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题记】《观月书屋忆读书》是一篇应时作品。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应时而作,以示纪念。</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书房命名的寓意及书房的特色;一生读书、用书的片段。</b></h1><h1><b> 分为5个小题叙述:书房名为“观月书屋”,</b><b style="color: inherit;">“观月书屋”忆读书,</b><b style="color: inherit;">观月书屋中的文化韵味,</b><b style="color: inherit;">以“读书”为中心辐射购书、用书,</b><b style="color: inherit;">星云大师谈无福读书的10种人。</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读书日”主旨</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观月书屋铭</b></div><div style="color: rgb(237, 35, 8); 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33333">人不在聪,有智则灵。</font></b></div><font color="#333333"><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室不在大,有书则馨。</b></div></b><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斯是书屋,唯吾勤耕。</b></div></b><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佛道儒医武,架上卷卷陈。</b></div></b><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谈论涉玄奥,往来穿古今。</b></div></b><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可以添新著,习旧文。</b></div></b><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昼泛学海之舟,夜攀书山之径。</b></div></b><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胸际存词汇,笔下任吐吞。</b></div></b><b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古人云:善读医愚。</b></div></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月书屋印模</h1> <h1><p></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style="">一、书房名为“</font><font color="#ed2308">观月书屋”</font></b></p><p><br></p><p> <b> 书房,望文生义,就是书的住房,即放书的房间。随着书籍的增多,需要有放书的房间。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笔者有了自己的书房。有“书房”还得起一个书房名。书房名就像起人名一样,要有寓意,有所启示,反映主人的性情与志趣。</b></p><p><b> </b></p><p><b><font color="#ed2308">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的书房名,各有寓意,不同凡响。异彩纷呈,韵味无穷。</font></b></p><p><b> </b></p><p><b> <font color="#ed2308">陋室</font><font color="#167efb">——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下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了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font></b></p><p><b> </b></p><p><b><font color="#ed2308"> 苦斋</font><font color="#39b54a">——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里进行学习和创作。他以苦为乐,发奋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刘基为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一文,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font></b></p><p><b> </b></p><p><b><font color="#ed2308"> 老学庵</font><font color="#b06fbb">——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font></b></p><div><b> </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聊斋</font><font color="#39b54a">——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相传,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font><br></b></div><div><b> </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瓶水斋</font>——清朝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写诗挥洒自如。他把自己的创作成果比作从汪洋大海中汲取出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br> </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绿林书屋</font><font color="#b06fbb">——20年代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的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居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斋取名为“绿林书屋”,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font><br></b></div><p><b> </b></p><p><b><font color="#ed2308"> 北望斋</font>——现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br> </b></p><p><b> <font color="#ed2308">羿楼</font><font color="#167efb">——抗日战争期间,著名诗人柳亚子将他的书斋命名为“羿楼”。羿者为古代神话中的射日英雄。“日”指日本帝国主义,以此表现他的爱国精神。</font><br> </b></p><p><b><font color="#ed2308"> 龙虫并雕斋</font><font color="#39b54a">——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著作甚丰,有浩瀚的专著、有精美的小品,他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所著,雕虫指一般的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故将自己的书斋取名“龙虫并雕斋”。</font><br></b></p><p></p><p><b> <font color="#ed2308"> </font></b></p><p><b> 此外,还有一些文人也有自己的书斋,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叶圣陶的“未厌居”、闻一多的“何妨一下楼”、丰子恺的“缘缘堂”、孙犁的“耕堂”等。</b></p><p><b><font color="#ed2308"> </font></b></p><p><b><font color="#ed2308"> 笔者非文人墨客,名不见经传。但受文人墨客的启发,附庸风雅,把存放几千册书的书房命名为“观月书屋”。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观月。</font></b></p><p><b><font color="#ed2308"> </font></b></p><p><b><font color="#167efb"> 这书屋的名字取“台上观月”之意。勉励自己不要像少年读书那样不知不解,不要像中年读书那样一知半解。</font><font color="#ed2308">观月,也有知其明,守其暗。知其圆,守其缺的意思。</font></b></p></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观月书屋”忆读书</b></h1><h1><br></h1><h1><br></h1><h1><b> 论文化程度我只读完小学,但喜欢看书。小学毕业后,回家干活,劳动之余,手不释卷。</b></h1><h1><br></h1><h1><b> 那时的农村,没有什么书,不知在什么地方得了一本《西游记》,反反复复看,书的右上角已翻卷,封面也掉了。我父母没有读过书,看着我天天看书,很高兴。还教育我们兄弟“不要当睁眼瞎”。我在家是老大,家务活还得干,有时想偷懒,就拿起那本《西游记》看。我知道,只要我看书,父母就不会叫干家务,如扫地啊,喂猪啊什么的。父母喊做事,我说在“看书”,父母就不说什么了。现在想起,对不起父母,不应该以看书为借口,不干活。</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笔者的部分藏书</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 </b><br></h1><p class="ql-block"><br></p> <h1><p></p><p> <b> </b></p> <b>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也看过多遍。还自学珠算,能熟练地拨动算盘珠子,完全胜任当时担任的生产队会计工作。<br><br> 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我在本乡种麦寨小学读书时,当时正逢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过“粮食关”,父母亲常在山上挖蕨根,磨成粉,做成碗口大的小饼,叫蕨粑,给我带到学校当午饭。我宁愿忍饥挨饿,不时把这些蕨粑与同学换连环画(小人书)看,一个饼换一本,公平交易。以后的几十年,在部队,到地方,我成了新华书店的常客,看到好书就买,每年都要订若干份杂志。</b><p><b><font color="#167efb"> 1968年我应征入伍,离开家那天,未带其他物品,只带了几本图书。</font></b></p><p><font color="#167efb"><b> 1970年</b><b>10月,我被任命为政治处宣传股干事,</b><b>分管全团干部理论教育工</b><b>作。</b></font><b><br></b></p><b> </b></h1><h1><b> 那年月,正是文化大革命运动正火的时候,出于“要搞</b><b>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的目的,毛泽东同志要求,</b><b>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号召“ 来一个全</b><b>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b><b>点,更好一点。”还指出“坚持数年,必有好处。”</b></h1><h1><b> </b></h1><h1><b> <font color="#ed2308"> 毛主席的话在当时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一个学</font></b><font color="#ed2308"><b>习马列的热潮在全党、全军兴起,一浪高过一浪。</b><b>组织部队学习马列是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攻读</b><b>马列”已成为干部们的口头禅。要求中高级干部学习的书目</b><b>主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法</b><b>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b><b>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简称六</b></font><b><font color="#ed2308">本书)。</font><br></b><b> </b></h1><h1><b> 分管理论教育工作,最难的是向干部们作辅导。马列</b><b>原著由于表述方式与中国不同,加之时代久远,读了半天,</b><b>好像在云里雾里,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b><b>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 </b><p><b> </b></p><p><b> <font color="#b06fbb">所以学马列要“攻读”,不攻就读</font></b><font color="#b06fbb"><b>不懂。</b><b>因工作需要,迫使我不断读书,勤于思考,养成了钻</b><b>研理论的习惯。当时,总政治部要求读的书,都“攻读”到</b><b>了。如恩格斯《论马克思》、列宁《论马克思和恩格斯》、</b><b>斯大林《论列宁》(简称“三论”)。还有恩格斯的《路德</b><b>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帝国主</b><b>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还有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b><b>《实践论》等五篇哲学著作。</b></font></p><p><b> </b></p><p><b> <font color="#167efb">在学习理论上所要求的“三股劲”,即“挤劲”、“钻</font></b><b><font color="#167efb">劲”、“韧劲”,我都照着做了。</font><br></b><b> </b></p><p><b> <font color="#ed2308"> 读了这么些书,懂得了过去不懂的东西。至今还背得</font></b><font color="#ed2308"><b>《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b><b>灵,在欧洲徘徊”。</b></font></p><p><font color="#ed2308"><b> 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观点都是</b><b>在那个年代知晓的,诸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b><b>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还有唯物辨证法的</b><b>“三大规律、五个范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等。</b></font></p> </h1><h1><b> 一九八四年春季,我首次参加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优良,获得“优学奖”,拿回了一张奖状。经过两年半的攻读,五进考场,终于顺利地通过了中文专业哲学、政治经济学、写作等12门课程的考试。我这个快进入不感之年的军人,拿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大学毕业证书。获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首届毕业生勤学奖。奖品为《中华大字典》上下册(根据1935年本缩影, 3044页)</b></h1> <h1><b> 退休十年来,阅读成了我的生活方式。目前阅读的书主要内容有:党史、军史、国家战略、国学、养生等几个系列。</b></h1><h1><b> </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读书可以解惑,明理。我体会到,读国学经典,诸如《道德经》《易经》《论语》《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几十岁的人,可以从这些书中获得几千年的智慧。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h1><h1><b> 在阅读的过程中,力求达到四重境界:欣然境界(阅读为乐)、愤然境界(如饥似渴)、敬然境界(恭恭敬敬)、陶然境界(书人合一)。力求做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b></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首届毕业生勤学奖奖状</h3>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贵阳日报》2002年8月2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观月书屋中的文化韵味</b></p><b> <br> 2002年笔者搬到新居后,住房条件大大改善,购置了一万多元的书柜,对书房进行了一番“装扮”,营造了一个典雅宁静的读书环境。<br> 《贵阳日报》记者顾芷蘅进行了采访报道,题目是《根雕字画流淌出文化韵味》。全文如下。<br><br> 虽然过了大半辈子的军人生活,大半生戎马生涯;虽然没有进过高等学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熏陶;但并不能阻碍他恋书、爱书、与书为伴的人生信条,更不能阻碍他笔耕不辍,热爱写作的不懈追求。<br> 走进司法厅办公室主任张先义的家,清新、淡雅之风扑面而来,整个家居除了字画几乎没有其他的装饰品。置身其中,才真正理解了一个爱书人的良苦用心:</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b> </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张先生四室一厅的家里面积最大的两间都用来做了书房。一间陈列了张先生的部分藏书及电脑桌和书桌;一间则设置了一个根雕的矮几和几张根艺矮凳,作为读书及休闲品茗的场所,试想一壶香茗唇齿留香,一本好书余韵悠长,这是何等的舒适与惬意。</b></h1><h1><b> </b></h1><h1><b> 用字画装饰居室,是张先生家居装饰的一大特色。他认为,书房是人汲取精神食粮、加强修养的地方,没有必要进行复杂、花哨的装饰。所以,这两间书房没有书画之外的装饰品。</b></h1><h1><b> </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这些书画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悬挂于电脑台右边的一幅书法作品:“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观月”,张先生的书房因此取名为“观月书屋”。</b></h1><h1><b> </b></h1><h1><b> 靠墙而立的三个大书柜是书房的重要部分,柜中的藏书只是张先生几千册藏书的一部分,内容涉及文学、集邮收藏、医学、史书、诗词等,涵盖面之广,藏书之丰富,令人惊叹。</b></h1><h1><b> </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进门右边墙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五位伟人的画像,更令人顿生联想之情。谈到为什么会挂上这些现在一般人都不会挂的画像时,张先生认为,这些革命前辈不仅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同时也是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为人类的奋斗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永远值得人们爱戴和怀念的。</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五幅画像的悬挂,使整个书房显得庄严大气,格调高雅。</b></h1><h1><b> </b></h1><h1><b> 另一间休闲读书室则显得雅致而古色古香,进门对面的窗框上悬挂了一块刻着“通幽达明”的木匾,加上窗下绿意盎然的几盆绿色植物,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一股幽远而古老的气息。</b></h1><h1><b> </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与隔壁书房五幅革命领袖画像遥相呼应的是中国古代佛、道、医、武、儒的代表人物,即观音、老子、神农、达摩、孔子的画像。五幅古色古香的画像,加上根艺的桌椅、雅致的花瓶、以及绿色植物,使整个房间典雅而宁静,让人浮华而躁动的心随之平静了下来。</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月书屋一角</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以“读书”为中心辐射购书、用书</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读书,倒逼购书,解决有书可读的问题。几十年来,不断购书。现在家中的藏书增加到数千册。这些书有四大特点:稀,奇,古,怪。文、史、哲,佛、道、医、武、儒方面的书占95%以上。近年,订阅了《大讲堂》《健身气功》《中华词赋》等杂志。常在淘宝网购书,每年购书款上千元。</b></p><h1><b>读书的目的在于“用书”,“用书”指“写书”、“编书”、“教书”。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多年来,在写作中读书,在读书中写作。1985年,在总后勤部基地指挥部所属部队中率先开展了政治工作研究,颇有成果。多篇论文,被军、师刊物采用刊发。1986年3月,我被总后勤部基地指挥部政治部聘请为政工信息研究联络员。</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94年底转业到地方以来,发表了数十篇工作研究文章,多被省、部刊物采用。几十年来,写新闻等各种文体的文章被军内外报纸、刊物、电台采用200多篇。为所在单位起草工作意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等各类公文、信息稿件达数百万字。</b></h1><h1> </h1><h1><b> 在部队期间,多次参加过军师级举办的理论学习班;退役后,先后在省委党校(多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进修,所写论文,大多被评为优秀论文。</b></h1><h1><b> </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写作的成果中,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奇妙。</b></h1><h1><b> </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读书,催生作品,作品多了,产生了编书的欲望。</b></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1><h1><b> </b><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2008年底、2017年下半年,先后担任了《木白河张氏家谱》《风雨同舟——我们的八连》两书的主编。2019年下半年,还学会了制作《美篇》,至今编著《美篇》50余部。除以上外,还编著《文苑云锦》《旅途拾贝》《潮头博弈》《心路历程》《手稿汇编》等《老牛耕霞录》系列。</b></h1><h1><b> </b></h1><h1><b> "教书”指讲课,在备课中阅读,在阅读中备课。所写讲稿都是读书思考的成果。多年来,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讲了无数次政治理论课,反映好,得益于不断读书的知识积累。</b></h1><h1><br></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星云大师谈无福读书的10种人</b></h1><h1><br></h1><h1><b> </b></h1><h1><br></h1><h1><b> 笔者藏书中有一本《星云大师谈读书》,他谈到要“享受读书之乐”,谈到了无福读书的10种人,振耳发聩,可引以为戒。大师说:</b></h1><h1><br></h1><h1><b> 有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现在的我,不能一天不展卷阅读。看书成为我日常的习惯。</b></h1><h1><b> </b></h1><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语云:“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无如书。”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资治通鉴》能够知古今,《二十四史》道尽天下的兴亡,三藏十二部的《圣典》,叙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日常生活里,一本小书可解除你旅途的寂寞,一部格言可能让你成圣成贤。床头书帮助你入梦,图书馆开拓你生命里的时空。</b></h1><h1><br></h1><h1><br></h1><h1><b>事实上,读书可以说是人世间最不劳而获的事情。试想,古圣文人雅士,或以数年之功,或穷毕生之力,将他们所经验、观察、感觉、思索的事情,以生花妙笔著作成书,而读者只要花费数日的功夫,便可以把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神、经验、智慧,完全地吸收,这不就是不劳而获的快乐吗?</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星云大师谈读书》封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left;"><br></p></h1> <h1><b><font color="#ed2308"> 读书虽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但是这世界上竟然也有无福读书的人。哪些人无福享受读书的乐趣呢?<br><br><br> </font><font color="#167efb"> 一、官高权大或者春风得意的人。<br> 二、富贵的人,因为只耽于吃喝玩乐,哪有闲情读书?<br> 三、美丽的女人、英俊的男人,徒以亮丽的外表吸引人,哪里需要内涵?所以也不必读书。<br> 四、声音很大的人,也不喜欢读书。<br> 五、没有读书同好的朋友。<br> 六、贪吃、恋玩、好穿的人。<br> 七、好狡辩的人,一派歪理、邪理,强词夺理,不喜欢吸收正常的知识。<br> 八、没有钱的人,买不起书籍,不能乘兴读书。<br> 九、为生活忙碌的人,为生活而奔波卖命,哪有闲情逸致读书?<br> 十、天天为了筹钱焦头烂额的人,更没有时间读书。</font><br><br></b></h1><h1><b><font color="#ed2308"> 因此,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地读书,吸收新知识,好比存在银行的款项,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收支势必不能平衡,将会形成严重的亏空状态,等到哪天资本耗尽了,人生也就停摆了。<br><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b06fbb"> 一般人求学的心态,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小学生读书,大都为了应付考试。中学生读书,大都为了通过高考的关卡。大学生读书,只为了不想被教授“当”掉。</font><br><font color="#ed2308"> </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真正为读书而读书的人,实在太少了,不肯读书,无异放弃了世界上最可贵的财富。</font></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创作/2021年4月23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图/网络</p> <h1><br></h1><h1> </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