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img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62344591/3d2e5890da4fe90bd1e67b12f8fd5fd2.jpg?imageView2/2/w/750/h/1400/format/webp/q/8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毛主席一生酷爱历史,一部卷帙浩繁,洋洋洒洒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读了24年;宏篇巨制的《资治通鉴》他整整读了十七遍,可谓手不释卷、常读常新,他究竟从中读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78年第9期的《红旗》杂志首次发表了毛主席写于1964年春的一首词作《贺新郎·读史》,词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猿相揖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流遍了,郊原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歌未竟,东方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首短短115个字的词,以穿透时空的洞察力把云遮雾绕、讳莫如深的历史真相展现在了人们面前。读懂了这首词也就读懂了毛泽东,读懂了毛泽东也就读懂了中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人类社会的历史永远曲折,永远向前,永远在曲折中前行。曲折之处就在于“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正如毛主席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这就注定了人类历史是充满血与火的残酷斗争的历史,所以主席在这首词中首先得出了“人世难逢开口笑”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种斗争由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各种剥削制度的存在、反复和更替都必然裹挟着劳苦大众心不甘、情不愿地“上疆场彼此弯弓月”,为了剥削阶级的门户私计一次又一次地“流遍了,郊原血。”但是无论怎样冲杀、怎样卖命,老百姓身上的锁链还是换了一条又一条,好不容易砸碎了旧锁链却又很快被套上了新锁链,当牛做马的悲惨命运总是改变不了。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的,既往的历史中,中国人的命运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难怪屈原道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无可奈何的感慨;难怪张养浩喊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天悯人的喟叹。难怪岳武穆(岳飞)一首《小重山》悲催于“弦断有谁听”;一曲《满江红》激愤得“怒发冲冠”;一句“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又何其冤哉!于是我们终于读懂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的那份苍凉悲壮的仕子情怀。这血写的历史不仅淹没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弱者贱民们的绝望的呼号,也无情地摧毁了欲解民于倒悬、出民于水火的忠臣良将们的痴心与梦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连绵不绝,血流成河,染红了无边的原野。这是多么可怕啊,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研究,要关注,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历史为什么如此曲折,又如此令人荡气回肠呢?这也许就是毛主席“一篇读罢头飞雪”的原因吧。为什么说是“一篇读罢”呢?这是告诉我们自从阶级产生以后到社会主义以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整个地说就是一篇阶级斗争的历史。由于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反复性、残酷性,就连封建时代的政治家曹操面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和“生民百遗一”的无休止的战争惨状都不禁“念之断人肠”了;做为无产阶级政治家一向站在人民大众一边的毛主席思之至此当然难免要“头飞雪”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和剥削者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江山永固,社稷常存,是少数皇亲国戚、官僚地主钟鼓馔玉、锦衣玉食的寄生、腐朽生活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项宗法权利捆住了百姓的手脚,用三纲五常、剥削有理,造反有罪的封建伦理和说教束缚了百姓的思想,破除了百姓的“心中之贼”(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用御用文人们歌功颂德的“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从此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过上了“朱门酒肉臭”的奢侈生活,而把“路有冻死骨”的“专利”毫不吝啬地赏给了平民百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封建礼教的层层禁锢和封建特权的高压统治之下,历朝历代百姓的生活总是陷于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悲惨境地。但是压迫愈深,反抗愈强;剥削愈重,斗争愈烈。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人便千百次地展开了对封建王朝的拼死博斗。这些仅仅因为吃不饱肚子,维持不了最低生存条件而被逼造反的抗争者、起义者却被统治阶级一概贬为“盗”、“匪”、“贼”、“逆”,必欲除之而后快。由于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农民阶级还不能够提出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正确可行的起义纲领;同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又限制了自身的眼界,而且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可能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帮助,因此历次农民起义不是被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下去,就是被地主阶级利用去做了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于是历史陷入了兴亡交替的周期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对上述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后,毛主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惊世骇俗地提出了“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的历史结论。在《贺新郎·读史》的词中胸有成竹地提出了“有多少风流人物”的设问:到底是王侯将相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也即指谁是风流人物的问题。然后斩钉截铁地做出了回答“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原来,历史上被称为“盗”的柳下跖、庄蹻等奴隶起义者和以陈胜等为代表的历代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和起义农民们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因为他们是代表绝大多数受苦受难、受剥削受压迫、被歧视被凌辱的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向代表极少数人利益的凶残暴虐的反动统治者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英雄好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毛主席不愧是读史的高人,他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迷雾重重的历史进行理性分析、批判和梳理,从而去伪存真,把被反动的统治阶级颠倒的历史又颠倒了过来。在这种历史观点的指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他提出了“在中国,谁能赢得土地,谁就能赢得农民;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论断。这一科学论断既历史地指出了以往农民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的症结所在,也现实地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同盟军问题。从此,他领导着这支主要由农民组成的新型人民军队,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而那些摒弃人民、诋毁和排斥农民的封建军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则统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歌未竟,东方白。”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又把他那深邃高远的历史眼光瞄准了现实,扫向了未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