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春天如期而至,相约同学6人去河南游太行风光,看河南的人文景观。老有所乐,说走就走,自由行,随便走,随心所欲,放飞心情。</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自建平站经北京西站转安阳东站,乘公交车到林州市入住,1000多公里,朝发夕至,现在交通太便利了,为国家高铁🚄建设点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开山引水红旗渠</span></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的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青年洞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 </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风景区对面太行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园林式景区, 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这里有红旗渠纪念馆和分水闸景点,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纪念馆以红色为基调,造型似灵动渠水。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我们这代人过去看过红旗渠纪录片,馆内都有所体现。</p> <p class="ql-block"> 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 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由此闸门内一分为三,奔泻而出延伸林州腹地。郭沫若题字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游完上述景点后,我们包车前往8公里外的青年洞景区。景区入口处是一座红色廊桥,宛如一条空中飘动的红丝带,形状优美,又似红色长龙,动感强烈。</p> <p class="ql-block"> 红飘带长廊高50米,长350米,优美壮观。</p> <p class="ql-block"> 从长廊尽头向上攀登几百个台阶来到红旗渠主干流,沿渠边步道向前4公里即可到达青年洞,一路观看宏伟壮观的红旗渠,体验修建困苦,领会红旗人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土法测量,粱同学也去帮帮忙。</p> <p class="ql-block"> 开凿红旗渠艰辛困苦,同学上前助力。</p> <p class="ql-block"> 去青年洞的必经之路,走一趟也很艰苦的。</p> <p class="ql-block"> 为修渠劈断太行山。</p> <p class="ql-block"> 天河风光观测点,太行风光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 团结洞,是非受益的临淇公社民工舍小家顾大家,与受益地区民工一起修渠,承担凿通团结洞的任务,半年时间凿出长26米,高5米,宽6.3米的涵洞,故为团结洞。</p> <p class="ql-block"> 老炮也叫烧炮,因这里的岩石石质非常坚硬,锤子砸下去也只有一个小白点,修渠民工就决定在这里放老炮,先找准炮眼位置,打成了直径为1米多,纵深10米余的老炮眼,再装上炸药1000余公斤进行爆破,就这样半座山应声倒下,加快修渠进度。</p> <p class="ql-block"> 渠边岩石上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东姚公社的农民凿通的创业洞。该洞长63米、高5米、宽6.3米。</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上,是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加快进度。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凿崖修路郭亮村</span></p><p class="ql-block"> 同学6人包车去红旗渠游览完后,继续前往辉县的万仙山景区的郭亮村,进入景区入住水磨村农家院。</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老板热情的驾车带我们前往挂壁公路看夜景,据说国家近年来投资千万布置灯光效果,灯火辉煌,景观震撼!</p> <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现已成为国家4A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p><p class="ql-block"> 令人惊叹的挂壁公路,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车行其中,一边是石壁,一边是悬崖,惊险万分。这就像一条悬崖上的天路,原本是为了让村民能走下山,没想到如今成了世界奇景。</p> <p class="ql-block"> 悬崖边上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美术学者及美术院校学生在此写生。</p> <p class="ql-block"> 悬崖村——郭亮村部分村民建在悬崖上的村庄,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凭借奇特的水景和绝壁峡谷上的挂壁公路而大火。</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为让农民走出大山,甩掉贫穷的帽子,1972年在村支书申明信的带领下全村人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 、钢锉等工具。由6个生产队,每天每个生产队轮流派出两位村民,再加上一个做饭的厨师,共计13位村民组成,奋战5年凿出了挂壁公路。路通了,特别是旅游业的兴起,使郭亮人很快脱贫致富。</p><p class="ql-block"> 郭亮村老村落、街道,店铺林立,人们开始经商做起了买卖。</p> <p class="ql-block"> 村民利用自家三层楼房制高点的优势,开启观光台旅游项目,每人一元,收入可观!</p> <p class="ql-block"> 新的郭亮村与旧的民宅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郭亮人有了挂壁公路后富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举起手来》、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外景。谢晋导演曾三进郭亮,入住百余天。</p> <p class="ql-block"> 古有寓言愚公移山,今有红旗渠、郭亮人,他们为水劈山修渠,为行凿崖修路,体现出了伟大人民的一种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