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雁塔属衡阳一地标式古建筑,被定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宋代诗人范仲淹在《渔家傲》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说的是北来的大雁飞到衡阳就不再往南飞,只等来年才会飞去北方。或许,正因为早年的一些诗文,使衡阳与雁有了奇妙缘份,又称雁城</p><p class="ql-block"> 翻看历史资料,古塔始建于明代,地处雁城以北的三江交汇处(蒸水、耒水汇入湘江)为镇江导航塔,距今有420多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400多年来,来雁塔饱经沧桑。据说,衡阳保卫战时,被一架击中的日军飞机撞断了塔顶宝瓶,塔身也被燃烧的火焰灼得漆黑。塔,见证了历史,也是衡阳人的一种情结。</p> <p class="ql-block"> 如愿以偿,有同窗好友相约,一起去看新修复的来雁塔。</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古塔 ,沿着新砌的石梯,拾级而上,却不想被档在围墙之外。问路人才知道古塔刚刚维修好,尚未对外开放,无奈我们只能隔墙围观了。</p><p class="ql-block"> 塔基是一块块的石块垒就,塔身青砖砌成,整体为楼阁式,呈八角形。每个角翘吊有风铃,塔顶压着大铁瓶 形似葫芦,共七层。</p><p class="ql-block"> 绕着围墙观看,南面的拱门上嵌有清朝兵部尚书彭玉麟手书“来雁塔”横额的汉白玉碑,整座塔彰显古朴。望着眼前的塔,似乎能感觉到岁月的苍茫烟光,世事的迭更变迁,人们的恒久祈祷!</p><p class="ql-block"> 遗憾,只能粗粗游览,望墙感叹,未能登七级浮屠。</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古塔,延伸了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下放农村,乡村紧靠冮边,顺江踏堤往北约20里路便到。那些年趋行于城乡,每到化工厂时总能看到远处一破旧宝塔临江而立,但从未靠近过。因为古塔被附近的工厂及周边房屋挡住了,(据说要翻过水口山二厂的围墙,还要爬山才能走近塔边)这旧塔成了我心中的神秘,常把它想像为古人登高望远之楼台,渔船往返泛舟的引航。</p><p class="ql-block"> 于是,走着走着,古塔也成了我心中城乡交界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末,古塔维修过一次,老弟在博物馆工作,被领导委派负责古塔的维修工程。于是,我得以常听他讲叙维修过程,也得知了古塔的名称由来及经历……为了修复塔顶宝瓶,当年,老弟用船载着一吨多重的铁瓶,釆用最原始的三套钢丝绳穿系滑轮上吊装宝瓶,听得让人揑一把汗!</p><p class="ql-block"> 老弟是有幸的,刚30出头,就负责参与这项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维修工程,需要胆魄。涨经验、涨见识!</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来雁塔再次修复。</p><p class="ql-block"> 历史前进了,市政府也更加重视了。这次将来雁塔与三江风光带和在建的华侨城融为一体,打造成新的历史文化风情展示区。</p><p class="ql-block"> 沿着风光带行走,原来的老衡阳化工厂和水口山二厂以及周边的房屋已夷为平地,曾经严重的空气污染不存在了,正在建设的华侨城初具规模,显得豪华气派,看规划模型,未来新的博物馆也将筹建于此,与古塔隔着马路相呼应。整个公路整洁平坦,纵横交错。沿江风光绿草如茵、树木成行,空气中弥漫着植物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眺望江两岸,只见迴雁逶迤、江水似练、楼宇毗邻,时而有渔舟、机驳船低鸣而过。尽显惬意!</p><p class="ql-block"> 起风了,风声里似乎裸夹着塔铃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