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书法——悟化

济铭书法教育中心

<p class="ql-block">  享受饥渴的快乐与受虐情怀,或许是时代差异!如果饥渴是时代造就,那受虐便是艰苦岁月回忆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饥渴不知道从何下手。粮食严重匮乏,所以饥不择食,那些少的、可怜的、“香”的“食物”,只是一种再也无法感受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书法之饥渴,远非食物之饥渴可比,毕竞它是要不了人的生命!但它又更胜于食物之饥渴,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哪能用超越了人的生命去比。这正如臧克家先生的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书法而言,伯英、元常、右军、大令、鲁公、东坡、山谷……他们哪个人都不是天天与你对话,或技法,或诗歌,或人品……他们又鲜活地影响着你!而青海美协主席到兰亭金奖“得主”抄袭所受到的惩罚,是不是该警醒每一位书者的本性,似乎有些人还在甄别临摹古人和现代人的本质差异,孰不知所有的抄袭都是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属于道德操守!抄袭终究会受到惩罚的!这种道德烙印一旦被戴上了是终生难以翻身的!</p><p class="ql-block"> 书法艺术是众多艺术的核心,其难度是其他艺术无法企及的,从入笔的第一个动作起,如果错了,那是永远无法入门的!自五代后,毛笔制作工艺失传严重影响书法的传承,笔法几近失传,苏黄米蔡各有得失,大家都在追寻墨迹以求得笔法的真传,之后更是日渐式微,还原古人笔法同样人云亦云,今天我们在神秘的书法中寻根溯源,从唐人重两头提按而中怯的笔法中重新回归篆籀之法。笔法如同功夫,“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p><p class="ql-block">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历下笔谭》中,针对时人行笔“中怯”的问题,说了这么一段书史的话: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魏晋始至明清诸多书法大家都留下了很多书论,无论再怎么论述都是基于《九势》之说。</p><p class="ql-block"> 蔡邕《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p><p class="ql-block">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p><p class="ql-block">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p><p class="ql-block">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p><p class="ql-block">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p><p class="ql-block">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p><p class="ql-block">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p><p class="ql-block">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p><p class="ql-block">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p><p class="ql-block"> 横鳞,竖勒之规。</p><p class="ql-block">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p> <p class="ql-block">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逐步取代文言文,大众对古文言文的理解开始慢慢生疏,书论更有被误读,以讹传讹。很多书籍上标注的笔法线路图,误导了多少普通受众群体!真正懂书法的只能嗤之以鼻,但对于自学书法的大众而言还在“照猫画虎”,终不得法!所谓“笔笔中锋”,只是相对书体而言,否则又怎么会留下“中锋取骨,侧锋取妍”之说,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侧锋迅速向中锋转换才是关键,这就是书法的核心——调锋!立锋、提笔转锋、蹲锋……这些调锋的手段,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的。</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我在书学的路上不段摸索,线的媚弱成了主要想解决的问题,从古人经典碑帖中逐步寻找答案,从名家笔法讲解,认真体会用笔的真正内涵,甜媚的主要根源在于点画出锋太长而缺少含蓄、行笔没有疾涩而多了油滑、结体临习不准是走向俗的根源……从篆隶中体会慢与稳的厚重,每一种感悟都是在反复纠错中真正明白线质的重要。孙过庭《书谱》: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归根结底,线质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分水岭!永字八法千年流传,对于一般爱好者只能停留在字的表象,没有几十年书学哪能理解万岁枯藤和高峰坠石!《集王圣教序》是解决结字二元矛盾思维关系,打通原理才属于真正的临帖。字要脱俗非易事,尽在得法!黄庭坚: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p> <p class="ql-block">  字俗、画俗、文俗,一切俗都是认识思维初浅的产物,从林散之论书一定有新的体会。“书法要写得不俗就不简单,一般人写到形式美就不简单了。</p><p class="ql-block"> 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p><p class="ql-block"> “俗”,千百万人脱不掉。</p><p class="ql-block"> 不读书,越工越俗。不读书,再写总是个“书匠”。 俗字讲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古人说不俗、仙骨,真是难如登天,可叹。</p><p class="ql-block"> 光学写字,不读书,字写得再好,不过字匠而已,写出来的字缺少书卷气。”</p><p class="ql-block"> 用笔之妙,要通过神奥的“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中体会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真谛,对待书法光有一颗虔诚、敬畏的心还不够,还要有深入思考,广泛研究的心态学习,方能真正进入书法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杨玉君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少儿书法工作分会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级注册教师</p><p class="ql-block">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大同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济铭书法教育中心:大同市迎宾东街116号中铁十七局综合楼六楼济铭工作室(弘雅饭店东凯鸽五部六楼)</p><p class="ql-block">电话:13303524529(微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