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古典音乐鉴赏第四课和第五课<br><br> 这两堂课,马莉老师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音乐三巨头中的莫扎特和贝多芬。</h3> <h3> 在古典主义乐派的“维也纳三杰”中,相较海顿老爹和音乐圣斗士贝多芬,像灿烂流星一般划过夜空的音乐精灵莫扎特,其短暂人生与极其惊人的才华和成就,更令人叹为观止。</h3> <h3>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莫扎特,马老师播放了《莫扎特传》片段。</h3> <h3> 《莫扎特传》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该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音乐家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的一生。电影1985年获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大奖。<br> 影片开始于奥地利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向神父忏悔,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与他不可饶恕的嫉妒和坑害有关。<br> 萨里埃利在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的王宫当宫廷乐师。一次他在主教家里见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这位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 11岁写大型歌剧的大音乐家,原来是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青年人。<br></h3> <h3> 约瑟夫二世热爱音乐,闻知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并接见他,国王弹奏萨里埃利谱写的曲子表示欢迎莫扎特,并征求对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赞扬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弹了一遍,边弹边修改,使曲子变得更流畅和充满热情,惊叹之余使萨里埃利感到羞耻,为什么莫扎特有如此才华,自己却偏偏平庸。</h3> <h3> 由于国王的喜爱,莫扎特留在维也纳写歌剧。他写的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都是不朽之作。由于萨里埃利的作梗,借助国王的招牌,每剧上演不超过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br> 莫扎特的妻子康丝坦丝受不了贫穷的折磨,带着丈夫手稿去见萨里埃利,求他为莫扎特谋一个皇家音乐教师职位。萨里埃利翻阅厚厚的手稿惊呆了,手稿上没有一处修改痕迹,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气呵成!他抱怨上帝为什么把智慧和天赋都给了莫扎特,他愤怒地把刻有耶稣的十字架扔进壁炉中。<br></h3> <h3> 萨里埃利一面假装关心莫扎特,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装扮成神秘的黑衣人,戴着面具上门向莫扎特购买乐曲。莫扎特不停地交出作品换取报酬维持生活,身体日趋虚弱。<br> 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在剧院上演了。莫扎特担任乐队指挥,终于有一天在演出时晕倒。<br> 莫扎特卧病在床,萨里埃利要他写《安魂曲》,他梦想在莫扎特的葬礼上由他演奏死者创作的《安魂曲》,自己的名字将和音乐大师一起永世长存。<br> 病床上的莫扎特极度虚弱无法执笔,萨里埃利建议由他执笔而莫扎特口述。莫扎特的灵感像泉水喷涌,萨里埃利甚至来不及记录。曲谱未了,莫扎特的生命之火熄灭了。一代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下葬那天大雨滂沱,苍天也为他哭泣。<br> 萨里埃利得逞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萦绕不休,最后精神失常住进疯人院。时光流逝,曾经显赫一时的他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br><br></h3> <h3> 莫扎特最擅长写歌剧,有三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br> 谈到歌剧,马老师顺带给我们普及了歌剧小常识,比如何谓咏叹调,何谓宣叙调。此外,欣赏歌剧时的礼仪也值得注意。</h3> <h3>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为《费》剧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西班牙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成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br>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由于此剧题材敏感,上演期间国内上流社会大为愤慨,约瑟夫二世个人虽然很欣赏此剧,但迫于贵族压力,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br>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一部。<br><br></h3> <h3> 马老师引领我们欣赏了剧中三段最著名也是最优美的咏叹调。<br> 费加罗(伯爵男仆理发师,由男中音饰演)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情郎》(又译《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h3> <h3> 罗西娜(伯爵夫人,由女高音饰演)的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h3> <h3> 凯鲁比诺(伯爵小男仆书童,由女次高音饰演)的咏叹调《你们可知什么是爱情》。</h3> <h3>不同版本《费加罗的婚礼》剧照。</h3> <h3> 揖别了莫扎特,马老师又领我们将目光转向一代乐圣贝多芬和他的钢琴奏鸣曲。</h3> <h3> </h3> <h3> 马老师还对贝多芬的自励人格进行了心理分析。</h3> <h3> 作为本堂课的知识点,马老师介绍了钢琴奏鸣曲的特点。我的理解,欣赏钢琴奏鸣曲,不仅要听曲子旋律如何优美,更要听演奏者的弹奏技巧,听他能否将钢琴这门乐器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h3> <h3> 课堂上,我们欣赏了一名日本钢琴家演奏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h3> <h3> 还有那首著名的《月光奏鸣曲》。这首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主义乐派开始朝浪漫主义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h3> <h3> 尤其是《月光》的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h3> <h3> 最后,马莉老师对维也纳古典主义三巨头做了一个精到的总结。<br>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莫扎特一些,他的旋律明朗、轻松、亮丽且不复杂,与人的心律能产生共鸣同振。这对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h3> <h3> 马莉老师也建议我们多听一些莫扎持的作品。莫扎特的钢琴曲能提高人的智力,这可不是神话哦。</h3> <h3> 还有这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经常听听,也能起到“何以解忧,唯有此曲”的功效,反正比喝老酒好。😊 😊 😊 ✋ ✋ ✋ <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