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止境 且学且思———全省高中教师省级脱产研修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王雪玲

杺林

<p class="ql-block">  4月8日,我们来自全省不同地市的老师相聚在石榴城,开启了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本次培训紧扣当下教育方针,内容丰富,极大启发了我们作为新时代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新的教育现状的深入思考,使我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来自宝鸡中学的王文军老师以他的报告《不忘初心,肩负重任》为我们拉开了培训序幕,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我们要时刻记得“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p> <p class="ql-block"> 首先,新时代下,新课程下,新高考下,新教材下,我们需完成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刘艳艳老师的《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王满利老师的《新课标、新评价体系、新教材和新高考教学》,廖蔚芬老师的《新课程新高考 新教材》都在为我们提供新思路、新做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教师的任务不单是“传道受业解惑”,不只是把这个东西讲清楚,而是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下能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我们也不是在培养做题能手,我们应该是“唤醒”者,我们要通过课堂“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苏格拉底说:“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学习者内在自我的过程。”远离“灌输者”力做“唤醒者” ,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要求,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这更是新高考下我们必须要做的角色改变。“思想已僵化的人是不能教好新教材的。”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编高中教材学科审查专家廖蔚芬老师提醒我们一定要从改变自己开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一定要修为自己,多读善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p><p class="ql-block">&nbsp; “我们语文教师可能不是专家,但必须是一位杂家。”史建义老师建议我们教师必须扩大阅读面;“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大声诵读,而且要带着学生们诵读。”王文军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只读自己喜欢的书,我们还要读有利于我们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专刊。”牛文明老师这样说;“我们要会读书,要教会学生会读书,要以读促写。”西铁一中的王满利老师把他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月都得读一本书,并且要带着学生读整本书。”王美智老师这样讲。是啊,面对高考改革中阅读量增大这一现状,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你不读书何以言!读书,本就是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个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怎么读呢?读什么书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告诉了我们,我们应该在新教材的要求下,从读整本书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读。</p><p class="ql-block"> 当然,只读书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思考,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孟子言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怎么翻译呢?”史建义老师问我们各位学员,“我们,包括注释都会翻译为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那么请问你复习时你愉快吗?为什么孔子说‘复习’快乐呢?其实,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时’是‘适当的时机’,‘习’是‘见习’的意思。”经过史建义老师的解释,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离这个句子更适合的解读,可能就“一个为什么、一本书”这么点距离,可是,我们如此理解了多年,却没问这个为什么,当然也没去查找资料,因为缺少“多读善思”的行动,所以没体会到其真正内涵。学习就是这样,多读善思这样才能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学科融合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物理化学教授、艺术教育家沈致隆先生关于《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和交融》的报告迎来阵阵掌声。沈教授运用大量名人事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科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让我们明白了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和灵感,艺术创新需要逻辑和科学,让我们明白“科学求真也求美,艺术求美也求真”,让我们明白即使“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是啊,如果在教学中,能把语文学习和其他科目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就会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十天的学习,是一次 “加油”和“充电”,短暂而充实。所学、所思、所获,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使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享受这“且学且思且前行”的过程吧。</p>

我们

老师

新教材

新课程

教学

教师

学习

高考

读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