等也先后发言,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师生情同学情。</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为了给晚会助兴,杨金龙同学表演了陈式太极,看着金龙同学那一板一眼,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的太极表演深得同学们的称道,真不愧为大师的称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而徐丽萍把《英雄赞歌》,演绎的情真意切,颇具歌唱家的韵味,引起了同学们的合声共鸣,把晚会推向了高潮。</b></p><p class="ql-block"><b> 当音乐响起管向荣、吴兴花同学更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使人耳目一新。</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而罗振方的歌声粗旷洪亮,不拘一格,真有“大衣哥”般的风范,很受同学们的喜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在这欢歌笑语的夜晚,同学们纷纷举杯一桌桌的互相敬酒,畅谈着4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互致美好的祝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而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们三一群,五一伙的拍照留念,闪光灯下,你摆个造型,她弄个笑脸,忙的不亦乐乎。看着喜笑颜开的同学们,我心里在想,这就是我们那些已经奔七的同学们吗?也许这就是当下流行的无龄感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在这流光溢彩的大厅里,看着这些昔日曾为官,曾百姓,或曾商贾大亨的同学们,今天又走到了一起,不禁感慨万千,这真是同学情,一生缘!今晚注定又是个不眠的夜晚。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早饭后,同学们乘车前往曹州牡丹园观赏牡丹。按预定计划先在东门集体合影后再分头进园观赏牡丹,但到达东门后由于周日游客太多,根本无法拍合影,只好各自为战进园观赏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在东门有些夸张的牡丹花瓣下面悬挂着舒同老先生题写的“曹州牡丹园”的牌匾,端庄大气,与众不凡。可能是为了缓解人多的压力,弄了很多的曲线通道,绕了好几大圈才进入牡丹园。进园以后,园内的景象使我大跌眼镜,只见前边、后边,左边,右边都是一片片牡丹,红的,粉的,白的,紫的,黑的,绿的,品种繁多真的使我目不暇接,美不胜收。</b></p> <p class="ql-block"><b>  在展示牌上看到,曹州牡丹园有五大牡丹观赏区,其中南部国花馆还是国内唯一一个牡丹主题博物馆。据考证曹州牡丹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常盛明清两代,南北两座仿明代建筑式样的牌坊门楼高达十余米,檐出角翘,雕花彩绘,金碧辉煌,即敞亮宏伟,又古朴典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现在整个牡丹园占地1600余亩,种植牡丹总量达到80万株,品种达1237种。在园中我边走边看边拍照,忙的不亦乐乎。突然发现前边有两个亭亭玉立的牡丹仙子雕像。看着葛巾和玉版的雕像,我想到了蒲松龄老先生在《聊斋志异》一书中写的关于葛巾玉版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蒲老先生写到“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焉。。。。。。”换成白话文说就是,河南洛阳有个常大用的文人,听说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神往,有一年春天专程来曹州观赏牡丹,在寓所有一个牡丹仙女葛巾晚间和他私会,两人结为伴侣并同归洛阳,后葛巾又把她的胞妹玉版嫁给大用的弟弟大器。两对夫妇恩恩爱爱,日子过的挺美满。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后姊妹俩各生一个男孩,全家欢喜。但大用不知怎么起了疑心,来曹州查访底细,发现葛巾玉版都是牡丹仙子。天机泄露,夫妻感情破裂,葛巾、玉版一怒之下离开了常家回到了曹州。这就是葛巾玉版两个牡丹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离开了葛巾玉版两个牡丹仙子,继续向前观赏着,放眼望去,只见红的一片,紫的一群,粉的一簇,有些未开的就像含苞待放的少女,而开放了的就像一个个花枝招展姑娘,带着灿烂的笑容。看着拍着,我似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把牡丹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了。而今天的曹州牡丹园可以用“国色傾城人潮涌,欢声笑语赞牡丹”来概括吧。</b></p><p class="ql-block"><b>  走着看着,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时间,整个曹州牡丹园就像一个花的海洋,姚黄、魏紫、豆绿、赵粉四大花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一个个美的秀韵多姿;美的流光溢彩;美的雍容华贵;美的绚丽娇艳。</b></p><p class="ql-block"><b>  我随着观花的蜿蜒的人流在花间慢慢地漂移,饱览这国色天香。红的,粉的,白的,黄的,紫的,绿的,不胜枚举,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有的婀娜绽放着,有的文静地偎依在绿叶上;有的顽皮的在绿叶间捉着迷藏;有的高傲的亭亭玉立。</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啊!美哉!牡丹!这真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b></p><p class="ql-block"><b>  随着观花的人流涌动,看着,拍着,惊叹着,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溜走了,转眼之间就到了中午集合的时间了。同学群里传来了催促的信息,虽然游兴未尽,没办法也只有恋恋不舍出园奔赴集合的饭店。 </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不忘同窗情,难诉离别意。午饭后同学们依依惜别,并商定响应张宏同学的倡议,3年后我们毕业50周年时郯城再相聚!借用杜磊同学的诗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惜别之际道珍重,人生何处有暮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