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为了达到让《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无缝对接幼儿园实践活动的目的,我校学前教育大专11班的52同学及6位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老师,在学校相关处室的支持下,由我这个科任老师具体负责牵头,于4月22日与湘西州幼儿园的林丹老师联袂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内容,具体课题是应彩云老师的阅读绘本《搬来搬去》。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州幼儿园的林丹老师,我们学校的六位专业理论课老师和52位同学,都各自撰写了一份该课题的教案或构思了一个设计思路。也就是说同一个课题有59种设计思路。一个研讨活动可以呈现出59种教育智慧,这应该是本次研讨活动最大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参与研讨的师生只需要撰写教案或构思设计思路,不需要上课。本次研讨活动的主持人、研讨示范课的展示、研讨活动的总结性发言都由州幼儿园的林丹老师一肩挑。我们学校的师生只负责观摩林丹老师的研讨课和参与后面的交流互动环节。</p> <p class="ql-block">研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破冰行动</p><p class="ql-block"> 林丹老师问学生都写教案了没?同学们回答说都写了(确实都写了,我检查过);然后林丹老师要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其实之前学生已经做好了发言的准备,但她们以为是等林丹老师上完示范课后参与评课,所以冷不丁的一上来突然就让她们发言,场面一时显得好冷场、好尴尬,然后我校向春燕老师举手想分享她的设计思路,可是林丹老师说她想让学生分享,而且她不想点名,她希望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言,说完这句话后继续冷场了瞬间。</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研讨场面继续冷场,有点沉不住气了,可是沉着、冷静、机智的林丹老师依然不让我点名让学生发言,而是分享了一个她给儿子树立大胆发言榜样的故事,林老师的故事讲完以后马上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分享了她的设计思路。</p> <p class="ql-block"> 在林老师的带动下,参与研讨的师生们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第一位敢于站起来发言的同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万事开头难,</span>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接下来就连平时上课经常偷懒的汪怡君同学竟然都站起来分享了她的设计思路。而且她的设计思路听上去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我和州幼儿园杨明园长联系的时候,杨园长说林丹老师最拿手的是社会领域的课,我说我也知道林丹老师最拿手的是社会领域的课,但我听过她的讲座,还随堂听过她组织的科学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所以我坚信组织一堂精彩的语言课,对于林丹老师来说应该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非常巧合的是:下图李玉萍同学分享她在挖掘这个绘本素材的教育价值时,她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竟然和林老师的兴趣不谋而合了,也比较注重挖掘绘本的社会性教育价值。</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积极发言的胃口被林丹老师调动起来后,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的想发言,可是半小时的破冰行动一会儿就过去了,林丹的配班老师准时在九点半钟的时候,把孩子们带进了礼堂。接下来研讨活动就进入到研讨课展示环节。</p> <p class="ql-block">研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由林丹老师上研讨展示课。</p><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随时、随地、随处即教育的思想贯穿在林丹老师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小朋友进入研讨现场和听课的师生打招呼,这是每个老师都会引导幼儿做到的,林丹老师独特之处在于:当孩子打招呼后,林老师接着给幼儿介绍:今天来听课的是吉首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你们能看得出哪些是老师?哪些是学生?听完孩子们的回答后,林老师继续说:来听课的有林老师的老朋友,也有新朋友,请林老师的老朋友举手,然后让小朋友数一数林老师的老朋友有多少个人。</p> <p class="ql-block"> 在幼儿和听课老师打招呼的小细节中,可以看出林老师教育的大智慧!在后来的研讨中,有人提问林老师:当您问小朋友们是否看出来了哪些是学生、哪些是老师的这个问题后,第一遍大家都摇头,您再问第二遍的时候有小朋友说看出来了,既然问题都抛给孩子了,孩子也说看出来了,为什么又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呢?而且听课的人很好奇孩子们到底能不能准确的区分?</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说: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幼儿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由于观察结果和本次课的主题无关。所以在那个问题上没有过多的让孩子表达,否则容易被幼儿牵着鼻子跑到无关的主题上去,幼儿的思维就可能漫无边际的发散。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实习课上就出现过被幼儿的回答带偏离课题的现象,当幼儿的话题及兴趣点完全回不到主题上后,我们的学生只好生拉硬拽的让幼儿重新回到主题上来。</p> <p class="ql-block"> 《搬来搬去》这个绘本的故事梗概:长颈鹿和鳄鱼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彼此住的房子离得很远,想在一起玩的时候很不方便,于是长颈鹿就搬到鳄鱼家住,长颈鹿在鳄鱼家住得很不舒服,后来它们又搬到了长颈鹿家住,鳄鱼在长颈鹿家里又碰到了许多麻烦,最后它们就想到设计一个即适合长颈鹿住,又适合鳄鱼住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展之前,我也简单的构思了一下这个阅读活动,思路:提问导入—观察图片_讲述—表演等环节来引导幼儿理解、阅读、讲述绘本的内容;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表演法等;目标:一、让幼儿理解绘本并能精准的阅读绘本;二、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看、听、绘、做、猜、编等七个字。“看”:看内容、看封面;“听”:听老师阅读、听小朋友阅读;“说”:提问、分享;“绘”:记录、创作;“做”:手工、设计;“猜”:猜画面、猜情节;“编”:自由想象、延展、创造。</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在观摩示范课中,把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首先来谈谈她是如何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一、她把思考的时间交给了孩子,林老师在课堂上不会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充分的思考、猜测、想象;二、林老师甚至把思考的空间也交给了幼儿,她让幼儿的思路和眼界不单单局限在绘本上,礼堂的台上台下,甚至大草原,南北极等空间都可以让幼儿海阔天空的放飞思绪;</p> <p class="ql-block">三、林老师把思考的策略也交给了幼儿,林老师提供的笔、画本、颜料、尺子都变成了幼儿思考的助推器;四、林老师把思考的手段也交给了幼儿,幼儿在讲述、绘画、设计等活动中完全可以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五、林老师把良好的思维习惯也交给了孩子,她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p> <p class="ql-block">六、林老师把讲述角度的选择权也交给了孩子,比如: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什么?长颈鹿住鳄鱼家会发生什么困难?鳄鱼住长颈鹿家是不是就不会有麻烦了?等问题都让孩子自由发挥;七、林老师把选择讲述关注点的权力也交给了孩子,比如:在这些图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张?你想讲述哪一张就讲述哪一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么林教师又是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呢:—、林老师对应彩云老师教材上图片即做了加法也做了减法,做出了合理的取舍和添加;二、在教法上也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利用绘画、设计等手段讲述绘本让幼儿的印象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清晰,讲述的流畅性、连贯性、完整性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林老师的问题设计即具有精准性,又具有开放性,即具有启发性又具有创造性;四、林老师课堂目标的设定既突出了语言领域的核心目标,又有机的整合了各领域的综合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我们举例来分析一下林老师的提问艺术吧。林:从图片上小朋友能看出长颈鹿和鳄鱼是什么关系吗?幼:是好朋友;林:好朋友之间会做什么?幼:各抒己见,两个问题的设计在承上启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连接作用。这样的提问技巧让孩子不仅想说、敢说,而且还能做到有逻辑、有条理的说。</span></p> <p class="ql-block">在林老师的课堂上,师幼关系是平等和谐的。林老师和蔼的话语, 温柔的眼神拉近了她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在她轻松的课堂氛围里,幼儿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她很尊重幼儿的不同见解。鼓励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有独特的设想和新颖的方法,特别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林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出示每一个故事情景图片之前,林老师都是先让幼儿动手画图或者设计图纸,比如出示长颈鹿搬到鳄鱼家住的图片之前,林老师让幼儿各自画长颈鹿和鳄鱼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并且分别为长颈鹿和鳄鱼设计房子,有了这些图画和设计后,长颈鹿搬到鳄鱼家住会出现什么问题,绘本图片没出示之前,孩子也能猜出一些来。</p> <p class="ql-block">让幼儿画图和设计还能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比如林老师要孩子们设计即方便长颈鹿和鳄鱼一块玩,又能让它们彼此都住得舒服的房子的要求后,有一个小朋友说她给长颈鹿和鳄鱼分别按照各自的身材建造了一栋房子,但在房子中间设计了一个像桥梁一样的通道,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他把长颈鹿和鳄鱼的房子建在门对门,还有一个小朋友说她建一栋高高的房子,但设计一大一小两个门,房子里的家具根据长颈鹿和鳄鱼的身高特点,设计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套。</p> <p class="ql-block"> 幼儿在绘画和设计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状态是专注的、积极的;他们的思维品质是广阔的、敏捷的、灵活的、有独创性的、有逻辑性的;幼儿在依据自己设计出来的图纸讲述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完整的、连贯的、流畅的。</p> <p class="ql-block">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认为幼儿园的一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有意义的课,即充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扎实的课;三是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我觉得林丹老师展示的这节研讨课具备以上所有特点,从而为第三个交流互动环节出现精彩纷呈的研讨氛围提供了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研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交流互动</p><p class="ql-block"> 这个环节从10点10分开始到12点10分结束,整整两个小时,中途没有一个人离场,甚至没有一个人喝水和上厕所。仅凭这一点就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可以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最精彩纷呈的一个环节,也是所有师生参与度最深的一个环节,这还是学生们专业成长最快、收获最大的一个环节。</span></p> <p class="ql-block">下图发言的年轻教师是我校专业理论课老师,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她不仅根据林丹老师提供的阅读材料撰写了详案,同时还系统的翻阅了应彩云老师的阅读教材,并且还看了应彩云老师的上课视频,她认为林丹老师的课完全可以和应彩云老师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下图的李薇同学说林老师上课的好多个点都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 让她感触最深的是:林老师特别强调幼儿要完整的说完一句话 , 而不是像她们自己在之前的实习中表现的那样,只要一从幼儿口里听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老师就会迫不及待的替幼儿补充完整 ,所以她觉得林老师让幼儿养成完整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非常值得同学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石慧娴的发言内容:三次搬家林老师都是先让幼儿采用画画的方式,让幼儿画下他们新家的样子 ,然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直接出示绘本上的图片让幼儿看,充分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参与进来。</p> <p class="ql-block">汪怡君说她自己最擅长的专业技能就是美术,可是她自己在写教案时,就没有想到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设计教学思路,只想到让幼儿观察图片和提问来帮助幼儿阅读绘本。</p> <p class="ql-block">张玉蓝同学说在这堂课中有很多值得她学习的地方,但令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林老师的导入环节,如果是她来上这堂课的话,导入可能就是直接出示绘本上的图片,带领幼儿观察其中的内容了,而林老师的做法确是先出示了绘本上没有的图片,长颈鹿跟鳄鱼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别,并让幼儿以线条的方式画出来他们的身高,之后再引导幼儿想象长颈鹿和鳄鱼的房子分别是什么样子?也是让幼儿画出来,但并没有规定幼儿以什么样的方式画出来,更大的发挥幼儿想象力,还有更多的是请幼儿来说,整个环节都是以幼儿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交流互动环节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提问是罗雨琪提的,她说:林老师之前给我们提供的阅读材料上有文字,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图片上没有文字了?为什么林老师不带领孩子们阅读图片上的文字?学生的问题提的好,林老师的回答更加精彩,林老师说她是有意而为之,图片上的文字是应彩云老师对图片的解读,哪怕应彩云老师是名师、是标杆、是权威,她也要让她的孩子们挑战权威,有自己的解读和观点,就此问题林老师还分享了她的幼小衔接理念。</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位同学的提问也让我印象深刻:林老师为什么不在最开始的时候出示绘本标题?按道理绘本的标题应该是封面,应该是幼儿在一开始就会阅读的内容,而林老师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最后才出示?而且还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林老师说她总感觉这个绘本用《搬来搬去》做标题有点不精准的感觉,这个同学提出这个问题后,林老师反思道:我应该在最后环节让幼儿给这个绘本命名。</p> <p class="ql-block">满怡红的发言:林老师你好,我想说的是因为绘本本来就是让幼儿能够对它产生兴趣,从而能够爱上阅读,而您的这堂课让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看,画,听等方式都非常好的呈现了出来。在刚开始上课之前和上完快结束时,我觉得一堂课你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目标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社交能力,也也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这次活动我收获满满,希望以后在这条艰难道路上能向你慢慢靠近,谢谢老师!!!</p> <p class="ql-block">向玲同学提出的困惑是:请问林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绘画的方式让幼儿来表达长颈鹿和鳄鱼的外形和房屋的差别?当时我一听感觉她这个问题提的没有研讨价值。可是听了林老师的回答,改变了我最初的想法。林老师说她这次课的核心就是合理与合适,幼儿思维发展顺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动手画的过程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图片理解的过程是具体形象思维,用语言来表达就属于抽象逻辑思维。</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有限,其实还有同学有困惑想和林老师探讨,第二天都还有一个同学和我探讨:当林老师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鳄鱼搬到长颈鹿家住的话,鳄鱼就会住的很舒服,鳄鱼就不会碰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了,大家同不同意我的观点,同意的请举手</span>”。除了两个孩子没举手,其余的都举手了,可是林老师没给那两个没举手孩子表达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对我说:其实我知道林老师是故意那样说的,她想考验孩子们是否具有独立判断能力,而那两个没举手孩子的想法不是正好符合老师的本意吗?为什么林老师不给这两个孩子表达的机会呢?然后我打电话和林老师沟通,林老师说她是没注意到没举手的那两个孩子。不然她肯定会让那两个孩子说的。</p> <p class="ql-block">这次教研活动精彩纷呈的原因,除了林丹老师极高的专业素养之外,也和学生的深度参与有关,学生之所以能深度参与:第一、和林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提前写教案有关;第二、还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有关,这个班的班主任(下图发言的老师)之前为了抓学生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学生每天把手机锁在箱子里统一放在讲台上,由班长负责监督,有什么事中午和晚上才能使用,所以这个班有三十多人教师资格证考试过关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班主任功不可没,学生只有</span>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看出研讨课的门道来,在后面的交流探讨中才会有话可说,才能说到关键点。</p> <p class="ql-block">下图发言的老师是我们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她也是专业理论课老师。她谈了三点体会:第一、她通过亲自参加这次研讨活动才知道林丹老师很厉害不是一个传说;第二、这次教研活动也让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清晰,人才培养标准更加明朗,也让参加研讨的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第三、让孩子还小及未来的妈妈们将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受到很多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研讨活动现场我自己谈了三点体会:一、参加了今天的研讨活动,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要表达,但我今天不想过多的占用同学们的发言机会,我回去后会利用美篇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感想;二、林老师展示的不仅仅只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活动,展现的更为淋漓尽致的是她把工作当兴趣爱好的职业素养和为孩子终身幸福不求回报的人格魅力;三、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感触、感动和感谢!</p> <p class="ql-block">下图发言的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她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老师,由于平时她在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比较杂: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学生教师的各种大赛……总之她更多的忙于事务性的管理,她说:像这么有深度、有内涵、专业性强的教研活动,对她来说也算是一次头脑风暴,所以她提出并建议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组组长,今后不仅要带领师生走出去开展教研活动,还要把像林丹等幼儿园一线的名师请到学校来开展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学校相关处室的支持和参与,及我校专业老师们的精彩发言,无疑都给本次研讨活动大放异彩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在文章开头就说了: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在这次教研活动开展之前,我要求学生撰写教案、说课、模拟试教、幼儿园上课,共开展了两轮。还让学生就两轮实践活动写总结。还请娃娃画童幼儿园的老师给学生上奥尔夫音乐示范课,然后请娃娃画童的副园长给学生做一个关于奥尔夫音乐的讲座,这些前期实践活动无疑为这次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起到了奠基作用。</p> <p class="ql-block">特别认同林老师以下观点: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乐趣和幸福感的。真正意义的老师是充满幸福感的老师,因为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林老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对学生来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师,本次研讨活动给我们的启发:一、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二、教师之道也在于引领示范, 润物无声。三、教师之道还在于研磨探路径, 名师引领夯基石。四、教师之道更在于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