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州画家江野,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8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1991年拜亚明先生为师,1998年入学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1989年12月,江野在苏州群艺馆举办了自己的个人画展,紧接着,他又于1990年端午节在苏州博物馆举办“江野钟馗百图展”;1992年3月,他应日本佐原市市长铃木全一先生邀请,赴日本举办中日建交二十周年书画交流展;1995年6月,“江野水墨画展”在台湾举办,同年10月又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题赠“以艺弘道,其效易彰”;2002年,他应邀赴德国汉堡文化中心参加中国文化月活动。从江野的学习经历和艺术成绩来看,好像江野一路走来是很风光,既是科班出身,又曾师承名家;同时,他出道早,毕业不久就有了个人画展,而且频频出国海外办展。所有这些都是很多画家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但作为跟江野相识近20年的朋友,我看到的是江野风光外表下一路走来的辛苦和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坚持。或许,江野的内心也是有着很多的人生困惑,所以他2006年皈依南京兜率寺圆霖法师,其师赐法号正明居士。</p><p class="ql-block"> 江野,天生异相,圆头隆鼻,眼如铜铃,长发蓬乱,性格随和豁达。江野,本姓赵,江野是其艺名,其家谱追溯竟是赵宋帝裔。当然,这是祖宗十八代的陈年旧事,他的生活现实是他出身苏州平常人家,在他身上,也没有“返祖”迹象,其人没有治国平天下之能,只会写写画画。不过赵家出的宋徽宗、宋高宗,书画水平了得,赵孟頫更是开创中国国文人画的大家,或许,这些也能在他做梦的年龄给他无限的向往,甚至成为他顽强拼搏的动力,至于是否是这样的血脉流传让他拥有一份与生俱来的好运,我们不能妄加猜测,但他的中国画之路,确是那样让人不可想象。当年,他作为一个吴地农村学子,能考上美校,本身就是造化作美,但学校学习的素描雕塑等其实和传统中国画没有很大的内在联系,他走上中国画之路,竟是他从学校毕业后,接一些外贸仿制作品活如齐白石、吴昌硕、王震、徐悲鸿等大师作品开始的,本是为了追求仿制逼真,却让他的笔墨得到了传统基本功的训练。</p><p class="ql-block"> 靠着自己瞎打误撞的画出来的“野路子”国画,又竟然让他与亚明先生的匆匆一面之缘之后结下了不解的师生情缘。自称亚明“野外弟子”的江野能够自由出入亚明的“近水山庄”,登堂入室地与亚老海聊神侃,亚明还为他写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好人证明”手札:“江野,苏州城内人,少幼喜丹青。聪慧又憨,虽发式未采西方现代模样,说清楚就是留长毛,其实长发古有之故不为奇、不须大惊小怪,道貌先生谁知是何等心肝,江野是个大好人。亚明随手!”行文中,可见亚老对其欣赏和喜爱。</p><p class="ql-block"> 1998年,江野带上家里仅有的一万元钱,赴北京画院冒然去投考王明明工作室,一番周折,如愿成为王明明的的入室弟子,王明明老师因材施教,根据他的长处,鼓励江野说:“你要是把小品画到极点,也是了不起的,参加美展入美协不是唯一通道,你就这样画。”江野遵循此话,认真创作了一批十八罗汉、竹林七贤扇面,受到藏家青睐,至此能在这条艰难的职业画家路上生存下来。成为王明明的学生,让江野又多了一个艺术道路上的贵人,这个入不了全国美展的学生一直得到王明明老师的关爱。2003年,江野在陶都宜兴开画展时,王明明老师寄上“意趣有神”四个大字相赠,并在下方写上了“江野贤弟为人豪爽,画风清逸典雅,尤善人物,笔墨情趣思虑精巧,颇有潇洒书卷之气,正值弟画展之际特此祝贺,癸末之秋明明题于京华潜心斋”。</p><p class="ql-block"> 天分、师缘,江野都有了,但江野也缺少一些东西,比如社会身份。他是一名职业画家,虽说不用朝九晚五点卯上班,但也因此缺少了行走江湖的社会身份,只能成为一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草根画家。有道是“有名的看名头,无名的看笔头”,作为一名职业画家,江野靠自己的“笔头”赢得了自己的艺术知音,也能过上还很不错的小日子,但对于江野来说,仅仅能够过过小日子是不够的,他还有自己的艺术梦想,这就注定他有自己的痛苦和艰难。不过,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人画趣味追求,同时着力于尝试新的探索,尤其是在青花瓷创作上,卓有成绩。</p><p class="ql-block"> 作为靠画吃饭的职业画家,在绘画题材上,他有妥协的一面,他选择了从世俗的文化审美切入中国画,他的笔下民俗文化的因素很多,例如,钟馗、观音、罗汉等等。但在艺术处理上,他受到海派的一批画家如倪墨耕、费晓楼、王一亭及苏州画家沈子丞潜移默化的影响,作品注重文人画的趣味,讲究笔情墨韵,用笔注重中锋,用墨注重用水,画面清雅、灵动,可谓是把“普及与提高”和谐地结合再一起。题材的通俗与笔墨的雅致,让他的画“专家叫好,群众叫座”,江野也因此能靠自己的“笔头”立身安家。</p><p class="ql-block"> 江野是一个很能画的画家。一次,他邀我去他苏州山塘街新开张的正社画馆做客,并拿出扇面向我索画,估计是怕我说他“敲诈”,他自发要求给我儿子画属相画,寥寥几笔就画出一只活泼威风的猎犬,边上另外一个朋友一看,马上要求给她同属狗的女儿也来一幅,江野也满足了她,画了一只温柔娴静的狮子狗。作为一个以人物画见长的画家,他的动物题材竟能如此得心应手,可见其绘画能力之强。不仅如此,他还能画一手清雅的山水画和花卉画,纯粹文人画正统,画面清雅,笔墨老道。当年亚明先生曾称许他的山水“画得轻松通透”,并断言“你以后成就在山水上,你的人物是养家糊口的。”当年亚老还给他一个忠告:“贵在坚持。”这句话,在他的脑海里时时回荡,尽管人家很少购买他的山水画,他虽然基本上以通俗的钟馗、渔翁来养家谋生,但他还是抽了大量的时间画了一些山水画。正是有了这样的全面的中国画修养,我们有理由对江野中国画的未来作美好的期待。 </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江野还把相当的精力投入到画瓷当中,他认为青花色墨青带蓝,与水墨同有清雅文静之美,他借助青花色把传统中国画的情韵在洁白如玉的瓷上展现出来,作品既有形制硕大的梅瓶、箭筒,也有茶壶杯盏等实用瓷,但无一不是风雅无限。</p><p class="ql-block"> 如今,江野靠自己的“笔头”、自己的作品,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一个又一个机会、一个又一个平台。2009年1月,他被世界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0年1月,他被中国国画研究院授予院士称号;2011年,他被聘为南京栖霞寺云谷书画院副院长;同年,民进中央开明画院设立江野工作室。在南北各大艺术品拍卖行,他的作品也登台亮相,在上海崇源、朵云轩、工美、国泰,浙江皓翰、钱塘,北京翰海、嘉德等拍卖活动中,屡获佳绩。江野,创造了一个属于土根画家的辉煌。成绩、金钱没有让江野失去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理想,他甚至给自己一个使命,那就是为传播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魅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最近,他正和朋友筹划在正社画馆举办“江野的一天”活动,将苏扇、昆曲、饮茶等包含吴文化元素的内容融入普通一天的生活中,制作成DV,借以展现吴门风雅。</p><p class="ql-block"> 江野说:“职业画家就像野生树木”,他相信“一棵参天大树必将经历风雨,风练气骨,雨润胸怀”。有这样的人生见解打底,江野未来即便经历风雨,这风雨也终将成为滋润他的甘露和雨水。当然,作为朋友,作为同道,我不想帮腔与江野一起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只想祝愿,在江野打包过去的经历出此画册之时,他过去的艰辛换来的是他未来艺术道路上的明媚阳光。</p><p class="ql-block"> 是以为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