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到池州,高铁只需17分钟。<br> 池州最吸引我的是杏花村。如果要说有哪首古诗最为全国人民熟悉,我相信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定能上榜:<br>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br> 通俗、清新、优美、意境深远直击人心。千百年来历经时代变迁,这首古诗非但没有被岁月所淹没,反而越传越广,从书斋走向田野、市井、小巷、深宅,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据传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在池州。<br> 或因风景秀美,或因杜牧诗的引荐,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都在池州留下了诗文,熟悉的有陶渊明、李白、苏东坡、岳飞、司马光、包拯等,而诗文中吟咏杏花村的就达千篇之多,故池州又被誉为“千载诗人地”。<br> 酒店附近的小路<div><br></div> 蒙蒙细雨中,我们到达池州,酒店就选在老城与新区结合部,这里林木葱郁,小河蜿蜒、环境之好犹如公园,而交通便捷到市中心吃饭购物也很方便。<br> 池州标有杏花村的景区共有三个,杏花村、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与杏花村古井园。哪个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呢?我们不可能三个都去。我们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上车后我把这个问题请教了司机。<br> 司机是个很和气的中年男子,听后说:去杏花村吧,那里古建筑多,应该是你们要找的地方。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是后来搞的,是个公园,种了许多杏树,不过今年花开的早,都掉了。古井园很小的一块地方,卖东西的多。<br> 于是我们便到了杏花村。<br> <p class="ql-block">村口</p> 这就是个村野公园,有个不小的湖,岸边种着许多柳树与香樟,正是暴芽时节,烟雨中满目嫩红翠绿。进门一侧有块简介牌,但见上面写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池州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名扬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录中国《四库全书》。世人誉杏花村为“天下第一诗村”,村内树木葱郁,杏花在林,小桥流水,酒旗若现,怀杜轩、青莲堂、昭明堂、吟诗台、半亩园、杏花岛、六朝长廊处处流露出村的意境,诗的芬芳。”<div> 好文!短短数百字就将杏花村的由来、历史地位与美概括得如此精到动人。没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是做不到的,这只不过是个公园简介,可见池州乃诗文宝地,藏龙卧虎也。<br></div> 碑林长廊简介 我们打着伞,沿湖漫步,先看六朝长廊,长廊以石刻碑林的形式展示杏花村的故事与名人诗文,其中有关杏花村酒的来历是这样说的:“一日,一位远方的朋友前来拜访,席间,黄广润与之畅饮,正喝到高兴时,主人发现坛中已无酒,去城里打酒吧,路又较远。正当黄广润为难时,他的女儿杏花急中生智,抱起空坛去院中装回半坛香泉来,二人遂以泉当酒,喝的不亦快哉。送走朋友,黄广润突然灵机一动,如此香泉,何不用来酿酒?这样,一来可以自饮,二来可以招待朋友,还可以上市卖钱。于是,没过多久,杏花村里便出现了第一个酿酒作坊:黄公酒垆,从此人们便称黄广润叫黄公。” 村内小景 而关于杜牧作《清明》一诗的故事大意如下:说寒食节那天杜牧来到黄公酒垆。黄公女儿杏花不认识他,因寒食这天不能动烟火,就给他弄了几个冷菜一碗小酒。杜牧甚不满意,问:“有没有好酒?”杏花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姑娘,见客人懂酒,就说:“黄公酒一不醉无情之客,二不敬不邀之人,恕小女子无礼,请问客官尊姓大名?”杜牧心想,这小姑娘真大胆,于是就想出了两句诗来考她:“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谁知杏花一听就明白,连忙道歉:“客官原来就是杜刺史大人,请恕罪。”杏花端出黄公酒给杜牧,杜牧喝了连声赞好,说:“天下美酒,我喝过不少,唯此酒妙不可言!”杏花听得喜不自禁,忙捧出文房四宝置于桌上,说:“刺史大人光临寒垆,好酒必有好诗。在下小女子恭请您为酒垆题诗留念,还请大人不要推辞。”乍暖还寒清明时节,三碗黄公酒下肚,杜牧神情为之一振,诗兴突然袭上心头。只见他拈笔在手,眺望着门外纷纷细雨,稍作沉思,运腕挥笔,一首流传千古的《清明》诗顷刻而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连杜牧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即兴创作的这首诗,很快流传开来,许多文人墨客寻踪来到杏花村,登楼把酒,吟诗作对。从此,杏花村与黄公酒誉满天下。<br> 我看了不由一笑,好故事,显然是后人编的,不过最末一段倒是实言,后人因杜诗寻踪而来,为池州留下了众多诗文墨宝。有诗为证:"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明.林古度)<br> 碑林长廊 游毕长廊,我们又一路游了怀杜轩、青莲堂、吟诗台、杏花岛等地方,细雨蒙蒙、游客寥寥,远树楼台若隐若现,杏花虽谢,桃花、樱花却正动初蕾,点缀在绿荫间,煞是好看。 吟诗台 时近中午,感觉有点肚饿,想找个地方吃饭,这才发现,此地与国内大多景点不同,除了远远的树林后有个酒旗在晃动,几乎看不到商业活动迹象,连个小卖部也没有,难道一定要去酒楼喝酒?好在走不久后,发现绿树丛中有家“黄记老店”,门外牌子上写“家常土菜、风味小吃、清凉冷饮”。嘿!在杏花村品家常土菜,太好了,我们不由兴冲冲跨门而入。这倒真是家皖南乡村风格的老店,老屋、老门窗、老柜台、老桌椅板凳,堂屋正中高挂一牌匾,上书“广润斋”,下方是幅木刻山水画,两旁挂一则对联:香闻十里黄公酒,誉满千秋杜牧诗。果真是黄公酒垆。我不由喜笑颜开,坐定,叫老板拿菜单来。不一会,从柜台后转出一系围裙老妇,喏喏抱歉道,先生,不好意思没有菜单。<br> 没有菜单怎么点菜?那你说说有什么好吃的吧!我颇为不满。这情景不由让我想起杜牧首次来黄公酒垆喝酒的故事,只是聪明机灵的杏花姑娘,换成了眼下行动迟缓的老妇。<br> 不好意思,老妇仍然抱歉道,没什么好吃的,只有熟泡面和豆干。<br> 啊?这是什么饭店?我大为吃惊,怀疑是否走错了地方。<br> 要不你来瓶黄公酒吧,我们这酒不对外出售,只在景点里卖。老妇依然一副抱歉样,只是转而推销起酒来。<br> 绿树丛中有老店 无奈,肚中饥饿,泡面不想吃,我们买了她两袋豆干充饥,出于好奇,我还要了一小瓶黄公酒。<br> 就着豆干喝黄公酒,倒也新奇,不知当年杏花给杜牧下酒的是什么菜。我问老妇,你们一直是这样的吗?没有热饭菜?<br> 不是。老妇说,去年疫情后,游客少了,饭菜烧了也卖不出去。<br> 哦,是这样,那为什么这酒。我晃了晃手中的酒瓶问道:不叫杏花村酒而叫黄公酒呢,杏花村酒名声多响亮啊?<br> 是呀,老妇答道:以前是叫杏花村酒,后来打官司了,不能用了。<br> 啊!还有这等事?还打官司,和谁打官司?<br> 山西那边,汾酒。<br> 哦,汾酒我知道,虽然我不喝酒,但四大名酒汾酒还是知道的,依稀记忆中好像是有叫杏花村酒的。难道就是与他们打官司吗?<br> 老店没人 告别老妇,回到酒店,上网查阅杏花村。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全国名为杏花村的地方不计其数,号称杜牧诗中的杏花村也不下十余个,除了安徽池州、山西汾阳,还有江苏南京,江西玉山,湖北麻城等,其中争得最厉害的当数前两者,官司前后共打了十多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告安徽杏花村集团有限公司侵权,要求被告不得使用杏花村品牌与商标,法院首轮判决为各打五十大板:杏花村商标酒类归山西,旅游归安徽,山西杏花村不得在酒类之外使用杏花村商标,安徽杏花村不得在酒类销售中使用杏花村商标。山西杏花村不服,上诉,要求法院判安徽不得在任何产品中使用杏花村商标,欲将安徽杏花村赶尽杀绝。安徽杏花村退无可退,池州几乎全城动员,从官方到民间,各种渠道、各种舆论工具都用上,据理力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0年10月迎来终审判决,北京高院宣布,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上诉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判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至此,"杏花村"旅游服务商标终落安徽池州。一场大战结束,过程可谓惊心动魄,好在安徽最后守住了自己的阵地,池州杏花村可继续开门迎客,但杏花村酒不能在卖了,只能卖黄公酒了。 来瓶黄公酒 安徽杏花村在终审判决中获胜,从现有资料分析看,是关键时刻使用了三张王牌发挥了作用:一是从《清明》诗中反映的天气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显然是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黄土高原上不可能。二是杜牧在池州任过刺史,而没有任何资料可证实他在山西汾阳有过足迹。三是《四库全书》收录有《杏花村志》,记载的是池州杏花村,其中有杜牧作《清明》诗的内容。这是至今为止可以找到的最具权威性的历史文献。安徽这三张牌一出,山西杏花村基本就歇菜了,虽然它事后辩解说唐代黄土高原上的气候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但基本没人信,因为拿不出确切的证据。北京高院是终审判决,山西杏花村只能掩旗歇鼓,不过,从经济上来看,山西也不坏,保住了杏花村酒,这或许更赚钱,毕竟中国喝酒人多。 抢——(图片来自网络) 离开池州时,网上有条信息差点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有专家说杜牧的这首《清明》诗是假的,是后人假借他名写的,证据是《全唐诗》收录了杜牧其它诗却没收录这首更有名的《清明》,《清明》最早出现在南宋的《锦绣万花谷》一书中但并未署名杜牧。杜牧成为《清明》作者,最早是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上,此诗集旧题编纂者为南宋诗人刘克庄。但后人考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本“盗版书”,系当时福建书商盗用刘克庄之名编的,本身就是“假书”… 广润斋 读到此我已经头晕了,已经不是山西、安徽杏花村谁真谁假问题,甚至也不是《清明》作者杜牧真假问题,而是这世界还有没有真东西的问题。<br> 我们是坐小车离开池州的,望着细雨中的江南大地,林木苍翠、山川含烟,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点缀其间,好一派锦绣河山,美啊!我不由心想,不管《清明》是谁写的,不管杏花村的原址在哪,这首诗本身是真实存在并流传了一千多年。其实作者是谁已不重要,杏花村是哪也不重要,因为它已经深植于亿万国人的心里,一代又一代,享受着它带来的美感,滋润着这个民族的心田。这才是这首《清明》诗的伟大、不朽之处。<br>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在池州还游览了齐山-平天湖景区,那是个占地面积很大的生态公园,有山有湖有湿地,且完全是开放式的,不要门票。<br> 走在湖边的绿道上,登临齐山的最高点,呼吸着湿润而清新的空气,俯瞰着远近树林、城郭。感觉池州人民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环境,物价还不贵。我在池州商场里买了牛仔裤、西裤、羊绒衫,同样款式同样质量的服装价格只有上海的一半。<br> 平天湖湿地公园 这里不得不提下池州的的士司机,是我们遇到过最敬业最和善的司机。我们在池州两天,前后共坐过四次的士,第一次是从高铁站到酒店,第二次是去杏花村,第三次是从杏花村回来,第四次是离开池州去铜陵大通古镇。开始没注意,以为是偶然遇到了个好司机,和善,热情而又不过分,不绕路不加钱,停车上下客尽量为客人着想,这在其它地方也有,但不多,而在池州每回坐车遇到司机都这样,这就不偶然了。我们最后去大通古镇,说好一口价一百元,途中司机袁师傅知道我们是来旅游的,推荐我们上齐山顶看看,在我们同意后便绕路把车开上山,增加了时间和公里数,他却不言加钱,还很乐呵的样子。这让我很感慨,说小了,这是池州出租车管理的好,说大点是这里的人好,民风好。去年我们在东南沿海某曾盛行制假售假的省份旅行,感觉那里的人都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地铁车厢里明明有空座也霸占不让,想请让一让,霸占者非但不让还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一顿,而一旁的众人都假装没看见。真是不一样的水土养不一样的人哪!<br> 池州,不愧为诗文之地,宜居也。<br> 杏花村 杏花亭 阅读 怀杜轩 雨纷纷 探访 凝视 漏窗 小院幽静 来客了 老屋木雕<div><br></div> 诗词博雅樊川偶吟杏花村<div><br></div> 山水钟灵太白长歌秋浦畔 庭院深深 烟雨有客来 大夫第 废墟 思古 黄记老店 老黄家 豆干下酒<div><br></div> 再见杏花村<div><br></div> 绿水青山 春风春雨扑面来 林中步道 千载诗人地,生态池州城 齐山公园 俯瞰池州 岳飞曾在此扎营 翠微亭 山道 春到池州油菜花<div><br></div> 林中遍是黄金甲 绿到柴门菜花艳 网不住的是春色<div><br></div> 齐山——平天湖郊野公园 池州——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