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学龄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行归纳。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家长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教育重点,同时在划定对孩子的期望值时能够遵从科学,更为理性。本期宣传内容身心状况心理健康篇。</p> 误区点拨 <p class="ql-block"> 常见误区:</p><p class="ql-block"> 现象:“宝贝,只要你把这首唐诗背出来,你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p><p class="ql-block"> “不要乱动,好好听老师上课。”</p><p class="ql-block"> 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家长有时会忽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有时候家长会对孩子大发雷霆:“哭什么,闭上嘴巴!”或唉声叹气:“唉,我拿你真没办法。”</p> 诊断 <p class="ql-block"> 1.重智力开发,轻情绪管理。</p><p class="ql-block"> 2.不注意批评方式。</p><p class="ql-block"> 3.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对5~6岁学龄前儿童做过抽样调查,发现脾气不好的近16%,性格古怪的占5%,有神经质倾向的占28%,有情绪障碍的近2%。和其他心理问题相比,幼儿情绪方面的问题明显占较大的比重。</p><p class="ql-block"> 重智力开发,轻情绪管理,其结果往往是孩子要么学会压抑和掩藏自己的情绪,要么蛮横无理,凭着自己的情绪做任何事情。这样的孩子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往往采取退缩、沮丧的消极态度。</p> 迷津指点 <p class="ql-block"> 在幼儿期,会出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逆反心理,这是家长在如何管理幼儿情绪方面的一次真正较量和模仿学习。如何对待情绪失控的孩子,家长要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即从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反思。</p><p class="ql-block"> 家长应注意,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严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效果更好。正向引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形成正面思考模式,拥有开朗的性格,积极乐观地迎接挑战。</p> 教育建议 <p class="ql-block">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p><p class="ql-block"> 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p><p class="ql-block">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p><p class="ql-block"> 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