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佳作│《我的五一班》(散文)

预远

<p class="ql-block"> ❀ &nbsp;<b>我的五一班</b> &nbsp;❀</p><p class="ql-block"> ● &nbsp;&nbsp;包广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前段时间因某种机缘,让三十多年前小学时的部分同学聚在了一起,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昏昏沉沉的我建议某老同学建一个群,便于同学间的联系,但因酒后心急,在女同学的指导下,自己迫不及待的先建起了《89届五一班》微信群。</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群建起后,同学们都各自尽力把相互联系的老同学拉到了群里,场面自然是一番热闹,作为初当群主的我深感“责任”重大,不时在群里留言、凑热闹及“凑火”,美女赵同学见后说“你怎么话这么多,以前没有这么多话嘛,你应该去写一本回忆录。”</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我答复“他们说当一个人沉湎于往事中时,说明他已老了,你不是存心在坑人?”嘴上是这么回答的,不承认也不愿意去承认自己正在老去,但心里想想,种种迹象表明自己确实是老了,所以,我接受她说的事实,把这些日子的聊天记录作了整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记得小学时,校方与教育科研部门搞一次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调查,科研部门发了一些调查的测试题让大家填写,其中一题是“上课时,你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窗外吗?”刚在思考要填“是”与“否”,罗宗华老师走到了我课桌旁,“包广俊,你和刘xx这题要填‘是’,你人么在课堂,思想一天呢想着外面,爱开小差。”本来碍于面子想填“否”的,没法,给罗老师定性了,只有乖乖选“是”。</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四年级时,新华书店在邮电局那边处理库存的小画书,当时去看小画书的小学生很多,人山人海,高年级的小学生间流行“顺手牵羊”,我和班上的一个同学也“牵”了几本回来,不承想,这事被另的一个爱“告嘴”的同学给揭发了,告到了罗宗华老师那里。这下可好,罗老师把我和那个顺手牵羊的同学叫到体育老师办公室(油毛毡房)前的球场上罚站。</p><p class="ql-block">&nbsp; &nbsp;&nbsp; &nbsp;事后,还专门写了个条子叫我俩去还书,书还了后要售书员在条子上给我们签字带回检查。</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小学时还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班主任罗宗华老师在班上搞了一次“社会调查”。</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顿顿都有肉吃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之间一个都没举手。</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接着又问,“每天吃一次肉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中有两个举手了,一个是家里开食馆的李xx,一个是家里开印刷厂的马xx。</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罗老师又接着发问了,“两天吃一次肉的同学请举手”,同学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举手。</p><p class="ql-block">&nbsp; &nbsp;&nbsp;“三天吃一次肉的同学请举手”,这下,大部分人都举手了,少部分人见大部分人都举起了手,也不好意思不举手了。而我,就属于少部分人中的一人,碍于面子跟着举起了手 ,可承想那时家里有事,也许五六天,甚至于一个星期才吃得上一次肉。</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全校班主任老师中,数罗宗华老师最有超前意识、最潮思想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罗老师虽是语文老师,但每出新的、好的歌,罗老师总是有心的用一个笔记本把它抄下来备着。每周,罗老师必教我们一首歌。</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近周末,罗老师抬着手抄歌本,用粉笔把歌谱、歌词抄写在黑板上,同时也让我们记下来,然后罗老师用竹竿做成的教鞭指划着黑板,打着拍子,一句一句的教我们把旋律及歌词唱熟,最后再用手风琴伴奏。</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所教之歌在当时是蛮流行的,有抒情的,有壮志的;有欢快的,有舒缓的;有有大陆的,有台湾的。这些歌曲进一步拓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p><p class="ql-block">&nbsp; 《小小橄榄》、《血染的风采》、《少年壮志不言愁》、《信天游》等等歌曲,至今犹余音绕梁。</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手抄歌本早已不知所踪,但这些美好的旋律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当年班主任罗老师带领大家到东门山捡茶果,勤工俭学积攒班费。到毕业时,班费发挥出了最大作用,换来了当时还算奢侈的“大白兔”奶糖做为毕业座谈会上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毕业座谈会上,罗老师专门写了一封离别信,很煽情,以至于打湿了大家的眼睛,甚至有的女同学还哭得“七零八落”的。但我和一个叫刘迪的,事先就约好“不为所动” ,由此看出当时就调皮、叛逆、不听话啊... ...</p><p class="ql-block"> 那个叫刘迪的同学因父母工作调动,小学毕业后就随父母去了思茅,其间,通过一次信,信里夹了一张假期里他到石林玩且戴着墨镜的照片,最后就杳无音信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刘迪,同学缘是这样的,当时正赶上全国小学教育划分为五年制教育与六年制教育,我与刘迪分在了五年制班,一起从三(二)班升并到四(一)班,当时小孩,不懂事,排斥少数民族,他是汉族,我是汉族,都以自己是大汉民族自诩。</p><p class="ql-block"> 他家兄弟俩,他跟妈姓,哥跟爹姓,他爹曾在普中教过书,后在教育局当局长,然后就调往思茅二中(今普洱市一中)任校长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姓名包广俊的篆字写法,当时是他找到他爹的书替我查的,也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世界上还有一种叫篆字的字体。</p><p class="ql-block"> 还回想起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小学时学校组织看过两部悲剧影片,一部是《婉丽》,不是国内的,大概是泰国影片,情节很悲惨,算是人生中的第一部悲情大片了,比第二部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部是《妈妈再爱我一次》,放映这部影片时,我们已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了,也就是已经并班后的(一)班了。当时分场次看,我们属于第二、三场次看的那批,听已看过影片的那些人说这部影片很悲,催人泪下,要准备手帕。刘迪就与我约好,在坚持从头到尾看完这部电影的前提下,不掉一滴眼泪,并与我打赌看谁赢。借着电影忽明忽暗的光线看过去,随着剧情的发展,有的同学的眼睛开始红润,随之眼泪禁不住直流,当剧情进入高潮时,大礼堂里已是一片“唏哩哗啦”的,刘迪用肘部碰碰我,说看看那些人再看看他,他也是很“投入”的看的人,但为了自己的一句誓言,他坚守住了,他的“毅力”和定力确实比我强,他赢了... ...这些事情更加印证了自己不听话、调皮、叛逆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老师当中,当时不喜欢的要数吴家强老师了,曾被他叫到爬竿旁边的小瓦房家中“辱骂”。</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调皮无聊,背后悄悄的叫吴家强老师“吴头虫”,被他知道了,不管是叫过的,还是没有叫过的,统统被他叫到家里“教训”了一顿,上课的“铛铛”敲响了,刘兰仙老师的数学课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同学还未进教室,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p><p class="ql-block"> 说起吴家强,让我又回想起了一件事。 </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一个皮肤白皙、五官姣好、长发飘逸的女孩邀请一两个朋友去她家玩,去观赏她家里所养的热带鱼和更换鱼水,朋友也顺便叫上了我。当时是晚上,随着他们东拉西扯的不知不觉的到了县小,当时因毕业后就再也没跨入过县小的这道大门,虽是夜晚,但还是看得清树木及瓦房,可能是触景生情的缘故,我指着爬竿旁的小瓦房说“这是吴头虫家嘛”, 当时房屋已不住人了,废弃在那里,“我读书时最恨吴头虫了!”</p><p class="ql-block"> “什么?你说什么?哪个?”长发飘逸女孩从人声中高八度的问到。</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吴家强家,我最恨吴头虫了。”我重复到。“你竟然敢噪我家爹!”那女孩大声说到。</p><p class="ql-block"> 我这刻才意识到,这女孩竟是吴家强的女儿,我一脸尴尬样,幸好是晚上,看不到我的样子,我连忙解释:“自己读书时调皮,爱惹吴老师,被吴老师教训过。”不承想吴家强的女儿竟出落得如此婷婷玉立,印象中他的两个女儿还是抬着大钵头到校门口她妈摆的那摊点上去抬凉粉的两个小女孩 ,可怎么突然就这么大了... ...我连忙说不去了,她蛮横霸道的说道:“一定要去,要去向我爹承认错误。”没法,既然是自己说错话在前,只有硬着头皮去了。她家搬到了新楼房,一进门,她大声冲屋里喊:“爸爸,你来看瞧这个是哪个,你教过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吴家强在屋子里,出到客厅看到了我,声音低沉的答到:“包广俊啦嘛,咋个认不得?”从那刻起我与吴家强间的“矛盾”才冰释前嫌。</p><p class="ql-block"> 说到吴家强,再追忆到更久以前上一年级时,当时读一(二)班,体育课遇到下雨,吴家强就在教室里给大家讲故事,当时《西游记》还没被搬上银幕,吴家强算是第一个给我讲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琼瑶作品才开始盛行,班上有一个女生偷偷的把琼瑶的《聚散两依依》带到了教室里,后竟被老师发现了。</p><p class="ql-block"> 曾轰动全校的《哑剧》就出自五一班,由罗宗华老师编写剧本,蒋琼燕同学担任角色演员,蒋琼燕把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小学就演话剧,这在当时尚属首创了。 </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做阑尾手术期间,五一班班长郑刚,同时也是全校少先队大队长的他,主动担起责任,手握教鞭,维持自习课课堂纪律... ...</p><p class="ql-block"> 五一班什么样的同学都有,性格迵异,具有多样性。好学的,调皮的;活跃的,文静的;爱好文艺的,喜欢体育的;不听话的学生有,但成绩好的同学多了去了,毕业考时,全县第一名出自五(一)班,266分,这个第一名是罗恒英,写得一手好字,经常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字贴经常被罗老师拿来给大家作范本。</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就与罗老师相互间加了微信号,在建了群后,我也第一时间把他微信号拉到了群里。</p><p class="ql-block"> 聊天中提到的三十多年前发生的好些往事,只有与事件当事人发生交集的,当事人依稀记得往事,但有一个人对这些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就是罗宗华老师。</p><p class="ql-block"> 罗宗华老师当时才从师范毕业分配到县直属小学任教,人生中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所带的班就是我们班了。教语文,罗老师在全校的班主任中是最年轻、最有激情及最富创新力的老师,高大、英俊、儒雅这是给大家最深的印象,他讲课很生动,极富感染力,课堂上对学生很严厉,课后又是大家的朋友、兄长,遇事能经常与同学们沟通、交流,能交换和采纳意见、建议,在班主任中很有一套自己的治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大概四年级前后,罗老师的儿子出生的消息在同学中传开了,全班同学都约着在下课的间歇跑去看望、祝福罗老师,罗老师家住在一栋两层的砖木结构的教师宿舍一楼的北面的尽头,天井狭小,以至于看望的队伍从门口就排到了教师宿舍的南面。</p><p class="ql-block"> 学校里,印象最深的植物要数教学楼前那棵古木参天的大白蜡树了,提起这白蜡树,我的记忆总会莫名的与少先队联系在一起,每当白蜡花开的时节,忽如一夜春风来,整个枝头层层叠叠都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微风吹过,阵阵花香拂面而来,白蜡花撒落一地。白蜡花开的季节也是一年级同学加入少先队的时节,因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并不是很优秀,所以第一批少先队员的名单中没有我的名字,还好,不久后又发展了一批,这下名单中终于有了我的名字(全班同学全面发展为少先队员),在宣誓、授予、佩戴红领巾仪式上,我仿佛又闻到了从教室外传来的阵阵花香... ...</p><p class="ql-block"> 红领巾真不愧是儿时的荣耀啊!</p><p class="ql-block"> 以前慢、特病证检审时间是每年的年底十二月份,机构整合后,今年的检审时间改为每年的一、二月份。</p><p class="ql-block"> 医保局的办公地点是租的,听说租了近十年,机构整合后我也过来一年了,单位位置很隐蔽,也很小,里面人头攒动,挤满了来检审的人群。</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的,现在住昆明吧?”。</p><p class="ql-block"> “你是刘老师嘛!现在身体可好!”</p><p class="ql-block"> 几个以前相互相识的人相互间打着招呼、问候着。</p><p class="ql-block"> 从人民医院到卫生局,从卫生局到医保局,二十多年间,我共换了三个单位了。由于来办理业务的人多加之手头的事也有一些,又因来办事的相互间认识的人又都是这么寒暄着,所以没太多在意,直到这个被来检审的人称为刘老师的人走后,人群中一个人感叹道:“以前我们的刘兰仙老师啊,我们都六十多了,她还那么显年轻... ...”。这才让我意识到刘兰仙老师来过,我问清情况后,连忙追着出去,可已来不急了,连一个背影都没见到。</p><p class="ql-block"> 刘兰仙老师是除班主任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p> <p class="ql-block">  刘兰仙老师特别“瞃”。瞃[wò]是我们宁洱当地人的说法,严厉的意思。她对学生极其严厉,数学课上,学生如果不专心听讲、讲小话,或玩什么小东西,那就着了。记得一个同学上课时不专心听讲,手上动来动去的玩着一支铅笔,影响身边的同学学习,被刘老师发现后,刘老师从讲台上下来,当场就把他的铅笔给折断丢了。刘老师对一些不良恶习极看不惯,对学生也不见外就像自己的孩子,有时恨铁不成钢时,“山大无柴,人大无用”“穷人养娇子”......这样的话都曾被撂下过。这是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其一原因。</p><p class="ql-block"> 其二是刘老师精神面貌很好。站有站像,坐有坐样,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的也很有气质,可能跟她早年从事体操运动有关系。听说她从小就练体操,在一次比赛中摔伤了脊椎后就退出了省体操队,不然以她的那股较劲儿,国家队里一定会有她的名字。刘老师即使在生病时也表现得很坚韧,病中上课也不让学生看到她的一丝倦容。刘老师有哮喘,八十年代宁洱的电力供应不是很正常,经常停电,冬天天亮得迟,遇早自习停电就需点蜡烛,四年级时早自习后第一节课就是刘老师的数学课,班主任罗老师特别的咛嘱大家,下早自习后蜡烛一定要拿到教室外去吹灭,以免蜡烛熄灭后的烟尘味诱发刘老师的哮喘病,因哮喘又好发于冬季。其实冬季时,刘老师都是带病坚持上课的,从她的喘息中就可以听得出,只是她不说。</p><p class="ql-block"> 印象深的其三原因是穿着讲究、入时。一看面料都是很考究的那种,冬季,外面还要配上一件风衣,鞋子也要配上高跟皮鞋。记得一次上课时,一个同学手里在玩弄乒乓球,被她发现后拿到讲台上,当场踩碎,差不多她的高跟鞋的跟都要踩断了,由此也看出她的严厉即便在穿着时髦的高跟鞋时也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这些记忆中的片段显得琐碎、凌乱,贵在所经历事件的真实性,承载着一代人儿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五一班师生之间感情很深厚的原因,除了师长爱护学生、学生尊重师长的尊师重教传统因素之外,最为可贵的是严肃与宽松、严厉与自由、严格与平等的一种理念始终贯穿于其中,从不束缚学生性格特长的发展。从中,也砺炼出五一班“开明、独立、创新、进取”的一种精神。所以五一班同学即便性格迵异,但大家都是同心的;不管学习好的,还是调皮的,都有一颗感恩的心。</p><p class="ql-block"> 转眼就到了金秋时节,在这金秋收获之季,也迎来了五一班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日,在这里,用一首诗来表达此刻心情:</p><p class="ql-block"> 《题三十周年同学聚会》</p><p class="ql-block"> 弹指卅年一瞬间,悲欢几许总相牵。</p><p class="ql-block"> 金秋聚首拾昔事,最忆风华正少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包广俊,男,汉族,1976年11月生,云南宁洱人,大学文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普洱府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宁洱县诗书画协会理事。向往理想化的生活, 品鉴诗词、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是平时个人生活中的一大爱好。</p> <p class="ql-block">匆/匆/那/年/我/们/不/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宁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nbsp;&nbsp; 监制</p><p class="ql-block">微 信 号:nepewy</p><p class="ql-block">投稿邮箱:nepewy@126.co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洱文苑】主创团队 </p><p class="ql-block"> 主 编:白仲才</p><p class="ql-block">副主编:罗&nbsp; 存&nbsp; &nbsp; 张 奎&nbsp; &nbsp;</p><p class="ql-block"> 编 &nbsp; 委:魏志云&nbsp; 马恩博 黎忠德 许时斌&nbsp; 李青&nbsp; 赵如琦&nbsp; 唐志民 刘克难&nbsp; 陈启富&nbsp; 王天</p><p class="ql-block">本期责任编辑:&nbsp;哈尼歌者&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我你就关注我</p> <p data-width="120px">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zfuRKJay_Z961rwfFRdZ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