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先前的嘉兴市区仅在环城河以内,面积不大,但市区河流纵横,基本上每条道路附近都有小河相伴,整个老城区内据说有七十二爿半各式桥梁穿插其中,百姓沿河两岸而居,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景象,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是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p> <p class="ql-block"> 作为商业老街,建国路南北纵向。从中山路至北丽桥,路不长,也不宽。从民国时期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它是嘉兴人心中的商业中心。原先分两段路,分别叫大落北与北大街,后合并改称为建国路,两边各种商店林立。中百一店、正春和、生生(天真)照相馆、杏花村、清真馆、五芳斋粽子店等名店老字号商家相连,马路上人群熙熙攘攘,非常热闹。那个时代,三五好友一起结伴闲逛仿佛建国路是一种风尚,当然也是女人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正春和”布店。照片取之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建国路对老嘉兴来说肯定是记忆犹新的。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与建国路平行有条市河,估计现在很多人不会太清楚,而横跨市河与建国路上有许多座小桥则记得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我依稀记得从北到南有水关桥、望吴桥、众安桥、香花桥、菩萨桥、板桥等桥,最后是西延桥。</p> <p class="ql-block"> 因为八十年代在望吴桥边上的人民银行大院内工作,饭后闲余时间喜欢四处游荡,因此对这一带小河桥梁略有印象。望吴桥所处嘉兴北门,旧时也叫望吴门,叫法应该与春秋时期吴越国有关,有站在城墙头上眺望吴国而得名之意。1928年嘉兴拆城墙,城墙成了环城路,原水城门处建起了座水泥平桥,成了嘉兴最早的环城北路上的通道,因地处望吴门故此桥就顺理成章的冠名望吴桥。</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望吴楼”茶馆店。照片取之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望吴桥傍比较热闹,桥两侧水泥栏杆,桥堍有望吴楼茶室,楼下有老虎灶,附近的居民拎热水瓶,花1分钱打壶水,免去每天烧火的烦恼。楼上则是雅座茶室,天天挤满聊天的人,在那吹牛侃大山。以前没有网络和电视,消息闭塞,茶室犹如新闻中心,在此灵市面、口口相传至嘉兴四面八方。桥的另一侧就是税务所,与我们年龄相仿的谢向农、李鸿林都在那做专管员。大鼻子的谢向农酷似成龙,经常与我交流开摩托车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再往西十多米就是环城路与建国路交叉口了,那可是嘉兴的闹市中心了。四个角分别为第一百货商店、第一副食品商场、纶华布店和烟糖商店。这其中尤以第一百货商店最为著名,楼上为百货公司,楼下商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作为嘉兴的标志性建筑物存在于世人面前。商店内物品大部分都要凭票供应,有几个年轻营业员,如王永平、小赵姑娘、杨勤伟、回民小燕子杨春燕等,小赵的兄长好像是省足球队员,还有个修钟表的漂亮女孩叫胡旭艳,不知是模样好,还是技术水平高,反正那时找她修表的小伙子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第一百货商店大楼。照片取之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1986年前后,一百商店发生了一起大火灾,保险公司理赔了足足有一个月,我们单位还在门口设摊帮助处理损余物资,精明能干的百货公司经理倪嘉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百货大楼背后有个“红旗旅馆”,因生意清淡,开了个录像室,生意倒是非常兴隆,我们没事就去看香港武侠片,小房间内放置小板凳挤满了年轻人,那时看录像属于新潮的玩意儿,是年轻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望吴桥朝南100米左右,有座众安桥,估计年份与望吴桥差不多同时建造的水泥桥。此桥东连人民路,西接建国路。我同学孙跃华先生的家就在东南桥堍下,他现在生意做的相当好,嘉兴高楼大厦中三菱电梯有好多是他经手,属于先富起来的英杰。该桥接近建国路的右侧是调剂商店(有点类似当铺、二手货店),以前我见到柜台内放着很多老古董,诸如劳力仕手表、名人书画、桃花美女青瓷茶具等。可惜那时收藏风还未兴起,生意有点冷清。有个讲上海话的老阿姨营业员,每当我们路过,就要拉着我的同事倪晓荣先生,非要介绍对象给他,绝对有趣又好笑。刚改革开放时,我的培红大表哥租赁了柜台,利用建国路热闹的人气,做些小商品卖买,挖掘到人生经营的第一桶金。桥堍的左侧就是日杂百货店,拆迁前好像变成了水果店,向前隔着就是嘉兴有名的“十间头”门面了。</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铜官塔,也叫孩儿塔。照片取之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p> <p class="ql-block"> 作为连接建国路上的唯一一座平桥就是孩儿桥了,离“十间头”不远。桥的西侧有条天宁寺街,因附近有座孩儿塔而命名。印象中桥东侧有人民银行建国路储蓄所,楼上为单位宿舍,信贷股长黄德宝家就住在那。当时为嘉兴县最大的储蓄所,属于股级单位,我的同事周越光先生做过所长,好像还有潘亮、毛倍倍、张秀娟等。桥堍西北侧为县五金公司大楼,楼下为电器五金门市部商店。曾经是五十年代保险公司所在办公楼。街口就是回民办的餐厅,经营清真食品。门口挂着清真标志及牛羊肉,远远可以闻到牛羊肉的香味。煎饺、冷面和红烧百叶肚味道真的不错,生意绝对兴隆。再向南过去就是生生照相馆,我们是那的常客,单位大户,事故照片都去那冲洗。与该店工作人员宵晓、张勤和吴齐鸣等都很熟悉,这个齐鸣是同事吴敏的小阿叔,可能因戴眼镜,大家叫他“落ma”。</p> <p class="ql-block"> 在椿树弄与建国路交叉口有座香花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河河水污浊不堪,后来逐渐填满。桥边空地搭建了房子,开了间面馆,由于经营得法又灵活,名气越来越大,再加上以前个体工商户少,生意好的不得了。因为地处原河道位置,所以百姓称呼为“桥头堡”,一段时间,去“桥头堡”吃面与霄夜,居然成了时髦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菩萨桥,后改名建设桥。照片取之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删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建国路与勤俭路交叉口有座菩萨桥,与鸳鸯酒楼与五芳斋粽子店不远。鸳鸯酒楼位于路口,以前在此办婚宴的需要预约排队。隔勤俭路对面就是新华书店与第二百货商店。不知爱好读书的人们还记得否,恢复高考那年大家彻夜排队,购买复习丛书的场景?而第二百货商店隔建国路对面杏花村酒酿店,店内的肺头线粉与甜酒酿想必吃过的人至今还回味无穷。</p> <h3> 整个建国南路,除了杏花村与二百商店外,商业氛围相对建国北路就要清淡的多,所以名店也少的多。周边的环境也就记忆不是很深刻,有点模糊,虽然商店不少,但大多没有名气,只记得建国路南尽头的中山路上有座西延桥,有家私人牙科诊所。瓶山这边有爿酱油店和布店等,我的表舅当过营业员。但中段曾经有个“前卫招待所”倒是记忆深刻,因为文革期间,作为造反派的据点,是赫赫有名的嘉兴县民兵指挥部所在地,常有头戴藤帽、手持铁棍的“民指”成员站岗放哨,当时有点神秘感,后期成了嘉兴市电子公司(局)的办公地点,我进去办事才见了真面目。绢纺厂的钱晓清在“民指”开边三轮,他开着摩托车的模样至今未忘。</h3>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五芳斋商店。照片取之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p> <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叶,随着建国路的改造,以及小河的填埋,那些小桥与商家陆续关闭消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建国路失去原有的喧嚣与繁华,再也没有“东方威尼斯”的踪影了。往日不再重来,带给人们很多的无奈与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