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引言】上一篇《梦断美术学院》发布后,得到了好多朋友的关注和评论,鼓励和谬赞。更有阅读中,情之所至,“感到酸酸的”,令人感动又感激。今天,讲一段我画路上“有点甜”的故事,以谢关爱我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0年,我和老伴应邀赴法国南部小城萨朗什市艺术馆开画展。这是我们第一次去欧洲,真是又兴奋又紧张。对于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路途上不可预料的事情一定不少。好在有个女儿在那边,略感宽慰。</p><p class="ql-block"> 准备工作:画子不成问题。因了解到展场不是很大,作品以小幅为主。办签证等委托相关公司。为节约开支,我在网上查到一家卡塔尔航空的“红眼航班”,午夜一点登机。中间需要等候两小时转机一次,回报是票价几乎少一半。另有旅行“很内行”的朋友提醒,到欧洲去必备事项,如西方人不喝开水,要自带电热壶。电插座插孔与国内不同,要自带转接头。还有西方人的礼仪等等等等。关键是语言问题,我准备了几个硬纸卡片写上几个估计用得着的英语单词,如厕所,托运处,登机口等等。其实,后来发现这些准备是冤枉的。在机场,只要把机票给服务人员一看,见是不懂语言的老人立马带路和指点你。至于厕所,估计全世界除文字不同之外,都会有差不多的男女图案标识,一点不用担心。至于开水,欧洲人也用开水的。万里迢迢带的电热壶、转换插头之类全废。</p><p class="ql-block"> 一路顺风。7月2日下午,飞机到达瑞士国际机场。因法国萨朗什市距瑞士很近,女儿和友人已在出站口等待我们。把我们安顿在友人的一套闲置的房子里,房屋不大,小两室一厅。水电、厨灶、家具一应俱全。因为一楼,还有个小花园。不远处即是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它横跨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等七个国家。虽然是7月份,一众山峰的上半截,还是白雪皑皑,晚上睡觉还得盖上厚毛毯。</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去展地,市艺术馆实地查看。画展9号举行,艺术馆在市中心,分大小两部分,大的安排本市美术协会年度画展,小的安排我们夫妇画展,同时举行。我想,同时举行一定有气氛!小城古老而宁静,满是石头的小河,水清见底,弯弯曲曲从市中心穿过。家家户户的窗台和门柱,都鲜花锦簇,色彩绚丽。马路不宽,车辆、行人稀少。有的房屋墙壁上,还镶嵌着一块石刻:“1886”“1794”等,似乎是记录着该房屋的建造时间。据说市中心的小河边每周日还有“跳蚤市场”。</p><p class="ql-block"> 画展开幕那天,天朗气清,不大的艺术馆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但是没有人声鼎沸、笑语喧哗。</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看稀奇吧,我们的展厅似乎人更拥挤。举办单位负责人找到我,说报社记者来了,在里面,请进去接受采访。记者是一位年龄约50岁左右的中年男士,十分和气,周围被许多人簇拥交谈。相互介绍后,就进入公式化的采访内容。正在交谈时,女儿告诉我,市长来了,在你们展厅。我连忙起身向记者致歉,说去跟市长打个招呼,立马回来!</p><p class="ql-block"> 市长年龄不大,独自一人在看作品。没有我想象的应有随行工作人员陪护,也没有多少人寒暄打招呼。我们互相介绍后,我请市长多提意见。此时女儿急急的在我耳边说,记者生气了,快进去。我告别市长,回到采访处,只见记者脸色不好,说,采访到此吧。我连忙赔不是,并递上我和老伴的两本画册,女儿也在一旁打圆场,好不容易气氛缓和。谈了一小会,展览会正式开幕。和国内差不多,主持人开场白,介绍来宾,市长讲话,画家讲话,来宾讲话等等,都很简短。仪式毕,我陪市长看我们的作品,他礼节性的订了我们一人一幅小画,合影留念,然后一人离去。</p><p class="ql-block"> 我就纳闷了,这市长和我经验中的市长,怎么不大像?</p><p class="ql-block"> 后来,法国朋友介绍,这展馆中赞成市长的人认为,他当市长是我们投票选上的,他要感谢我们。另一半反对者认为,见不得他,看到他就烦。所以,没多少人跟他打招呼。再说,在这边,记者是从来不能轻慢的。</p><p class="ql-block"> 哦!难怪市政府要修一个市政公益工程,十多年还搞不成。</p><p class="ql-block"> 展览要展20天,期间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旅游计划。我们先到巴黎住了几天,参观罗浮宫,早上开馆时进去,下午闭馆才出来,内面有餐饮。也算圆了一个画人的卢浮宫之梦。木马特高地待了一天,站在高地上,风动衣翻飞,俯瞰巴黎市区,感慨万千,难怪此地是那么多历史上的画坛大咖,栖居过的地方。梵高、毕卡索、雷诺阿、达利等等,许多如雷贯耳的艺术家,都在这里生活过。</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们随一个华人开办的旅行团游览了五六个申根国家。</p><p class="ql-block"> 回到萨朗什,又参加了当地的美术交流活动。由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影响扩大,世界各国的中国热,与日俱增,法国也不例外,学习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书画培训单位,邀请我们俩前去讲座交流。法国学员们对中国书画的热爱程度,令人惊叹。认真程度,令人感动。当我们现场绘画完,座谈时,有位学员提问:你在画画写字时 ,为什么和我们老师讲的不一样。老师一直要求我们,拿毛笔时,笔杆要对准鼻梁,笔头要中锋用笔…..</p><p class="ql-block"> 我一时蒙了!刚才画画写字,横涂竖抹,哪里管笔杆对鼻梁?我说:“这是熟能生巧。”但这话解释不了他心中的疑问。突然,一个闪念:“这好比你们开车,刚学开车拿驾照时,老师会要求你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紧盯前方等等。但当你驾车熟练了以后,不是也可以单手操作方向盘吗?这叫熟能生巧。”俗话:急中生智,有道理。</p><p class="ql-block"> 很快,20天的展览结束。撤展时,主办单位和同行相聚甚欢。因语言关系,若翻译人不在场,就只能像聋哑人一般,指指作品,比比画画。我真羡慕年轻人,英语张口就来,世界通用。</p><p class="ql-block"> 返国,一路顺风。从离家到返家,总共32天。感觉,“有点甜。”</p><p class="ql-block"> 潘直亮 2021.4.21.于竹林小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