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探沂镇立纪庄小学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使队员们在党史学习中汲取革命英雄事迹的精神力量,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跟四(1)中队红领巾小讲解员杨严森一起重温抗战故事,纪念那段不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这首优美的小调,斑驳了那段血染的岁月,却依旧散发着日久弥新的光彩,它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见证了沂蒙人民过去的艰苦岁月,见证了沂蒙儿女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好,我是杨严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沂蒙,重温那段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纪念那段不屈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解放区的军民心连那个心”听到这句歌词,你想到了什么?是的,就是当年沂蒙山区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1947年孟良崮战役期间,32名沂蒙妇女肩扛门板、在冰冷湍急的河流中手挽手搭起“女子火线桥”,让一个团的战士们踩着她们柔弱而刚强的肩膀渡河杀敌;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明德英发现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于是将小战士藏在自己所住的窝棚中。小战士因失血过多晕了过去,眼见小战士嘴唇干裂、奄奄一息,情急之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将自己的乳汁喂进小战士的口中,小战士才渐渐苏醒。这样的事在沂蒙革命老区还有很多很多。沂蒙大地上,几乎家家有红嫂,户户都有“铁心跟党走、一心打鬼子”的厚重家史。她们也许目不识丁,却深明大义,她们时常把“仁义”“厚道”挂在嘴边,不仅是齐鲁历史文化积淀使然,更因为她们从八路军子弟兵和共产党员干部身上感受到了最最鲜活的仁义与厚道,所以她们才愿意把“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上了战场”。</p><p class="ql-block">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沂蒙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