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临《乙瑛碑》(4)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初学隶书,很多书友是从临习《乙瑛碑》开始的,但有时写了一段时间后总感觉不像,一离开字帖就写不出原碑的味道了。这是因为对《乙瑛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临帖时没有抓住这个碑笔画的基本特征。</p> <p class="ql-block">下面了解一下代表性笔画特征,也许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即:单点左撇、蚕无头雁有尾、撇笔引带、捺笔反弓、方折圆转、左弯夸张、“S”弯竖、横凸竖背、绞丝断连、裙式放射、雁有双出。</p> <p class="ql-block">上述特征中最后一个其实是个病笔,在临帖学习时可以不遵守原碑写法。下面分而述之,希望对初学《乙瑛碑》的朋友有所帮助和启发。</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单点左撇——</p><p class="ql-block">《乙瑛碑》里的“点”,作为独立笔画使用时,一般在字的上部,如宝盖头上边的点。而这样的单点,在该碑里有时是写作向左出尾的“撇点”的。</p><p class="ql-block">这种写法在《礼器碑》中也有,但《乙瑛碑》却写得厚重、圆润。如下图中字例的点都是这种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蚕无头雁有尾——</p><p class="ql-block">成熟时期的汉隶,同西汉以前的古隶最大的区别特征就是出现了波磔笔画,也就是长横笔画的“一波三折”,即,在笔画中要写出“蚕头”和“雁尾”。</p><p class="ql-block">但是,《乙瑛碑》里有些长横笔画的“一波三折”却明显地淡化了蚕头,强化了雁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撇笔引带——</p><p class="ql-block">《乙瑛碑》里很多笔画带有章草的痕迹,笔画末尾有回锋引带现象。很多撇画都带有回锋引带,有的比较明显,能写出小钩来;</p><p class="ql-block">基本笔法:起笔后向左下方斜向行笔,边行边按,至尾部回锋引带,可以在斜上方向右上出尖,也可以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但笔势都是指向下一个笔画的起笔。</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捺笔反弓——</p><p class="ql-block">《乙瑛碑》的撇是代表性笔画,其实它的捺笔更具典型特征,将其总结为“捺笔反弓”。</p><p class="ql-block">正常的隶书捺笔是一个中间向左下凹入的弧笔,就像一张拉开的弓一样。但《乙瑛碑》很多捺笔却是与其相反,起笔后写出的笔画中间部位先向右上凸出,就像反向拉开的弓,所以称为“反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5</p><p class="ql-block">——方折圆转——</p><p class="ql-block">多数汉碑在写“横折”这个笔画时,是分两笔书写的,即:先写横、再写竖。而且往往横和竖断开,不粘连。但《乙瑛碑》里写这个笔画时却采用了楷书的转折笔法,很多是一笔写就,非常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6</p><p class="ql-block">——左弯夸张——</p><p class="ql-block">《乙瑛碑》的左弯笔画,包竖撇、括左弯钩和横折弯钩,都是向左出弯且比较夸张,写出的弯笔要么出锋,要么不出锋。但不出锋时,往往在末尾回带,有时写出一个小钩,呼应下一个笔画;有的将回带笔锋藏于笔画中,使写出的弯笔笔画厚重而粗壮,相对比较夸张。(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