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传承百年红色力量,铭刻百年红色使命 ——晓墅小学“红松课堂”党史专题学习之银龄党员述党史(第一期)</p> <p class="ql-block"> 探访姚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晓墅小学退休教师丁荣美</p> <p class="ql-block"> 在天荒坪景村,有一座青藤缠绕的高大院落——姚家大院,这里曾受过抗战烽火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1945年初春,粟裕在指挥反顽自卫战役时,将此大院作为新四军政治部,在大院门前打响了第一枪,从而拉开了第一、二、三次反顽战役的序幕,粉碎了国民党第25集团军近13个师43个团的疯狂进攻,取得了三次反顽战役的辉煌胜利,就此为这座大院增添了红色的印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景村曾叫井村,清咸丰前,村中曾有72井,故名井村,因村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又名景村。</p><p class="ql-block">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姚家大院是浙西山区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涵丰富的山区庄园。来到大院门前,只见整座庄园的围墙皆采用卵石叠筑围护,清幽简朴,入院之后,方觉奇妙无穷,木雕刻、青砖雕刻这些江南司空见惯的贴面装饰,雕琢精致,质地考究,图案为兽、人物、花鸟之类吉祥物,反映了民间传统的审美情趣。而门边黑色的小瓦平房和右侧平房就是战争年代的军人用房。</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来到主楼大厅的新四军三次反顽战役展示厅,上书“粟裕纪念馆”五个大字,跃入眼帘的第一幅照片就是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英武形象。展览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新四军三次反顽战役的全过程,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姚家大院管理员潘金松告诉我们说,1945年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在执行党中央发展东南的方针,向浙西敌后进军过程中,因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复进攻而被迫在安吉(孝丰)地区发起了三次反顽自卫战役。整个战役在粟裕等同志的具体指挥下,以少胜多,三战三捷,共歼顽军1.2万余人。这是新四军战史上一次重要而出色的反顽战役,也是安吉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姚家大院因与这段红色历史结缘而倍增光彩。</p><p class="ql-block"> 潘金松的父亲当年参与了这场战斗,他的主要任务是和村里一群年轻人为新四军运送弹药到各个战斗点。“那时靠脚力,父亲说过最远的一次是挑着一担手榴弹从景村走到富阳战斗区。”可惜前几年老人已离世。</p><p class="ql-block"> 潘金松带记者来到姚家大院隔壁的李阿根家。今年96岁的李阿根老人回忆道,那时他二十出头,也是帮新四军送弹药到各个战斗点的年轻民兵。“每天要走上百里路,绕过敌人,送手榴弹。”他沉浸在回忆里:“记得1945年3月的一天,敌人让我带路,我把敌人带到了黄泥松的新四军包围圈,中了我们的埋伏……”姚家大院展厅展示了那场发生在黄泥松的战斗:第七支队在黄泥松与顽军第156团遭遇,第八连假装败退,诱敌深入,第七、第九连乘机攻占高峰,把顽军压缩在两山之间,顽军向八连阵地展开猛烈反扑,企图夺路而逃,三排排长季少青身负重伤,奋不顾身冲入敌群,拉响了手榴弹┄┄全连战士高喊为排长报仇,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坚持到三纵支援部队赶到。那次战斗歼灭顽军156团部和两个营,也牺牲了很多革命战士。回忆峥嵘岁月,李阿根禁不住老泪纵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这座老宅大院,面对眼前的一景一物,无处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韵味,红色的英雄情怀。</p><p class="ql-block"> 2011年,姚家大院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安吉县晓墅小学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安吉县晓墅小学工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