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和使用方法,使老师水平得到均衡发展,4月21日上午,相邸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临沂市小学数学教材线上培训。各位教师均积极踊跃的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兰陵县第六小学的李玉颖老师主讲的是第五单元《混合运算》。</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第二部分是解决简单的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一部分有三道例题。例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例2: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例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二部分只有一道例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是学会含有两步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对于例1的讲解十分详细。这道题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也可以解决,所以这里李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同学们可能会出现两种解题方法,一种是分步计算,另一种是列出综合算式。这时候我们可以找学生起来说一说他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什么?得先求什么?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接着我们可以借助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将课本49页的第三题和51页的第六题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讲解。第3题的第2小题有除有减,那我们需要先算减法的时候,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呢?这时候,同学们就会联系所学,知道带有小括号的需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内容,只要我们给减法43-36加上括号,就需要先算减法了,然后再去计算21÷7。</p><p class="ql-block"> 在计算第6题的第二小题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列出这样的两个算式,32+7×8和7×8+32,虽然这两种列法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那到底哪一个算式才是正确的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图片中32在7×8的前面,所以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也要将32放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 52页的第14题也是一道疑难题,学生解答起来有一些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方法总结:首先让学生找出中间数,然后用等量代换法替换写出综合算式,最后,一定要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运算顺序,需要的时候请要请小括号来帮忙。</p> <p class="ql-block"> 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付成敏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教材培训。</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够用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修改后的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主题图呈现用11根小棒让学生改成正方形、三角形和五边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摆的图形不同,剩余的小棒的根数也不同,这就引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达成促思和说理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本页的三道小题都是先用语言来描述操作的要求,让学生圈一圈,连一连,填一填,最后用算式来表示,这几道题都是将要求与结果以图的形式分开呈现,让学生操作。通过这两道题的对比,加以引导让孩子发现平均分中的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在包含的情况下不同,在等分的情况下相同。</p> <p class="ql-block"> 兰陵县第六小学的夏欣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对于例5的讲解十分精彩。这部分可以从对计数单位的梳理引入。首先回忆旧,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然后课件出示大量的结构化的小正方体,提出怎样说最合适,让学生感受选择合适计数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认识数位顺序表,要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交流探索数位顺序表的价值,以便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数位是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位数是一共含有的数位个数,如12是一个两位数,而技术单位是指每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数字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 兰陵县第三小学的曹守侠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出现的有关的计量单位,比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这些知识通常出现在图形与集合中。还有与数量运算有关的测量单位,主要有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常见的量是除了与几何测量有关的计量单位,这些常见的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质量单位的建立对学生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对学生的模型思想的初步形成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克与千克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实物,让学生来感知,知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并给出了克的符号让学生来了解。通过掂一掂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1克有多重,接下来引出了测量比较轻的物品,帮助学生认识天平。继续感知1kg来深化1克的质量观念,为估计做准备。第一个教学重难点是建立1g的质量观念,曹老师建议我们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来感受1克,比如可以掂一掂一枚二分的硬币的重量,再说一说真实的感受;找一找生活中大约是1g的物品;用天平称出1克的黄豆,看一看大约有几粒。教材通过称一克黄豆的活动来达到两个目的。首先介绍天平的操作方法,第二段华为直观的数量,再通过编译边来巩固学生一课的质量观念。</p> <p class="ql-block"> 沂南县的李金刚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部分的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 在进行例2的教学前,可以先为学生呈现一个简单的3×3的方格填数游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本部分教学氛围。本部分主要是通过观察、猜测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尝试—调整、再尝试—再调整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推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和提示学生进行推理,如你是怎样确定A是4的?接下来怎样确定B是几呢?其他的空格里填几又该怎样想呢?帮助学生建立起推理的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兰陵县第十一小学的邹丽媛老师为我们进行了本册教材最后一部分《总复习》的教材分析。</p> <p class="ql-block"> 复习课是在学完新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两个本质的任务,一是梳理,二是拓展。梳理就是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帮助学生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或者通过画图,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通过分类归纳,将零散的知识串珠成线,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一个整体。邹老师表示,本环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对所学进行反思与再创造的过程。拓展就是强化重点,拓展深化。就是老师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系统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 通过各位老师的分析和讲解,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解决了老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疑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一定吃透教材,创造性地把握教材,在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突破。</p>