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

睡死了

<p class="ql-block">[地理与气候]</p><p class="ql-block">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海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电与菲律宾、文菜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一 的岛礁及其海城,是我国海域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岛形似个星东北 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喃端的领土)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南省简称“琼”,省府驻地是海日市。</p><p class="ql-block">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 季节明显,台风活动频繁,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日照时数为1750 ~ 2550 小时,年平均气温23C- 26C,全年无冬。全岛降雨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东多西少,中部和东部相对湿润,西南部沿海相对干燥。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雨少,夏秋雨多。</p> <p class="ql-block">海南省[1],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2],省会海口。是中国的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对望,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海南岛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构成。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3][4]截至2019年末,海南省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常住人口944.72万人。[5]</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旅游资源</b></p> <p class="ql-block">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冯白驹领导的琼崖苏区红三团下属的一支武装力量,成立于1931年5月1日。</p><p class="ql-block">该武装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青年妇女,有的来自农民赤卫队,有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该部队旗帜鲜明,作战勇敢,曾在第二次琼崖苏区反围剿中担任掩护任务。其事迹已于建国初期被改编成芭蕾舞剧而被全国群众所熟知。</p><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19日上午8时40分左右,中国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卢业香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p> <p class="ql-block">东寨红树林在海南岛北岸,沿着铺前港到东寨港10多公里长的海滩上,生长着一片茫茫无边际的红树林,它像一道绿色长城一般,出没在海水之中:当潮水上涨时,海滩被海水淹没,树干浸泡在水中,只有茂密的树冠飘浮在海面上;退潮后,泥泞的树干露出海面,盘根错节,好像一片原始森林,因而有“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的美誉。这就是著名的海南岛东寨红树林。</p> <p class="ql-block">兴隆温泉地处海南兴隆华侨旅游区的华侨农场境内。该温泉共有十几个泉眼,水温长年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蒸腾的水气带有淡淡的清香。沐浴其中,对皮肤病、关节炎和神经衰弱症等有治疗作用。 在兴隆和温泉齐名的还有咖啡,该咖啡是归侨从国外引进的小粒种,冲出来的咖啡浓香扑鼻。[1]</p><p class="ql-block">兴隆华侨农场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境内美丽的太阳河畔,即北纬18.4度,东经110.1度,地处丘陵,地势由东向西增高,海拔21―532米。年平均温度为24.5度,极端最高温度为39度,极端最低温度为3.4度。年平均降雨量为2201.4毫米,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这里群山环抱,热作葱茏,环境幽美,景色怡人,一年四季都是春,自然条件优越。[1]</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顶现弥陀,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字。南海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这座南海观音铜像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们的青睐。[1]</p> <p class="ql-block">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在黎语种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角“秀面”和“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族的一种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海南黎族纹身,黎族纹面女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再则,在上古时代,种族之间常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把俘虏妇女作为战利品。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将成年时,务必进行纹身,易于辨识,亦藉免为俘虏。所以,“黎家男女周岁即纹其身”。</p> <p class="ql-block">对文昌鸡的描述,最早见于清代的《岭南杂事诗抄》。书中称“文昌县属有一种鸡牝,而肉若牧肉,味最美,盖割取雄鸡之贤,纳于雌鸡之腹,逐不生卵,亦不司晨,毛羽渐疏,异常肥嫩。以其法于他处试之则不可,故曰文昌鸡”。这种鸡是经过阉割的公鸡,海南俗语叫“鸡阉”。</p><p class="ql-block">据传,文昌鸡的祖先发源于海南岛文昌县的潭牛镇天赐村,村里有几棵大榕树,树籽满落地上,树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从光绪年间开始,一代代的生化作用之下,就逐渐养成了身材娇小,毛色光泽,皮薄肉嫩,骨酥皮脆的优质鸡种。</p><p class="ql-block">现代,文昌鸡以集约化的方式养殖,虽然没有那么多榕树籽可喂,却也是十分讲究。需在山场树林之中放养,给它一个空间,让它自由活动,并采食到充足的野果以及螺、虫、蜢等动物蛋白,一早一晚,还得喂养小量大米,糠和番薯之类的农作物,真正做到了原生态养殖。放养6个月后,鸡已可食。不过,宰杀之前,还需将鸡置于安静避光处笼养,禁止其随便走动,育肥60天左右,这便是文昌鸡的独特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