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学科建设研究,探索以“非遗”文化主题为样本的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路径,面向全省推介省基础教育课改项目“沂蒙非遗课程的开发与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成果,2021年4月召开庆祝建党 100 周年全省“非遗”文化主题校本课程展示研讨活动,4月22日在临沂外国语学校举行“沂蒙非遗课程成果展演”。临沂凤凰实验学校的非遗课程“打春鸡”和“拥军秧歌”参加此次展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临沂凤凰实验学校立足地域优势,挖掘教育资源,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打造了浓郁的“地方味”教育,使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全面化、健康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地域优势,将经典与文化齐飞,传承同创新一色。学校将《打春鸡》、《沂蒙拥军秧歌》定为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让非遗文化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走进了校园,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其中,不仅丰富了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让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及更深的了解,从而坚定了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断学习的信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校长亲临展演活动现场指导鼓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戴“迎春鸡”的风俗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带有。小孩戴迎春鸡,其寓意有三点:一、“鸡”音吉",含有吉利之意;二、有迎春之意;立春将至,宝宝又长ー岁,预示小宝宝能象雄鸡一样勤奋,每一天能第个迎接暑光,第一个拥抱朝阳;三、有避邪消灾驱秽气之意。鸡报晓,妖孽跑,黑夜尽,阳光照,瘟疫亡,孩童笑。鸡头挂串豆,有鸡吃豆灭麻疹亡,除疹免灾保健康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打春鸡”课程手工性强,一针一线,匠心独运,雄鸡一唱天下白,少年立志当自强,学生们全神贯注的投入缝制中,带着对祖国和党的祝福,缝制寓意吉祥的打春鸡,感受传承艺术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自娱娱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各地均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秧歌艺人,很多民间艺人对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环境随之发生变化的今天,能够掌握传统秧歌技艺和纯正舞蹈风格的民间艺人已寥若晨星,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进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拥军秧歌是沂蒙人民表达对军人拥护赞美的形式之一,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热情,让沂蒙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展演活动现场,一百多所学校的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们拿出自己日积月累的本领,各显身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缝制、刺绣、剪纸、柳编、陶艺、泥塑、布艺、叶雕、核雕、茶艺、书法、国画,原始造纸,戏曲、秧歌、大鼓……数不胜数,小年纪、大本领,学生们心灵手巧,<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师们用心引导,将沂蒙非遗文化传承发扬,他们</span>认真的样子,真可爱!吸引了不少观看者前来体验非遗手工艺术乐趣!</p> <p class="ql-block"> 新的时代催人奋进,新的成绩有待创新,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临沂凤凰实验学校将继续努力开创非遗传承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