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区实验小学开展“云游红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建党百年”主题红色实践活动

四月芳菲

<p class="ql-block">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栉风沐雨中,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百年峥嵘岁月,在2021年这个不平凡的时间节点上,为感受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双城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云游红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建党百年”主题红色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学校严密计划,对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活动注意事项进行了统一要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赵一曼纪念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赵一曼纪念园位于尚志市长寿乡一曼村,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纪念园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园内有赵一曼塑像、国旗台、主题群雕、纪念碑刻、抗联井、英烈墙、养伤窝棚、石砬子会议遗址、春秋岭战役遗址,以及野生树莓园、野生杜鹃园、荷花池、浆果采摘园等景点。园中主题群雕为标志性景观,由人物雕塑、春秋岭主峰山石和浮雕组成,群雕再现赵一曼与团长王惠桐1935年11月14日在春秋岭主峰与日伪军激战时的情景。纪念碑刻由民族魂、祖国万岁、巾帼英雄等42块石刻组成,丰富了纪念园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人们对赵一曼烈士的无限缅怀。抗联井,是抗联将士当年在春秋岭宿营和打游击战时饮用的水井,设计建造时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还原了当年抗联井辘辘、山石风貌。赵一曼养伤窝棚,按照当年的地形地貌和养伤窝棚的真实情形,进行了重新建设,再现赵一曼当年的养伤情景。</p><p class="ql-block"> 赵一曼纪念园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9月19日正式开园接待游客,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赵一曼简介</b></p> <p class="ql-block">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一个小地主家庭。她8岁入私塾,10岁时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无论呵斥还是责打,她都坚决不肯。她当着众人的面洗脚,这在当时被认为有伤风化。</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p><p class="ql-block"> 在游击区里,赵一曼同群众关系非常密切。她患有肺炎,身体虚弱,化名李一超的她,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瘦李”、“李姐”。1935年11月,她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p><p class="ql-block">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1936年8月1日,敌人把她押到珠河县,在公开处决前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唱着《红旗歌》,沿途许多群众感动得流泪,就义时年仅31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场馆图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一曼纪念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一曼塑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题群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旗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联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捕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英烈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朱德号”机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朱德号”机车诞生于1946年10月。东北解放之初的特殊历史年代,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使命,使这台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机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75年来,“朱德号”机车像一面大旗,在不同的时期,以非凡的表现抒发着哈机人的爱国情怀。抗美援朝,它在枪林弹雨中驰骋;“铁牛运动”,它是一往无前的尖兵;“满超五”运动,它创造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奇迹;抗洪抢险,它在咆哮的洪水前再建奇功。它用“敢挑重担、勇当先锋”的精神,始终走在祖国建设的最前列,成为誉满全路的“开路先锋”。</p><p class="ql-block"> 75年来,“朱德号”机车在多拉快跑、安全正点的同时,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弘扬爱国主义的神圣使命,它的形象早已成为全路乃至全社会爱党、爱国的象征。为了使这一使命得到更好的履行,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于1995年在原哈机职工俱乐部建成了占地300平方米的“朱德号”展室,里面展出了“朱德号”机车诞生以来144张珍贵的照片,珍藏着一代代“朱德号”人用过的锤子、饭盒、驾驶证等实物50余件,陈列着英雄的“朱德号”人荣获的各种奖状、奖章和证书。1997年,哈机“朱德号”展室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德号”机车的影响由路内辐射到全社会。小小的展室,自觉承负起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职能。先后接待国际友人、厂矿职工、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团体6700余人次,成为哈机面向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的大课堂。像一部史书,记载着英雄机车65年来的成长足迹;像一个窗口,释放着百年老段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占地面积610万平方米,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在这里建立了一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部队,这里同德国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并称为世界两大灭绝人寰的杀人魔窟。731部队罪证遗址设立于1936年,其所在地当年是0,飞机不准在上空飞行,火车经过这里时必须在前一站放下窗帘,如果有人误入这块0,等待他的便是生命的断头台,人们把这块神秘的地方叫做“六十里地国境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东北烈士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东北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国建立较早的纪念性博物馆之一,座落于美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乳白色的大楼正面耸立着6根雄伟壮观的立柱,为典型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1928年东北特别行政区始建此楼,1931年竣工,拟作为图书馆使用。1933年7月,该建筑被哈尔滨伪-厅占用,成为日伪当局实施法西斯-的工具。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这里被关押和刑讯。</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解放后,为缅怀和纪念在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人民政府决定改伪-厅旧址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陈列展出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朱瑞、董存瑞、杨子荣等英雄事迹和千余件珍贵的文物、历史资料、照片等。现馆藏文物12000余件,历史照片、烈士档案及资料文献30000余件(包括黑龙江革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98年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使建筑面积达到了5040平方米,展区面积达到214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展览环境。维修结束后,先后推出了《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0成立80周年文物图片展》、《反对-崇尚光明》、《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题词、绘画精品展》等十余个大型专题展览。</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以来,该馆接待观众2000余人次,其中有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百余位老一辈革命家和各界社会知名人士曾来馆参谒并留下了珍贵的题诗、题词。近年来,该馆分别被中宣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及省、市授予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雏鹰行动达标基地”等光荣称号,成为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最好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场馆大门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初入纪念馆,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和《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直观的图片、雕塑、实物及影像资料真实地再现了自九一八事迹以来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的东北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b></p> <p class="ql-block">  东北革命烈士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面对敌人惨绝人寰的迫害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和顽强斗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革命英雄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  那个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年代,是无数英烈前赴后继,用青春和热血铸就起伟大的丰碑。脚下的沃土孕育了不屈的民族,镌刻着难忘的历史,回荡着英雄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他们当中有的和我们一样大,甚至有的比我们还要小,我们或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可是我们知道,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付出,我们才有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胜利的曙光</b></p><p class="ql-block"> 参观过后,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和纯粹生命的感动。在纪念馆里面我真正见识到了东北人民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以及日军在东北的残暴统治。那些逝去的生命,&nbsp;那些无助的哀嚎,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穿越那些历史的伤痕来到我的面前,心痛与辛酸交揉在一起。在这些极度的悲伤里心中突然升腾起&nbsp;一股强烈的民族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一件件珍贵的烈士遗物,一段段详实的史料记载,把我们带到那烽火连天的黑土地,那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为当代的学生,要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学习革命先烈的高尚品德,努力学习,自强不息。&nbsp;</p>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东北烈士纪念馆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这里我们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烈们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卫好祖国的荣誉、民族的尊严,我们要努力上进、奋发图强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革命英雄永垂不朽》英雄事迹的演讲比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联英烈故事我来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游东北烈士纪念馆心中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光芒街40号,隶属于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该“旧址”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是一座俄式木制小房,建筑面积120余平方米,院内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满洲省委秘书处所在地,1988年10月经过修复,做为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室内的卧室、书房、客厅等都是按当年状况进行布置陈列。在纪念馆内主要陈列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及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在沈阳遭到敌人的破坏,1932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从沈阳迁至哈尔滨,由此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的领导中心和党的工作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艰苦的岁月里,中共满洲省委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反帝-,发展壮大东北地区的党组织,为抗日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历时8年多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中共许多著名人士罗登贤、陈潭秋、刘少奇都曾在满洲省委任职。</p><p class="ql-block"> 1933年夏至1934年春,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为掩护在这里安家。满洲省委秘书处就设在这所房子里。当时,省委的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省委领导经常在这里研究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策略、方针,党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如“一二六指示信”等都是从这里向东北各地党组织和抗日部队发出的。</p><p class="ql-block"> 大批党的优秀干部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冯仲云等,也都是从这里输送到东北抗日斗争的第一线,这座住宅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省委的“文件库”。</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作为我省的重要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终以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把学习贯彻-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新时期、新任务对文博工作的新要求紧密联系,以围绕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抗联精神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尽职业道德、守职业纪律、树行业新风为内容,积极发挥纪念馆的阵地优势,利用阵地与巡回展相结合的方式,长期坚持深入到机关、部队、学校、社区等地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推出弘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各类展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东北抗联纪念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东北抗联纪念园位于太阳岛风景区的核心区,占地面积3.6公顷,总投资300余万元。纪念园由国内权威专家设计。如今已成为东北最大的抗日教育和纪念基地。以抗联战士组雕、湖水和绿草为核心景区,表现内容区别于以往庄严肃穆的纪念模式,基调以起伏的地形,参天的大树,蜿蜒的流水,寓示着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战场。在蓝天映照下的主题雕塑、抗联营地、巨石构成了一幅抗联战斗生活的历史画面。</p> <p class="ql-block"> 整个纪念园依堤傍水,60米长的巨型浮雕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60周年;浮雕中14棵苍松象征了东北抗日联军14载抗击日寇的艰苦岁月;草丛中抗联战士和11匹骏马组成的马队,象征东北抗联的11路大军;纪念园的园铭记录了东北</p> <p class="ql-block">  抗联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后,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加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从1939年到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但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意志没有被打垮,抗联部队缩编,开展小型游击战争,保存了一部分精华和骨干力量,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在苏联整训期间不断派小部队深入中国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哈尔滨烈士陵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是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体育街1号。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系全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朱瑞将军灵柩葬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  陵园由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灵堂、烈士墓等建筑组成。由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了“哈尔滨烈士陵园”园名。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哈尔滨烈士陵园位列其中。 展厅展馆 有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杰出炮兵创始人、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将军。东日联军第一路军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另外,这里还安葬着东北抗日联。</p> <p class="ql-block"> 军第十军军长汪亚臣将军的遗首,这也是全国仅存的一颗烈士遗首,还有当代军人的楷模苏宁等烈士。</p><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共展出了24位烈士的英雄事迹。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松江军区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卢冬生、战斗英雄王凤江等17位烈士的陵墓,还有一座21位烈士合葬墓。在朱瑞将军墓的后侧,建有烈士事迹陈列馆和烈士灵堂,陈列面积300平方米。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青松翠绿。灵堂里安放着141位烈士的骨灰盒,陈列着黑龙江省22814位烈士的英名录和著名烈士的英勇事迹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  朱瑞将军墓的后侧,建有烈士事迹陈列馆和烈士灵堂,陈列面积300 平方米。陈列馆展出了朱瑞将军和其他著名烈士生平事迹的珍贵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和实物。烈士灵堂陈列着哈尔滨市1628名烈士名录,安放着152位烈士的骨灰盒。 碑林 走进哈尔滨烈士陵园,首先看到的是100延长米的革命烈士诗抄碑林。这些碑上有革命先烈铭志的诗句,有英勇就义前的激昂壮语,有他们随口说出却感天动地的言辞,也有活着的战友怀念他们的心声,更有后人的无限敬仰与缅怀。每一块碑的字体不尽相同,每一块碑的年代有远有近,可是我们知道碑林上空回荡的浩然正气会长存于亿万中国人的心中。&nbsp;</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烈士陵园共收存和安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206位。其中有我军在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杰出的炮兵创始人、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朱瑞将军,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将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另外还安葬着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亚臣两位将军的遗首,这也是全国仅存的一颗烈士遗首,被江泽民总书记誉为“献身国防的模范干部”苏宁,公安战线国家一级英模宋兆东,年仅12岁舍己救人的好少年孙洪海等烈士也安息在这里。 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哈尔滨烈士陵园的东侧有一座庄严的建筑,这就是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共展出了24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陈列展品130余件,通过感人的事迹、珍贵的文物、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讲解吸引了大批群众慕名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举办参谒祭扫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伪满洲国监察厅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位于哈尔滨南岗区一曼街241号的伪满州国哈尔滨警察厅旧,是一栋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6根高大的科林斯柱托起富有装饰特色的山花,使整栋建筑显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东北烈士纪念馆这栋大楼始建于1928年,1931年落成,是由当年侨居哈尔滨的著俄国设计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的。这栋楼最早是根据张学良将军的倡议建造的东省特别区区立图书馆。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哈尔滨。此时,这个传播人类文明的大书斋还未来得及利用,就被伪哈尔滨市政筹备所占用。1933年3月,伪哈尔滨警察厅成立后就搬到这里来办公。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了维持伪满统治、残酷迫害爱国志士的魔窟。史料记载,伪满洲国成立之初,颁布了《国务院各部官制》,在民政部下设警务司(系伪满洲国最高警察机关)。在各省、特别市下设立警察厅。哈尔滨警察厅于1933年3月3日正式成立,第一任厅长由原东省特别区警察管理处处长金荣桂充任,副厅长由日本人担任。实际上,警察厅管理权完全被控制在日本人之手,金荣桂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哈尔滨警察厅内设警务、特务、外事、刑事、保安、司法、卫生、收捐等科。警务科的职责主要担任哈尔滨伪政权重要官员的安全警卫。像皇帝的阅兵仪式、皇帝出巡、外国使臣来访等重大活动,都要由专职警务人员警卫。1941年6月2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在哈尔滨视察江上军时,全城戒严,司令部周围200米以内被警察、宪兵把守,沿途按三线配备,每20米就有6个警察实行交错警卫,第二、三线设置了许多流动哨和便衣。事先还对“不稳定分子”进行清查监控。对人员流动量比较大的旅馆、饭店、烟馆、妓院予以清理。对乞丐、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容。对沿途住户进行户口调查。对“危险分子”进行内侦调查,掌控其动向。对新闻部门进行临时管制,并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政治性活动。加强电话监听、邮递物的检查和预防传染病等。特务警察是伪满洲国警察系列中的一个重要警种,主要担负社情民意的调查,广播、电影、报纸、杂志的审查,邮递物的检查,对外国侨民的管理。据敌伪档案资料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内常设特务据点13处,秘密联络点36处,伪哈尔滨警察厅南岗警察署特务主任就掌管密探40多人。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只有德国、意大利、日本承认伪满洲国政权并与其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保留了在哈尔滨的领事馆。其他16个原本在哈尔滨设有领事机构的国家虽没有承认伪满洲国政权,但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以保护本国侨民为由,也没有撤走在哈尔滨的领事机构,哈尔滨也就成为远东地区间谍活动最猖狂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警察厅特别成立了外事科,主要监控各国侨民的动态。同时,特务警察还是镇压和破坏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抗日联军的罪魁祸手。除此之外,伪满洲国的刑事、治安、卫生等多个警种在日伪统治时期横行霸道,无故殴打和勒索百姓,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设在伪哈尔滨警察厅内的审讯室,发明并使用金刑、木刑、水刑、火刑和土刑等5种酷刑逼供,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日本侵略者就是期望用这种高压政策和惨无人道的肉刑,来摧垮抗日军民的意志,获取口供,达到其消灭反满抗日力量的罪恶目的。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这个饱尝铁蹄践踏的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为了怀念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建纪念碑和纪念堂。时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的罗荣桓建议修建东北地区烈士纪念馆,并成立“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事业筹备委员会”。历经两年多的紧张筹备,1948年10月10日,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哈尔滨乃至全国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场馆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尚志市烈士陵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简介</b></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尚志市原名珠河县,1946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而改为尚志县,1988年撤县建市。</p><p class="ql-block"> 尚志市是抗联三军的发详地和抗日游击根据地。赵尚志率抗联三军与日寇浴血奋战,足迹踏遍龙江大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赵一曼是三军二团政委。赵尚志、赵一曼相继被敌人杀害。</p><p class="ql-block"> 为缅怀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尚志市于1965年经-总理批准,建尚志市烈士陵园,1986年建成,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尚志市烈士陵园位于尚志市北环路178号,占地32000平方米。陵园内有“珠河反日游击队纪念碑”、烈士纪念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烈士后代题词纪念碑100多座。陵园内建有“尚志抗日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陈列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事迹。并有赵尚志率游击队木炮打宾州的半景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尚志市烈士陵园是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8月,又被批准为全国“红色旅游”建设定点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伍连德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伍连德博士(1879-1960)是中国近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伍连德是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的中国人,1907年受聘回国任职,1910年东北鼠疫大流行时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防疫总医官,他不畏艰险,采取多种科学的防治办法,仅用4个月时间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使人类又一次免遭疫病浩劫,被世人誉为"鼠疫斗士"。1911年4月在奉天万国鼠研究会上,与会中外专家达成共识,建议中国政府在东在省设立永久性防疫机构,以防瘟疫卷土重来。1911年7、8月间,伍连德获清政府同意,于哈尔滨红军街(原海关大楼)筹建东三省防疫处。1912年夏滨江医院建成(即现在的道外区保障街140号),东三省防疫处遂迁入医院,形成医院与行政"二位一体"的防疫机构,其功能是医院平时应诊,疫时防疫,监测东三省各地疫情守护民众健康,伍连德任防疫处总办兼总医官,同时兼任滨江医院院长。1926年9月在哈尔滨滨江医院院址创办了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即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开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办医学教育之先河。同年,伍连德博士的长女伍玉玲在这里出生。"九·一八"事变后,防疫处被迫解散。此后,原址建筑变迁尚未得到查证。新中国成立后,东三省防疫处旧址建筑曾先后做过民居、学校、幼儿园、仓库,直至1996年,伍玉玲来上海参加"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暨伍连德博士国际学术研讨会",其后她来到哈尔滨看一看她的出生地,省政协副主席、哈医大一院心血管教授傅世英教授代表省政府接待伍玉玲,伍玉玲将自己编著的《回忆伍连德博士--鼠疫斗士》大型画册送给傅世英教授,这使没有见过伍连德,对其了解甚少的傅老师被伍连德的杰出贡献和伟大精神所感动,并在耄耋之年走上发起和筹建伍连德纪念馆之路。</p><p class="ql-block"> 1998年春,以鼠疫专家、医史专家及哈渝京三地其他方面专家共32人联名向哈尔滨市政府提出建立伍连德纪念馆的建议,该建议还获得1998年哈尔滨市特别奖和奖金。从1998年3月15日至1999年11月20日傅世英教授与北京的张本教授(中华医学杂志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为伍连德纪念馆筹建事宜往来书信数十封。在哈尔滨市政府的重视下,1998年12月哈尔滨市政府以文件形式批准滨江医院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199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哈医大派遣傅世英教授亲赴新加坡会见伍玉玲女士,征询建立伍连德纪念馆意见,并决定由哈医大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建,成立理事会,哈医大校长杨宝峰亲任理事,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周晋任副理事,傅世英教授任名誉理事长,并办理了纪念馆建立许可,注册资金1000万元。2002年至2006年间,纪念馆筹建办在哈尔滨市各级部门的支持下,进行现场调查、办理房产归属、安置居民和单位动迁、编制预算、工程招标等一系列筹备工作。2006年9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80周年校庆时举行了纪念馆奠基典礼。2007年初第一期工程完工,启动向社会和伍连德博士的后人征集文物、复原布展程序。2008年9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82周年校庆之际举行了隆重的伍连德纪念馆开馆仪式。使世人有了一个纪念伍连德、学习伍连德、颂扬伍连德的好去处。2008年10月伍连德纪念馆被哈尔滨市委宣传部授予"哈尔滨市首届十佳人民建议成果先进单位;2009年分别被评为市民携手逛新城旅游景点和市民喜爱的文博展馆,同年,被哈尔滨市授予园林绿化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基本陈列纪念馆共有五个展厅,二个场景复原。五个展厅的陈列采用专题形式,分为四大部分,即:"出生南洋献身医学"、"扑灭鼠疫功绩卓著"、"建树颇多遗产丰厚"和"世人景仰伟业永存"。四大专题突出体现了伍连德博士在中国度过的他人生中最辉煌的30年历程。两个复原场景:一个是伍连德博士办公室,一个是伍连德博士实验室。此外,纪念馆又采用新的展示方法,如:多媒体展示、灯箱地图、室外图片展览等。所有展厅的图片、照片和文字说明均为开放式展示。纪念馆展出藏品为104件,其中珍贵展品25件,主要是:①伍连德所获得的勋章、纪念章5枚,②伍连德经典著作《鼠疫概论》1册,③寿幛8幅。</p><p class="ql-block"> 临时展览2010年12月在哈尔滨市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举办"纪念伍连德来哈抗击100周年"大型图片展,为期10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场馆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班会活动</b></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往的革命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学生们云游之后心潮澎湃,把难忘的红色征程倾注笔端,写下了一篇篇观后感,描绘了一幅幅手抄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观后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手抄报</b></p> <p class="ql-block">  100年的风雨兼程铸就100年的光辉历程,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我们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党在号召,时代在召唤,让我们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进新时代!</p>

烈士

哈尔滨

东北

赵一曼

抗日

抗联

纪念馆

场馆

爱国主义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