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3日,我们在郑州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参加了全国幼中小教师思维导图走进全科教学研讨会。</p><p class="ql-block">研讨会为期三天,安排满满。第一天上午是杨艳君专家讲座。</p> <p class="ql-block">杨艳君:原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副校长,海淀区政府督学。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借调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专职推广思维导图在课堂的教学应用。1998年开始从事思维导图的学习研究,得到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八次亲自指导。通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将思维导图本土化、课程化,以“思维导图创造出自己的太阳”为实践信条,总结提炼出广义思维导图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广义思维导图“三图六构”课堂重构模式。撰写的思维导图论文曾三次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借助思维导图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有三十余项获海淀区奖励。</p> <p class="ql-block">杨艳君老师介绍</p> <p class="ql-block">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杨艳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思维导图教与学”专家、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副校长、海淀区政府督学、高中物理高级教师。杨艳君研究思维导图近20年,多次和东尼.博赞交流,2005年和2011年东尼.博赞两次到学校上课指导,杨老师把中西方的相关理论和在教学中的应用集纳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概括为:</p><p class="ql-block"> 道(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 法(广义思维导图概念)</p><p class="ql-block"> 术(课堂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器(绘制方法)</p><p class="ql-block"> 一、道——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用思维导图帮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太阳。”</p><p class="ql-block"> 哲学家尼采说过一个独特的自我要“创造出一轮自己的太阳”。这句话激发杨老师不断思考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的独特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p><p class="ql-block"> 运用思维导图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尊重学生的核心其实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恰好就是发现思维差异的过程。思维导图不仅强调深度、广度、高度,更强调温度,要对学生有爱、有感情。</p><p class="ql-block"> 二、法——思维导图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 2006到2009年杨老师主持、承担中央教科所课题“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得到陈如平主任的亲自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外一系列相关理论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杨老师提出了“广义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能够整理和激发人的思维,促进思维的聚合与发散,具有点、线、面、图、彩的特点,是可视化的思维工具。</p> <p class="ql-block">广义思维导图具有包容性。“点”是中心,是主题;“线”是联系,是联想;“面”是整体、结构、系统;“图”可以是用图像展现情景,可以是符号标记重点,可以是代码注明关键;“彩”则是指用色彩来表现感情。思维导图的意义主要有3点:1、思维导图让学习看得见。2、思维导图能训练思维能力。3、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力。</p><p class="ql-block">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用统一的方式方法将各学科复杂的逻辑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能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发展兴趣、 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三、术——教育发生在课堂,把思维导图也要用在课堂</p><p class="ql-block"> 教育大部分的完成现场是在课堂。所以,杨老师把思维导图带到课堂,用在课堂,融入课堂,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凝练,最终提炼出“三图六构”的课堂模式,让思维导图和课堂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三图六构”课堂模式,通过学生的自构和互构、教师的适时指导,真正实现了自主教学。“三图”是指感知图、精细图和凝练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1、感知图: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程,根据自己的感知构建思维导图,然后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帮助和学习修改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 2、精细图: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已有的感知图的基础上精细思维导图,或是重新构建出一个新的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 3、凝练图: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点后,学生还要对知识点进一步的提升凝练,通过自构和同学间互构,形成凝练图,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后。对于一些学生对当堂内容有突发奇想,课后还可以再总结一个探究拓展图。</p><p class="ql-block"> 这三类图,每一类图的绘制都有一个自构和互构的过程。三次自构分别对应着预习、听讲、复习之后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三次互构也对应着三种不同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对理科来说,凝练图主要是知识结构;而对文科来说,凝练图大部分是中心思想。</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还提出了教师层面如何点拨学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具体操作方法,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如下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器(绘制方法)——思维导图到底该怎么绘制? </p><p class="ql-block">法:概念法:概念</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提出了“广义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能够整理和激发人的思维,促进思维的聚合与发散,具有点、线、面、图、彩的特点,是可视化的思维工具。</p><p class="ql-block"> 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有两种:</p><p class="ql-block"> 1.手绘:比较方便,更容易形成自己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还能提高绘制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工具:彩色笔,大小合适的纸,以及最重要的——充分开动想象力的大脑</p><p class="ql-block"> 2.用软件制作:比较快捷,便于保存、复制和修改。杨老师也推荐了一些像iMindMap、MindManager、FreeMind、Instaviz等等这样的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p><p class="ql-block"> 具体操作</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提炼出了简单易学的思维导图绘制四步法:</p><p class="ql-block"> 第1步:点——画中心主题</p><p class="ql-block"> 第2步:线——画主干</p><p class="ql-block"> 第3步:面——添细节,充分全面</p><p class="ql-block"> 第4步:图、彩——配图填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思维导图的几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圆圈图</p> <p class="ql-block">气泡图</p> <p class="ql-block">双气泡图</p> <p class="ql-block">树形图</p> <p class="ql-block">括号图</p> <p class="ql-block">流程图</p> <p class="ql-block">副流程图</p> <p class="ql-block">桥行图</p> <p class="ql-block">教育的幸福是读懂生命,唤醒心灵。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性思考。广义思维导图能帮助老师读懂每一个孩子,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p><p class="ql-block">广义思维导图能帮助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性思考。</p><p class="ql-block">思维导图创造出自己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下午是赵巍老师给我们分享《用思维导图塑造魅力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赵 巍:大学副教授,思维导图发明人东尼博赞学生,2018年第十届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冠军,2019年第十一届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教练,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国际一级裁判。</p> <p class="ql-block">赵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1.思维导图教师素养,2思维导图课程开发,3.思维导图教学设计。4.思维导图教具准备。5.思维导图解析策略。</p><p class="ql-block">教师必备学习力和思维。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力和思维力。思维导图学习法则:学生:学会,会用,会教;老师:学会,用会,教会。</p><p class="ql-block">思维导图是学习和思维力的全面体现,</p><p class="ql-block">思维力包括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强度。</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教人思维。</p><p class="ql-block">——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波诺</p><p class="ql-block">通过小游戏互动,正画,倒画,倒看正画几个步骤,练习左右脑运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力就是竞争力。课程的内容不仅适用于孩子,也同样适合上班族。通过思维力训练,可以使思维模式由简单向复杂转化,即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p><p class="ql-block">关键词:学习力</p><p class="ql-block">很多妈妈觉得自己每天也会陪着孩子学习,但是孩子的学习效果怎么还是很一般,要知道不是“花费时间”就一定会学习好,学习力才是关键。学习力需要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者并重,且学习力才是“我要学”的动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的时候,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学。但是,如果欠缺学习能力的话,成绩可能会出现问题。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时候,孩子也许能学习。</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欠缺学习动力的话,学习兴趣不会很高。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的时候,孩子能短期内学的不错。但是,如果欠缺学习毅力的话,很容易半途而废。</p><p class="ql-block">关键词:思维力</p><p class="ql-block">学习兴趣越强,学习动力就越足,而思维力正是学习兴趣与动力的基础和关键。有效学习从系统思维开始,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像有些孩子不会做应用题,可能就是他的思维力方面出现了问题。</p><p class="ql-block">关键词:系统思维</p><p class="ql-block">仅有思维还不够,还需要单个思维之间产生链接,这就是系统思维。</p><p class="ql-block">但是,系统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其中,不仅要考虑系统的构成元素,更要考虑元素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系统思维就是通过选择、改善或构建“框架”,最终达到快速、全面、深入地系统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关键词: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思维导图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内容,可以开启左右脑的机能,科学掌握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p><p class="ql-block">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还可以帮助我们系统的梳理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发散创意,帮助我们在某一个创意下深挖、垂直思考</p> <p class="ql-block">六中思维曲线图:蒙智曲线,早谢曲线,觉悟曲线,卓越曲线,睿智曲线。</p><p class="ql-block">最优秀的莫属睿智曲线,活到老学到老。</p> <p class="ql-block">思维导图在全球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思维导图有什么?1.有一幅中心图。(起点题作用)。2.有主干,分支。(广度,深度延伸)3.关联词,关键图。(传递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学生成绩分为学弱,学民,学神,学霸,几种,思维导图主要对学民效果最好。</p><p class="ql-block">因人,因要求不同用不同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学不会用学科导图,时间不够用规划导图,读不懂用阅读导图,记不住用记忆导图。</p> <p class="ql-block">让画导图成为习惯。</p> <p class="ql-block">学习中记下的思维导图梳理。</p> <p class="ql-block">专家高屋建瓴的讲解,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1.专家引领,茅塞顿开。</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我曾经接触过,也尝试着使用,但仅仅局限在课文的讲解中。使用中,我并没有发现思维导图的优势,并且还产生了疑问:这样的思维导图与知识框架图有何区别?甚至于还不如知识框架图清晰。通过专家的讲解我获取了盼望已久的答案:原来思维导图应该这样画,原来思维导图有这么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2.理念提升,内化于心。</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更深地了解。我知道了思维导图重在逻辑思维和关键词的提炼;知道了如何将隐性思维可视化;知道了如何在学科中运用思维导图;知道了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有多重要。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p><p class="ql-block"> 3.躬身实践,外化于行。</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留给我最大的反思是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思维导图......这都是我将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