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腊竹底完小 ——教育部第二批怒江州教育帮扶纪实(十六)

正方形

为加强福贡县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4月21日早8时,按照福贡县教育体育局的教研工作安排,教育部支教教师与教体局教研室杨桂龙主任和送课教师一同来到福贡县腊竹底完小,开展了福贡县2021年送教援培活动。 福贡县腊竹底完小位于交通便利、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腊竹底村委会旁,曾是为怒江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傈僳族传奇人物墨阿夺(1835-1915年)的故居。学校始建于1984年9月,从最初只有几间简陋校舍的食宿完小演变为今天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在学校霜晨云校长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这所很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学校开办了“起奔”“驽弓”“笛哩图”“傈僳族舞蹈”等具有民族文化的活动课,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的是具有浓郁傈僳族风情的校园文化,课间操及节日期间,孩子们都会欢歌载舞,唱跳原汁原味的傈僳族歌舞。在孩子们的宿舍,我们看到床铺平整,被子和被褥叠放整齐,地面很干净,鞋子摆放整齐,洗漱用品有序摆放,宿舍里也没有丝毫异味。让人为之赞叹,正向霜晨云校长所说,“育人先立德,从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 这次送教援培的内容是两节语文课(四、五年级)、两节道德与法治课(四、五年级),上课的四位教师恰花迪、郭荣萍、肖玉珍、杨飞燕都获得了福贡县优质课一等奖,她们即将代表福贡县教师参加怒江州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这次送课也是为即将开始的教学竞赛做准备。恰花迪老师的《田忌赛马》和郭荣萍老师的《海上日出》在课前均得到了陕西师大基地、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分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张睿的细心指导,张老师通过微信视频会议帮助两位教师进行线上备课,指出了语文课中课时的安排,每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字词教学与课文分析的方法,让两位老师获益匪浅。肖玉珍老师的《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和杨飞燕老师的《我们当地的风俗》在课前也得到了贵州省教科院钟亚老师的积极指导,钟老师通过微信线上帮助两位教师备课,指出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在备课中,四位教师认真准备,虚心求教,体现出了高标准、高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张睿、钟亚两位专家对边疆教育的爱心和支持。 课后,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的观课教师分成两个组进行说课并议课。腊竹底完小的教师从上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对四节课分别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我们对上课教师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教师要有激情,不管你有多累,只要站在讲台上,你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用你的热情感染每一个学生。课前与学生交流的环节也很关键,活动要为你的新课做好铺垫,比如,上《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课前,介绍自己时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是哪个民族的,老师过节会做什么,这样不仅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也为新课打下了基础;二是教学要有情境,不管你的教学内容多么抽象,你都要想办法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的去体验,去思考。比如,上《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一课时,革命先驱孙中山学生并不熟悉,但是你提到“火烧圆明园”学生就很熟悉,孙中山就出身在哪个时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有识之士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才要进行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有了这个情境学生才能切身感受到孙中山革命的社会背景;三是学生要有情感,教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问题要聚焦,激活学生情感与思维的深度参与,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的否定,要与学生展开思想的交流,提升对知识内容的认识。 通过课后的说课、议课,以及专家的点评,教师们对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能力。学校霜晨云校长对我们这次送教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给教师进行这样的培训,让这里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提升教学能力,振兴边疆教育。 所属基地:陕西师范大学<br>所属工作室:教育部领航名师尹侠工作室<br>支教学校: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br>帮扶教师所在学校:贵州省安顺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