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新旧对比话党恩

醉丹青

<h3><br>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也彻底改变了贵德各族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更为贵德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r>  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红色印记,一幅幅记忆深处的画面,变成一张张泛黄的旧照,这是贵德儿女难以忘怀的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贵德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道路宽了、楼房多了、景色美了、群众生活富裕了......这些变化历历在目,这些成就有目共睹。 <br>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让我们一起找寻那些已经消失的记忆,用变化诉说家乡的发展,用变化歌颂党的恩情,用变化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用变化激发贵德各族儿女提振“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br> [教育篇]<br> 解放初期,我县的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进步,整体水平大大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h3> <h3>九十年代学生晨读场景</h3> <h3>现在的晨读场景</h3> <h3>80年代的贵德中学教学楼</h3> <h3>50年代贵德中学教室</h3> <h3>现在的教室</h3> <h3>现在的教室</h3> <h3>早些年的六一活动</h3> <h3>现在的六一活动</h3> <h3>河阴寄宿制学校开展庆六一活动</h3> <h3>河阴寄宿制学校开展义务劳动</h3> <h3>七十年代的贵德中学</h3> <h3>现在的贵德中学</h3> <h3>八十年代的贵德农业中学</h3> <h3>现在的河阴寄宿制学校</h3> <h3>七十年代的学生教室</h3> <h3>现在的学生教室</h3> <h3>八十年代的河西中学</h3> <h3>现在的河西寄宿制学校</h3> <h3>七十年代的河阴小学</h3> <h3>现在的河阴小学</h3> <h3>以前的河阴小学土操场</h3> <h3>现在河阴小学塑胶操场</h3> <h3>以前的教研活动</h3> <h3>现在的教研活动</h3> <h3>河阴小学以前的腰鼓队</h3> <h3>河阴小学现在的腰鼓队</h3> <h3>以前的红领巾广播站</h3> <h3>现在的红领巾广播站</h3> <h3>以前的乒乓球台</h3> <h3>现在的乒乓球台</h3> <h3>以前的少队活动室</h3> <h3>现在的少队活动室</h3> <h3>以前的学校活动</h3> <h3>现在的学校活动</h3> <h3>以前的办公环境</h3> <h3>现在的办公环境</h3> <h3>以前的课间操</h3> <h3>现在的课间操</h3> <h3>七十年代的河东中学</h3> <h3>现在的河东寄宿制学校</h3> <h3><br>照片来源:县域部分中小学提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