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8日~4月2日【苏南苏北六天游】,【瘦西湖】是重中之重的景点,因为它的名气,因为它的美丽,因为它的丰满历史,还有文人墨客的……</p><p class="ql-block">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区,总面积2000亩,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扬州三月瘦西湖,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惊艳了首次到来的我们。这里的春天太美了,这里的颜色太丰富了,这里简直是人间天堂,美得一塌糊涂。</p> <p class="ql-block">两旁的柳树,绿的那么舒服,滋润着疲惫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随意一站,都是鲜花簇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掩映在百花丛中的亭台楼阁,那才是江南美景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木桥与七彩的花儿搭配在一起,简直太喜欢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墙桥上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为了别人的风景,嘻嘻,都挺好。</p> <p class="ql-block">即将隆重登场的绣球花可是满树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红色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深一点,浅一点,浓淡相宜,尽情怒放,争相斗艳,也许这才是江南春天的打开方式,更是吸引古今文人墨客、天下游人的原因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宫粉桃花简直不要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绝不缺席的还有七彩鲁冰花</p> <p class="ql-block">以及红色的郁金香🌷也来报道,勇敢地占据一席之位。</p> <p class="ql-block">徐园,1915年建于清桃花坞旧址,后作为祠祀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亭林,是瘦西湖“一路楼台直到山”的重要景观节点,建有一池、一馆、一榭、一亭。</p> <p class="ql-block">撑一艘小船,观两岸风光,人生一乐也。</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为青条石砌筑,正桥平面呈“工”字形,南北两引桥下各为半拱,桥墩列四翼,各有三拱,正侧共十五个桥洞;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桥的造型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五亭桥五亭临水而建,重檐下方上圆,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身建成拱卷形,中心桥孔最大,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至1991年,五亭桥南北总长57.99米,桥身南北长22.75米桥身东西长18.77米;南引桥长19.09米,上宽6.16米,下宽7.06米;北引桥长16.15米,上下宽6.16米;中亭桥身高5.445米,高10.82米,桥身加中亭高16.245米;角亭桥身高5.035米,角亭高8.943米,桥身加中亭高14.248米;廊桥身高5.305米,廊高5.195米,桥身加廊高10.50米;桥身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跨度为7.13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区区的五六十米桥上却有着繁重的工程,当时技术落后,桥的建设者靠着纯手工组建桥台桥墩,又在桥上建起五亭,经过几百年还大部分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美,感叹古代设计者的能工巧匠,让科技发展的今天也能欣赏建筑之美。</p> <p class="ql-block">【白塔】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除了牛,还是牛。</p><p class="ql-block">白塔高27.5米 ,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与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月观】扬州是“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赏月的地方也多,“月观”就是其中之一。“月观”坐西朝东,前临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凭栏而立,天上水中的两个月亮交相辉映,能体会到这“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人们常说“月色如水”,在这里,月光和湖水相溶,云影和山影相连。这副由郑板桥撰写的 对联恰到好处描绘出了月观这独一无二的迷人月夜。 </p> <p class="ql-block">锦镜阁是根据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所述锦镜阁重建的一座桥和楼阁合为一体的水阁,三开间飞檐重楼,形如品字,跨越一小河(夹河)之上,左右两间横跨两岸,中间空着,可通小船,行人过河时必须从楼梯上第二层楼如过桥一般,然后从另一边下楼梯到对岸。</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哪座桥,至今众说纷纭。</p> <p class="ql-block">【熙春台】“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场面。郁达夫曾评论说: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相传当年扬州盐商曾在这里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被称为”春台祝寿”。熙春台一带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朱栋、白玉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望春楼和“小李将军画本”两座建筑,隔湖与玲珑花界,西楼是“小李将军画本”,东楼才是望春楼。细究,方知“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画家李思训(651~648年)之子李昭道(生卒不详)。父子均为不曾带兵却有着将军封号的画家(不知与如今俗称的“文职将军”是否类似?)他们俩的贡献是开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p><p class="ql-block">所谓“金碧山水画”,就是在山石轮廓处勾以金粉线,因而称之。将此地取名“小李将军画本”,说是其景色与小李将军的山水画画意相近。</p><p class="ql-block">楼西面,郑板桥题匾“小李将军画本”。两侧篆书抱柱联:“万井楼台疑绣画;千家山郭静朝晖。”集唐诗人张九龄和杜甫诗句。</p><p class="ql-block">该建筑有个特色,西侧是两个扇形窗,东侧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可见窗外的不同景色。窗框俨然像画框,框住了窗外的美景——据说,这就是所谓的“框景艺术”。两侧抱柱联:“北榭远峰闲即望;月华星采坐来收”。仍旧是集句,来自唐代诗人薛能和杜荀鹤的。</p><p class="ql-block">二楼悬匾“望春楼”,郑板桥书。两侧楹联:“飞阁凌芳树;双桥落彩虹”,集张九龄、李白诗句。前一句写的是春天,后一句却是秋天的作品,但无明显的季节性,放在一起,是为了描述“此地风光”,倒也贴切。</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p><p class="ql-block">从小金山景区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区。那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亭台树木,使瘦西湖的水面显得开阔而深远,宛如一副大写意的中国山水画。 《望江南百调》里这样描述道:“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既仙寰。”</p><p class="ql-block">穿过徐园,便是小金山。可能有人会问:“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为什么扬州人会这么谦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的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李院长幽默地调侃说:湖瘦是苗条,山小是精巧,也点出了扬州园林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p><p class="ql-block">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 这块奇异的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当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决定在京城开封府建造一座万寿山。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恰好碰上方腊的农民起义而遗落在扬州的。这也是目前扬州最大的一块钟乳石。钟乳石是溶洞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造型十分优美。再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风亭。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制高点,它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有一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称就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所谓“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妙在曲折。”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的门口有一对石狮子,石狮子乃镇宅神兽,所以最常见的造型都是威猛严肃阳刚霸气路线,但是小金山的这一对却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卖萌路线:歪着脑袋,笑口大开,露出一排特别整齐好看的牙齿。不会卖萌的狮子不是好看门狗,忍不住想对这对宋代石狮的主人说声:佩服!</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面积480多亩,长4.3千米。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p><p class="ql-block">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的特点是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p><p class="ql-block">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四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奇趣。瘦西湖的景 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 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p><p class="ql-block">“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p> <p class="ql-block">2021年的春天,我们来到瘦西湖,这是我们一生难忘的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