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伫立在春意盎然的三月里,绿色的律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语文老师漫步于春天的阳光里,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部署,语文组教研活动开始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突出个性,打造高效语文个性课堂!根据教研组的安排和个人申报,这次听课评课活动时间从3月14日开始,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h3> <h3> 大家普遍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教学人员提供了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h3> <h3> 六年级任欢老师首先来开了教研活动的序幕,她将散文《匆匆》讲述的入情入境,抑扬顿挫的声音非常具有带入感,仿佛将学生带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从景物描写带到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之情,学生漫步于教师所带入的情感中,非常的投入。在教授学生朗读的部分,学生也能展示出自己的读书感情,真正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h3> <h3> 樊华老师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使用学生自己制作的“学习雷锋精神”手抄报,进行课前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上课时间掌握能力较强,和学生的互动性好,能正确的带领孩子分析字的结构,并且让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占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能力。</h3> <h3> 杜创老师《花钟》视听结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花”的样子,结合课堂朗读视频,让学生既明确了课文的朗读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了想象联想,从而活跃课堂气氛。<br> 图文并茂。教师善于循循善诱,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同时又让学生进行修辞练笔,一方面使学生欣赏到“花钟”的美好,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写作练笔,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br> 德育教育。教师通过文段教育,由课本到现实,由理想到生活,让学生真切感受花钟的美,体悟科学家探索、求知、观察、思考的生活观念,教育学生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升华情感。</h3> <h3> 桑凤亭老师的《荷花》课堂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美,教学中依据图片、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意境,让学生徜徉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促进积累。让阅读过程凸显个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h3> <h3> 方彩玲老师的《三月桃花水》描写阳春三月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优点:(一)音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进入文本的阅读。(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语言美、情境美、情感美、结构美,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也会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重点分析了文章中句子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能将这类修辞手法灵活的运用到写作中。<br><br></h3> <h3> 董娜老师的《三国演义》片头曲音频导入,让学生们体会情感;课堂中采用问答“你来问,我来答”的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总结,再通过“草船借箭”中借箭视频,结合课文中的借箭片段加深理解,充分感知借箭的画面。</h3> <h3> 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教师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h3> <h3> 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大胆创新,有的勇于突破,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评委、老师全程参与、细心倾听了他们的语文课,通过本次听评课,我们从不同老师身上发现了更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从学会到应用还是需要一个消化过程,希望我们每位语文教研组教师能够认真体会并灵活运用。让我们姜李小学的语文大放光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