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锻炼。为有效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不远万里奔赴重庆,参加2021年4月19日—20日在重庆巴蜀中学召开的“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整本书阅读’教研成果展示暨课程建设论坛”。</h3><h3> 论坛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与会者收获颇丰。现把七节展示课内容做点梳理,供本校语文老师作参考。</h3> <h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付泽新老师的《乡土中国》导读课</h3><h3> 本节课付老师先提出“我们为什么阅读?”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学术话语体系,培养理性思辨精神;具体了解乡土社会现实、深入理解文化传统;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品质,投射现实生活现象;触摸时代与世界的脉搏,激发创造性思维。</h3><h3> 接着提出“我们怎么读?”这个问题,从“《乡土中国》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体悟传统”、“举一反三”等方面展开阅读的意义,层层推进,教学生阅读的三种基本方法:①略读:抓核心概念,建基本结构;②精读:梳文章思路,批难点疑点;③研读:依实际问题,拓展化视野。</h3> <h3>重庆育才中学校钟丹老师的《乡土中国》批读课</h3><h3> 本节课钟老师先提出“批读”这一概念,并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做了相应的解说。介绍了“批读”三步骤:厘清概念内涵、梳理逻辑思路、学习研究方法。</h3><h3> 在讲解“厘清概念内涵”这一步时又介绍了三种实操性强的方法:现象归纳法、现象剖析法、描述还原法。</h3><h3> 例如在讲到“描述还原法”时,钟老师先呈现案例:概念“差序格局”</h3><h3> 第一步呈现三幅图片水滴——波纹——网,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再用严谨而科学的语言来叙述;</h3><h3> 第二步从中心句、关键词找现象的特征;</h3><h3> 第三步抽象概括概念内涵:差序格局是一种发生在血缘、地缘等关系中,以己为中心,有差等次序且能伸缩的社会结构。</h3><h3>然后结合2020年全国卷一山东第4题:“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作了运用指导。</h3><h3> 最后小结概念得出的过程:罗列现象——归纳普遍性质(概念内涵)——定义概念</h3><h3> 钟老师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操练:对《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中“私”的概念进行归纳。</h3><h3> 此外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如何梳理逻辑思路,教学生学习研究方法(类型化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每一种方法的介绍都结合了案例和实操,很有借鉴意义。</h3> <h3>重庆市第七中学校李清波老师的《红楼梦》导读课</h3><h3> 本节课从《红楼梦》的五种书名:《红楼梦》(贵族文化)、《金陵十二钗》(女性意识)、《石头记》(个人传记)、《情僧录》(爱情)、《风月宝鉴》(宝贵史鉴)讲起,五解《红楼梦》,真可谓“一书五名有深意,横看成岭侧成峰”!</h3><h3> 李老师让学生用《乡土中国》学过的知识,来比较《白鹿原》白嘉轩对子女们的教训和《红楼梦》贾政对宝玉的教训的异同点。</h3><h3> 李老师认为: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乡土中国》,他用最真实的生活画面阐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读懂《乡土中国》,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红楼梦》的社会性、文化性;读懂《红楼梦》,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费孝通《乡土中国》对中国社会理性客观的剖析。</h3><h3> 本节课播放了多个视频,通过视频与视频的对比,文字与视频的对比等方面,让学生对这部名著慢慢熟悉,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老师的引导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品味得到了提升。</h3> <h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姚春燕老师的《红楼梦》批读课。</h3><h3> 姚老师的《荡起批注涟漪,鉴开阅读方塘》从八个方面展开批读课:</h3><h3> 一、细究回目,梳理故事情节。要求学生仿照题目,自拟题目。按“几件事——语法结构——提取事件——自拟回目”四个步骤进行案例分析加实操演练。</h3><h3> 二、巧用旁批,把握关键内容。借助旁批,深入理解;质疑旁批,修改补充。</h3><h3> 三、关注文化,明了中国传统。关注《红楼梦》中的建筑,民俗、饮食,酒等文化现象。</h3><h3> 四、进行创读,想象读写片段。姚老师介绍了“妙词扩展写”、“穿越设想写”、“心里补白写”三种读写方法。</h3><h3> 五、理顺关系,把握人物形象。绘制关系图,确认人物身份;透过关系网,研究人物形象:亲属关系、主仆关系、对比关系</h3><h3> 六、明晓手法,感悟写作精妙。</h3><h3>例如伏笔这一手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红楼梦》中频频运用: 宝玉与秦钟一见如故;凤姐与秦可卿的关系;惜春接受宫花的戏语;周瑞家的对水月庵老尼姑的态度。</h3><h3> 七、赏析语言、品味文字魅力。</h3><h3> 八、留意诗词,感受艺术风采。</h3><h3> 姚老师注重文体、对话、方法这三个意识,具有“教学推进有适度”、“讲解有宽度”、“思维引导有深度”三个特点。</h3> <h3>重庆市求精中学陆敏老师的《红楼梦》人物专题探究课</h3><h3>秋爽斋花寒似无情,蕉下客雨冷若有声——探春</h3><h3> 陆老师先抛出问题:通过课前对情节的梳理,以及她与凤姐、迎春、惜春的对比,你们觉得探春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你喜欢她吗?用来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然后寻找相关文本内容,根据现象,确定主题:探春是否“儿嫌母丑”,是否不认亲?</h3><h3> 接着聚焦探春代凤姐管家,赵姨娘因家人丧事补偿与之争执的对话、拉扯、认舅、体统等冲突。陆老师指导学生从人物冲突中品味细致描写、从文化环境中探寻现象根源来对四个冲突进行研读,仔细品味冲突中的描写,体会其深意,探究讨论探春是“认亲”还是“不认亲”。 </h3><h3> 最后得出结论:身份处境,性格追求;人物品性,人物关系;复杂心理,地位差别等因素是导致探春与赵姨娘两人矛盾的关键点。</h3><h3> </h3> <h3>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赵渊博老师的《红楼梦》语言专题探究课。</h3><h3> 赵老师针对《红楼梦》第八回的内容,分别从“品人物语言,析表达效果”、“品描写语言,探表达技巧”、“品叙述语言,尝审美滋味”三个方面解读。</h3><h3> 赵老师告诉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和提取归纳来梳理语言,语言的特点可能包括“语言风格”、“语体”、“句式”、“语序”、“音韵”、“用词”、“修辞”等方面。</h3><h3> 在解读中得出了研究结论是:</h3><h3> 1.细读分析:作者如何遣词造句?使用何种语体(书面、口语、方言、文言?)整个语言风格如何?这些语言最终达至何种效果?</h3><h3> 2.对比替换:研究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炼字、研究陌生化趣味化的动词、副词、留白,品味含蓄之美。</h3> <h3>重庆两江巴蜀学校李庆华老师的《红楼梦》诗词专题课。</h3><h3> 李老师先介绍红楼诗词的重要作用:塑造人物、美化细节、推动情节、环境渲染。</h3><h3> 然后研读诗词的意义。从推动情节,丰富细节;揭示主旨,诗语成谶;传情言志,兼抒性灵;塑造人物,点染性情等四个方面展开。</h3><h3> 最后是介绍如何研读红楼诗词。借助任务书,读通诗词;查阅工具书,博引佐证;检索互联网,资料助推。</h3><h3> </h3> <h3> 卡耐基说过“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要想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必须让自己永远走在阅读的路上,带领学生做有效的阅读。课改风潮正盛,正待语文人迎风鼓帆,奋力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